南方纪实行
我的人生的第一次旅行是从太原开始的,那时候为了艺考学画一个人远赴异地开始了心的旅行。回首想来此次去南方写生应该算是我走过的第五个城市了吧!第一个是太原;第二个是北京,第三个是吉林,第四个是秦皇岛;第五个就是此行(目前为止我所到过的最远的地方),南方!
出发的那天北方的空气里已经有了些许凉意,云层压的很低,即将下雨。想到即将开始的旅行要长途奔袭二十八个小时,自己不禁有些头大,因为每次回家十九个小时的火车对自己已经是一种煎熬。二十八个小时?My gad!救救我吧!阿门!但是看到周遭的朋友个个兴奋的样子,不禁又想此次南下毕竟不是一个人,至少可以打发一下旅途的孤单,不至于感到寂寞。
此行的第一站是南京,等到我们一大群人走下火车时才真正体会到南北气温差是什么境界!
整个天空像是一面扣下的蒸笼,那种闷热让人无比难受,像是皮肤上抹了一层厚厚的泥,黏黏的。虽然旅途的劳顿已经冲淡了我们先前的兴奋,但一下火车的我们还是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走出南京站时已经是晚上九点多,夜色很黑,但整个南京城灯火通明,并不像是电影《南京!南京》里那个满目沧遗的城市,反而给人以交通发达,规划合理的文明大都市的印象。由于南京并不是此行的唯一目的地,我们并不在南京过多的驻留,直接乘大巴下榻了之前联系好的宾馆。去宾馆的路上由于相机像素不太好也没有留下什么相片,只是接着路边的灯光看到了秦淮河畔。
看到秦淮河不禁让我想到了唐代诗人杜牧的《泊秦淮》,“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到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的诗句。归来之时南京印象里最深的也就是秦淮河畔了,还有就是听司机和老师介绍南京的毕业生就业的情况:南京,虽然消费高了点,但这边重教育,重才能,城市发展好,相对于我们这些师范类的毕业生来说,还是个不错的选择。这边城市发展不比北京、上海差;住房,相对于北京、上海还要便宜一些,虽然也算一线城市,但是只要努力上进住房问题还是能被大多数高校毕业生所能接受的起的。并且这边机会多,教师工资相对高一些。所以毕业到南京找工作还是不错的选择。
南京,只待了一个晚上,第二天早上七点便匆匆的辞行了。
此行的第二站是中国的瓷都,景德镇。话说从南京早上七点坐上了通往景德镇的大巴,一路上一行人热热闹闹的看着车窗外具有江南水乡特色的马头墙建筑,都抑制不住的拿起了手中的相机。
等到我们到了景德镇的时候,已经是中午。于是一行人急忙张罗着去吃饭。由于在车上一直开着空调,走下车的一瞬间才发现这边的天气简直像是洗桑拿一样,于我是一种煎熬。等到坐下来时满满一桌子菜已经吊起了我胃口,说句实话这是这几天来唯一一次坐下来吃顿像样的饭,因为我们此行目前为止大部分时间是在匆忙的赶路,吃饭也就随便对付几口泡面什么的,大家伙都说:“咱们这次写生不是来写生了,是来写忆苦思甜来了!”。大家伙都动开筷子了,等到这第一口菜下嘴,我终于明白了“什么是南北口味的差异”,正所谓这菜讲究个“色香味”俱全,这“色”有了,“香”有了,至于这“味”嘛?我实在是不敢恭维。对于我们这群吃惯了重口味的北方人来说,南方菜的“淡”和“辣”着实让我们不敢受用啊!我自信自己是个适应能力很强的人,但是这菜的口味着实让我受用一番啊!不管怎么样,既来之,则安之吧!
吃完饭也没有休息,我们直接去了景德镇的陶瓷馆,
讲解员小姐依次为我们做了介绍:景德镇陶瓷馆建于1954年,三层结构一、二楼为展厅。共有展品2400余件,分别按年代顺序布展。第一展厅由五代、宋代和元代三部分组成。其中以宋代的影青瓷、印花瓷和元代的青花瓷、高温颜色釉瓷最为夺目。第二展厅主要以明代官窑器为主,在这一时期的官窑器制作和装饰手法主要有青花、青花斗彩、五彩、红绿彩和颜色釉等。第三展厅展出的是景德镇陶瓷史上最为璀璨的清代陶瓷。此时景德镇陶瓷工艺已经是集天下之大成了,集中了如汝窑、龙泉窑、哥窑等各大名窑的陶瓷技术。而景德镇特有的青花装饰技法也有了进一步的提高,分水法的使用青花装饰达到了中国绘画的效果。陶烧瓷炼技术的成熟在郎窑红、钧红、裂纹釉等高温颜色釉瓷中得到了体现。而对景德镇现代陶瓷业影响深远的粉彩技术也在清代陶瓷业的激烈竞争中应运而生,并且粉彩装饰技艺在清代晚期达到了其第一个高峰。也就是在这一时期,确定了景德镇陶瓷向绘画装饰方面发展的大趋势,为景德镇现代陶瓷在世界陶瓷业中占有一席之地打下了牢固的基础。第四展厅是民国时期的陶瓷展。这个时期由于诸多的历史原因造成了景德镇陶瓷史上的一次衰退。整个陶瓷界只有在陶瓷绘画领域一枝独秀,出现了以珠山八友为代表的一批陶瓷彩绘艺术家,留下了许多传世佳作。第五展厅是景德镇现代陶瓷展。展出了自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景德镇各种工艺陶瓷。景德镇陶瓷馆是景德镇旅游的一个代表性景点。
从景德镇陶瓷馆出来时,天气是依然炎热,不,准确的说应该是闷热,本来此次出游我们沿途并没有安排购物的行程,但看到一件件做工精美的陶瓷大家实在不忍白来一趟,于是在大家的一致提议下,我们的大部队便轰轰烈烈的开往景德的陶瓷市场。转悠了一大圈,发现这边的瓷器不仅做工精美而且最要命的两个字“便宜”。
实在忍不住便在一家店里买下一件十只装的青花瓷的碗,花去我四十大元的人民币。一行人采购完毕便坐上了去往宾馆的大巴,看着手中的“战利品”,突然脑海中浮现出一个念头“毕业了,我来这边倒腾陶瓷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还能缓解一下我们伟大祖国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压力啊!”不禁也把自己给逗乐了!
就这样,又是满满的一天,第二天一早又匆忙的坐上了开往安徽屏山写生基地的旅程。
不管这几天过的怎样,在这次南方记实行中,最多的印象就是坐车,除了坐车还是坐车,似乎我们此行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车上度过的。不过听带队的老师说,这下我们可以好好休息几天了,因为在屏山会待上四天。从早上七点开始,坐了将近一上午的车,等到我们到达屏山的时候,大伙个个都像晒蔫的茄子一样没了先前的兴奋。我在来的这一路上被这里的美景所迷醉,到处是一片郁郁葱葱的绿色,或是成片金黄色的麦田(后来才知道是油菜花田)。
那种金黄是在北方的田野里从未遇见过的,在没来之前还在为梵高那黄的扎眼的柠檬黄感到万分不解,但至从走进这片天地,终于知道梵高当初为什么会因为一支柠檬黄的颜料不够热烈而一气之下把柠檬黄颜料给吃了的原因了。屏山我们到了,我到这里最初的印象便是破,破旧不堪的到处都可以看见历史的痕迹和沧桑岁月所留下的证据,后来也正是这里的那种沧桑给了我创作的灵感,我想用画笔表现这里的那种沧桑感,让人感觉历史在诉说着的故事。
回来后老师也说:“你的速写里画的老徽州银坊把老徽州的沧桑感表现出来了”,后来几天的居住也正印证了这一点。刚来的这天由于有些水土不服的不舒适感,也没有出去活动,照片也没有拍下。
第二天一早醒来,阳光灿烂,虽然天气还是像其他南方城市一样闷热,但是昨天晚上的一场雨还是给人少许凉意。也许那场雨是为迎接我们的到来吧!在屏山住着的时光是人生中最惬意的时光,远离了闹事的繁华,这里景色优美,空气清醒,明天早上起来都有不一样的发现。这里小桥流水人家,说来也奇怪,每天早上起来,门前的河里的水总是那么的干净,然后随着这里的居民洗菜洗衣服等河水会变得浑浊,但是神奇的地方是这个地方的水可能有自己净化的能力,睡一觉醒来,河水又会清澈见底。南方的空气潮湿而又清新,早上起来去竹林里走一圈,顿感整个人都神清气爽,竹林里真的非常安静,我终于明白古代的文人墨客笔下的竹林的寂静。
屏山当地的景致很是别致,随意的一处地方就是一处小景,这里是写生的天堂,因此,这里虽然破旧荒废,但是每天来这里写生的人群却骆驿不绝,清华的,央美的,全国各地的哪里的都有。我们在这里住了一个星期,生活每天很惬意,睡觉吃饭,画画、写生,现在回想起来这真是我人生中最美好的时光了。那时候我们每天晚上都会聚一聚小酌几杯酒,就着酒吃点串儿,就着串儿吃点蒜,南方人很惊讶,看我吃生蒜就像看到什么稀罕物件,这时候我才知道南北的差异原来这么大。南方人不吃生蒜,生葱等,而北方人吃饭,撸串儿,就爱来几瓣儿生蒜,吃个饼来点儿大葱这样。
多余的时间在这不表,接下来我们去了此行的目的地黄山,人说泰山归来不看岳,我想说的是黄山归来不爬山,黄山上成千上万的台阶爬的人有种想死的感觉。那天我们是中午开始爬山的,一路沿着台阶走,一直到下午5~6点钟才登上山顶,我们的高放老师是第一个登顶的,走到山顶大气都不喘,平常不显山不露水,关键时刻还真露了一手,我是第六个登顶的,登顶的时候已经浑身被汗湿透,排在我前面的是几个女生,他们属于平常比较瘦弱的那种,风一吹就倒的那种即视感,可没想到爬山却一点都不含糊,虽然说不上大气都不喘,但至少衣服没有像我一样湿透,这让我很是服气。
晚上我们在黄山顶上住的,这里的宾馆贵的要命,普通的一间标间要800多块钱一晚上,不仅这样,黄瓜也贵的要命,一根普通的黄瓜也要20元,好在我们自己大部分都带了吃的,不然明知不合理,却得被宰。不过话又说回来,虽然贵但是这些黄瓜都是挑山工一担子一担子的人力运上来的,这么想着你心里就会觉得好受点。没想到黄山上依然潮湿,一双袜子晾了七天还是没有干。原计划我们打算第二天一早去看日出,然后下山,结果第二天早上起来一看,天气阴天,而且起了大雾什么都看不到,所以我们就只好沿着路下山。人说上山容易,下山难,果然不假,下山的时候我腿软的,真怕自己哪一下腿一软直接从山顶滚到山底。不过,最后索性我们都平安的下来了,就这样结束了我们的行程。我们又回到了南京火车站坐上了回东北的列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