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才是中国史上第一巨贪,和珅和他比是“小儿科”,名字听着耳熟
很多人都是看过电视剧《宰相刘罗锅》后,才开始认识或了解和珅这个历史人物。他给人们留下的最深刻的印象,恐怕就是贪财好色、溜须拍马。
作为满清历史上的第一大贪官,他虽然贪腐成性、独揽大权却从不敢乱政,这可能也是乾隆不治罪于他的根本原因。
清朝时曾有一句特别流行的顺口溜:“和珅跌倒,嘉庆吃饱”,据说和珅因贪腐案被扳倒之后,人们从他家中搜罗出来的金银珠宝总额,可以抵政府一年财政收入的十倍。
但和珅却称不上千古第一贪官,因为和珅在宋朝六贼之一的王黼面前,简直就是一个“小儿科”,和珅和他比“小巫见大巫”,他才是中国史上第一巨贪。
第一、依靠嘴皮子上位的一王黼
根据晚清外交家薛福成撰写的《查抄和珅家产清单》来看,和珅贪腐的银两估值为两亿六千四百万两白银,加上没有估值的总计约11亿两白银。
而当时清朝每年的财政收入才不过7000万两白银。看到这个触目惊心的数字后,想必大家一定会被惊掉下巴。
但有一句话叫做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如果在评价一个人的时候,不拿他与其他人作比较,那么就无法真正了解他的能力和个性。
王黼是北宋末年大臣曾官制宰相,史料中对他的评价:“能言善辩、才智出众但无学识,善于巧言献媚。”
可见这个人拍马屁的功夫一定十分厉害,按照现代人的思维来看,一个嘴上功夫了得的人,那么极有可能是一个没有真才实学之人。
王黼出生于宋神宗元丰二年,死于北宋末帝宋钦宗初年,崇宁年间考中进士,因为口才极佳所以屡次受人举荐,最后竟然官至宰相。
第二、能言善辩,巧舌如簧,遇到第一个贵人何执中
关于王黼最让人难以想象的便是,由通议大夫超升八阶登上宰相之位。可能大家会认为这是王黼的才华使然,殊不知这个人竟然是揽权敛财的恶臣。
据宋史记载,王黼虽然学识不高,但特别擅长窥探人心并投其所好。他在官场遇到的第一个贵人就是何执中。
据说王黼在与其子共同编修《九域图志》时,虽然对所有内容都浅尝辄止,但是涉猎面却特别广泛。这让何执中的儿子对其刮目相看,于是便将他举荐给了自己的父亲,而何执中此时正官居宰相。
第三、巴结蔡京、梁师城,连升八阶
王黼很快便被何执中提携为校书郎,后又升迁为符宝郎和左司谏。为了谋求更大的势力和官职,他开始不遗余力地巴结蔡京。
为了引起当朝宰辅的注意,他竟然厚颜无耻的上表宋徽宗,将蔡京的功绩夸耀了一番。这在蔡京看来就是在表忠心,所以蔡京投桃报李开始提拔王黼。
他很快便被提拔为左谏议大夫兼任御史中丞,拥有了在朝堂上与皇帝议论朝政的资格。但是“花无百日红,人无千日好”,王黼在与蔡京翻脸之后,很快又盯上了下一个目标梁师成。
为了巴结梁师成他竟然以梁师城儿子自居,并称呼对方为恩府先生。在屡试不爽的溜须拍马中,他再一次得到了升迁,被任命为尚书左丞、中书侍郎。后来又升迁为少宰即右丞相,
到了宣和元年王黼从通议大夫连升八阶,王黼本来就是一个没有真才实学的人,但是就因为口才了得而一路官运亨通。然而登山高官之位后,他却露出了见先小人的本性,至此开启了他的巨贪之路。
第四、贪财贪名,巨贪王黼的救赎之路
据宋史记载王黼为了敛财,曾请求设立应奉局,至此之后钱财尽归王黼享用,时人曾感慨:“竭尽天下之财力供应奉局之费用”。
为了进一步达到敛财的目的,他甚至厚颜无耻到将民间珍奇登记造册,上供中央的钱财十分里有一分尽归其私囊。
王黼曾借着“捡括天下丁夫”之际,敛财数额高达6200万缗,大略计算越有6200万两白银,这只是王黼一年的贪腐记录。
王黼为官多年所敛财富可达和珅几倍有余,可见在王黼面前和珅也只是一个菜鸟而已。后来金军进入都城汴京,王黼携带弃儿不受诏命仓皇逃跑。
结 语
《增广贤文》有云:“贪他一斗米,失却半年粮,争他一脚豚,反失一肘羊”,这其实就是贪小便宜吃大亏的写照。
王黼作为北宋时期的第一大贪官,以为一跑了之就可以躲过制裁,但“多行不义,必自毙”,最后满堂朝臣皆愤慨其行为并欲杀之而后快,后被开封府尹聂山派人将其杀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