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南大爷踅粉皮子20年 坐家里等人上门购买


(观看视频,了解更多信息)

粉皮是我国北方一种常见的小吃,大多用红薯粉碎后沉淀的淀粉制作而成,其入口平滑筋道,自带几分凉爽,是一年四季、特别是夏季不可或缺的美食。今年68岁的李月有家住山西永济农村,他在自家院子里踅了20年的“粉皮子”。他说自己的手艺不错,得到了周围十里八村的认可,每年都有人大老远的寻到他家,就是因为喜欢吃这一“口”。图为12月14日,在家里踅粉皮的李月有。

当地人把做粉皮叫做踅粉皮子。因为制作时,盛着稀释好的红薯淀粉的鏊子,在放入热水时需要旋转一下,以让淀粉在鏊子底部分布均匀,这一过程被当地人称为踅。所以,这一个“踅”字让粉皮制作显得形象而生动。图为李月有在旋转鏊子。

“现在人不缺吃喝,但是缺健康食品,我这个粉皮是纯手工,不掺假,吃起来口感好得很。对食物挑剔的人,吃一口就品尝得出来。”虽然正值寒冬,是吃粉皮的淡季,但李月有的生意却很好,他告诉笔者,周边的饭店,小到羊肉馆大到大酒店都从他这里订购,他每天只顾接电话就行了,“一个电话打过来,我就给人送过去。”

“红薯是我自己种的,家里每年都会种红薯,成熟之后我把它们打成粉,漏点粉条踅点粉皮,一家吃着也方便,顺便捎带着卖一卖。一开始没想那么多,就觉得没有钱的时候能赚点零花钱。现在我老了,权当找点事干,不寂寞。”李月有说,没想到自己一踅就是20年,因为没有想过发展壮大,就一直是和老伴两个人做,没有雇人。图为李月有的老伴在给他打下手。

李月有的老伴今年66岁,看到笔者对粉皮有兴趣,热情地准备调上一张让我们尝尝。她说:“粉皮一般都是凉调,最重要的就是调料,山西和陕西的调料那是完全不同。我们山西人喜欢吃醋,以酸为主,陕西那边辣椒放得多,大多都是香辣口味。”笔者看到晶莹剔透的凉皮,食欲被迅速勾起。图为刚从冷水里拿出的一张粉皮,晶莹剔透。

为了做粉皮,李月有每天清晨5点多就起床了。把火生起来,东西拾掇好,就开始踅粉皮。冬天太阳弱,粉皮晾干比较费时,但有时候遇到好天气,一天也就干了。晾干的粉皮,随时可以出售,但越新鲜越好吃。李月有说,他的粉皮薄厚均匀,源于他在踅粉皮过程中不断的旋转,这是他多年来总结出来的经验,也是他的粉皮口味好的秘方。图为正在晾晒的粉皮。

李月有告诉笔者,他这是家庭作坊,虽然得到了四邻八乡的信任,粉皮卖了不少,但却没有落下多少钱。他的粉皮12块钱一斤,加上不是批量生产,就是平时抽空踅一踅不成气候,所以经济效益也就谈不上好。“图个热闹吧,自己也赚点闲钱花,不能当作主要收入来源。”

除了踅粉皮,李月有也会做点粉条。“我擅长做粉皮,粉条就雇人做,有人需要我也卖一卖,粉条是8块钱一斤。”李月有说,在农村,冬季粉条的用量很大,晋南人喜欢做烩菜、大锅炖菜,粉条是必需品,尤其是冬季里娶媳妇嫁闺女的喜事多,流水席更是少不了粉条。图为李月有堆在家里的粉条。

李月有有两个儿子,一个在北京卖饭,一个在兰州开大车。两个孩子都能养活自己,他也就放心不少。“孩子们能自力更生,我们当老人的就安心了。我们老了,能做的就是尽可能不给孩子添麻烦,保持身体健康。如果可以帮点忙,那就更好了。”李月有平时除了忙自己的事,还帮两个儿子照顾三个孙子。图为李月有的老伴将做好的粉皮铺在簿子上晾晒。

“三个孙子,从小就在我们身边长大。儿子媳妇在外面忙工作,孩子们就由我们老两口照顾。在农村就是这样,年轻人在外打工,孙辈大多都是爷爷奶奶带大,这没有什么奇怪的,家家户户都这样,我和老伴也是心甘情愿地照顾他们。”李月有说,孙子们上学后,他就和老伴做做粉皮,种种地,闲暇之余,他还有自己的特殊爱好,跟着戏班子唱戏、吹笛子伴奏。

李月有从小喜欢唱戏,他没有上过戏校,也没有拜过师,全靠自学成才。“我们有个老年戏班子,30多个人,平时在各村搭搭台子唱唱戏。我唱了也有二十年了,不为别的,就是为了心里畅快。”李月有在戏班里主要负责吹笛子和唢呐,外出演一个月虽然只有几十块钱的收入,但他觉得日子过得很滋润。“人嘛,心情好身体就好。”图为李月有给笔者展示他吹唢呐的技能。


大河乡土原创作品

欢迎点击关注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