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满底气补短板
2020年,既是我国“十三五”的收官之年,又是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冲击巨大的一年,也是先进制造业全球化供应链经受严峻考验的一年。在这三重背景下,中国制造取得的辉煌成就和不懈奋斗精神,令国人振奋不已。
2019年,我国制造业增加值达26.9万亿元,占全球比重28.1%,牢牢占据世界第一制造大国的位置。高技术制造业、装备制造业成为带动制造业发展的主要力量。一批关键技术和产品取得重大突破,'嫦娥'揽月、'胖五'飞天、'天问'启程、'北斗'组网、'双龙探极',时速350公里“复兴号”动车组批量投入运营,C919大型客机用材、平板显示基板玻璃等新材料实现突破。一般制造业有序放开,高水平开放合作取得重要进展,在全球产业链价值链中的位势明显提升。
中国工业的非凡实力和全产业链优势在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巨大冲击过程中体现得淋漓尽致。医疗物资供给保障有序有力,充分发挥社会组织动员充分的体制优势、制造业全产业链布局的工业体系优势、移动互联网发达普及的科技优势,一方面全力以赴保障医疗物资供给,一方面全民防疫率先控制住疫情,继而在复工复产战线上赢得主动,为稳住中国经济基本盘提供了坚强支撑。中国制造不仅满足了国内抗疫的需求,还驰援了全球抗疫和经济恢复。举例来说,从3月1日至10月18日,仅口罩一项,中国就已向美国出口377亿只,折合每个美国人获得了100多个中国口罩,此外中国还向美国出口了外科手套7.4亿双、防护服5.6亿套、呼吸机11701台。说中国的产能支撑着全球绝大多数国家的抗疫物资并不为过。疫情倒逼社会进步和全球治理格局调整,在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中占据关键位置的中国制造,正在这一进程中发挥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
中国的先进制造业不断融入全球产业链,在外部环境恶化的条件下,有些代表性头部企业今年被“卡脖子”的窒息感愈发强烈,弥补短板的愿望愈发强烈。虽然有的企业面临生死攸关的突围考验,他们被迫放弃基于经济性诉求的全球供应链市场理性分工幻想,需要艰难改造先前单一的供应网络,逐步建立安全、多样化供应商体系;但是从国家层面来说,首先展开的则是一场错综复杂然而纵深巨大、充满周旋余地的“补链”行动,以市场优势和体制优势弥补技术上的相对劣势,充分发挥中国制造的韧性,坚定对外开放的信心和决心,支持产业链上下游协作攻关,尽快突破短板限制。
长远看来,任何国家在新兴科技产业上的领先,都来自于核心技术的突破,而核心技术的突破是建立在原始科学发现基础上的。核心技术创新、原始科学发现,则是世界一流头脑的创造。因此,顶尖科技人才的创造力和不断高涨的企业家精神,才是未来中国制造彻底扬眉吐气的底气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