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心平气和的人:每临大小事皆应有静气

如果一个人在抱怨、发怒的时候,能照一下镜子,会发现镜子里面的人面目可憎,全然不是想象中的自己。所谓相由心生,当心充满了负能量的时候,一个人的容貌亦随之变化。

一时的变化或许你还能接受,但是如果你反复多次,很可能形成肌肉记忆,脸庞上的变化就会变成长久性的,那是相当可怕的一件事。我们在生活中可能也常常碰到一些冷漠的脸,除了性格等因素导致以外,很有可能是因为长期习惯性地向外释放负能量。

这样的人有一个典型的特征,他们没有“静气”,所以凡是碰到一点不顺心的事情,就无法压抑内心的冲动,轻则面容扭曲,重则怒发冲冠。

什么是“静气”呢?“静气”是一种从容的气场,你在任何时候都能够心平气和,心平气和的人心里平和,不急躁,不生气。心平气和不仅是指一种状态、境界,它更是我们每个人都可以习得的能力。

清朝三代帝师翁同龢有一副对联,“每临大事有静气,不信今时无古贤!”我们可以按照这个标准,从以下三个方面提高自己心平气和的能力,不管是碰到大事还是小事,都能够沉着应对。

1、觉察

禅宗有一个当头棒喝:“主人翁何在?”当你脑海里面突然响起这句话的时候,你就开始觉察了,也就是说,当一个人陷入情绪崩溃的边缘时,如果你借助一些外在的手段(比如设置一个铃声),或者内心自发地唤醒自我意识,这时候你能瞬间拿回主动权。我们如果碰到一个怒路族,你会发现他们在非常生气的时候看不出有丝毫的理性,所以怒路族通常会做出很多让人意想不到的举动,有时候造成严重的后果。怒路族是一类极端没有觉察的人,所以他们在生气的时候,无法用自我意识让自己迅速冷静下来。培养觉察的方法并不复杂,你可以提醒自己,特别是在情绪不佳的时候,心里面要问一声:主人翁何在?这句话的含义是问自己在当下是谁在主导你的身体和情绪。

2、正念

正念是更高层次的觉察。单纯的觉察,只是让我们的自我意识拿回控制权,你会从无意识状态过渡到有自主意识的状态,当我们开始有自主意识之后,我们将注意力集中在当下发生的一切,但是不要加以评判,简单地说,你只需要觉知到当下自己在做的事情即可。很多情况下,我们只需要生起正念,那些负面情绪就会迅速地溃散。正念的门槛很低,我们每个人随时随地都可以生起正念。你在吃饭的时候,你只需要关注吃饭这件事;你在开车的时候,你只需要关注开车这件事......你将注意力全然放在当下所做的事情上,一种高层次的觉察就自然而然地产生了,这就是所谓正念。

3、认知疗法

保持一时的正念并不难,难的是我们每个人难免会开始胡思乱想,这时候虽然我们依然可以将注意力倾注在当下所做的事情上,但是我们可能会开始产生各种莫名其妙的想法,例如当你在开车的时候,后面有一辆车突然加速超过你,吓了你一跳,尽管你可以让自己产生正念,只是将注意力放在开车这件事上,但是有些人难免会想:这人是不是有毛病?他凭什么做这么危险的动作?他不知道这样很容易发生事故吗?随着各种负面想法开始冒起来,一个人就容易冲动起来,然后作出对等,甚至更危险的动作,例如超车后挡在后车前方,并且不让对方有机会超车。在这种时候,我们可以让认知疗法介入,认知疗法简单地说,它认为并不是事件本身,而是我们对事件的认知才使我们产生各种情绪困扰。例如前面超车这件事,如果换一个心平气和的人,他可能会想:这个人会不会是新手,怎么超车都不注意与其它车辆保持安全距离。或者这个人是不是有什么急事,所以超车要早点到达目的地。假如是这样的想法,一个人就不会有“路怒”的症状,因为显然他对于各种看似不公平、不合理的事情,有更加宽容的想法。如果我们因为某些事产生情绪困扰,我们也可以通过改变对于事件的看法,从而间接改变我们的情绪反应。

通过觉察、正念、认知疗法这三个层次的方法,我们完全可以让自己变得更加心平气和,当你拥有一种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的静气时,你又何惧各种大事小事会带给你情绪困扰。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