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财石”,这座镇江最小的山,揭密天下风水最神秘的地方
1684年,康熙在《南巡笔记中》记下这么一段话:
“次日登金山,孤峰隐岫,飞阁流丹,金碧照灼。更有一峰高立曰善财石,郭璞墓在其西。”
善财石,远看像一只猴子站在水面上,过去老百姓又叫它猢狲石,莫看不起眼,它却是镇江文献记载中最小的一座山。
01
宽阔的金山佛教文化广场大气而沉稳,善财石就在广场照壁旁的水池中,高约10米、阔约6米,看上去像一块普通的大石头。
这块大石曾经一度淹没在寻常荒草田埂中,身上披满了蔓藤黑松,寻常人路过都不知道它的名字。或许身边路过,但谁也没意识到这块被称为善财的大石,不仅是镇江记载中最小的一座山,而且传说中神秘的郭璞墓,就在这块大石之畔的水域。
善财石向南不多远的塔影湖中有一座云根岛,它原为江中一组天然错综的奇石,又名石排山、笔架山和三岛。岛上建有一座正方形攒尖顶小亭,名为“云根风月亭”。
金山的工作人员告诉我,数百年前这里还是一片水域,郭璞当年就葬于这片水下,墓前无地一片汪洋,只能站在金山岸边远远凭吊。
2007年笔者和朋友们寻访时候的善财石,当时石头还在树丛中,岁月留痕留影。
02
郭璞把自己最神秘的背影,永远留在了茫茫江中的金山下。
他在这里预感到自己即将的命运,以及千百年后沧海桑田的变幻。于是郭璞赴王敦的幕府前,交待他的家人:他死后要把他的尸体装进棺木,用船送到镇江金山寺西南的长江中,并且千万不要回头看。
交待后,平静的走向了自己的宿命。
之所以有这样的交待,因为郭璞曾在镇江和丹阳住过。他游历到京口,抬眼眺望,天地间山峦起伏,连绵相接;江风拂面,西来之水势如游龙。
他发现江中的金山这段水下,隐隐似现龙脉。
在历史上留下玄怪色彩的郭璞,不仅是在游仙诗、山水赋、训诂学、神仙学等方面有深厚造诣的奇人。在风水领域内,他集历代风水学之大成,撰写了充满古代自然科学思想的《葬书》,奠定了中国风水学的基础,被尊为中国风水鼻祖。
这使他无论在正史中,还是野史中,他的行藏均颇多玄秘,有很多善于堪舆寻吉地脉的传说。
因为郭璞的盛名,皇帝委派了一个“著作佐郎”的官职。
当时,驸马王敦官拜征南大将军,素来骄横,有篡权的野心,听说了郭璞的奇才,想尽办法将郭璞调到自己身边当幕僚。
王敦想谋取帝位,找机会造反。常要郭璞问星占卜,出师吉凶。
郭璞知道说不吉会挨刀,说大吉打败了结果也要挨刀。于是总是找理由,借卜辞劝说他安分守己。王敦是个骄横的人,一怒之下将郭璞杀害。
郭璞被拖到武昌南岗杀害,后来其子郭骜将尸棺重新安葬。
家人按照郭璞的交待,备了一口薄棺乘船到金山旁的石排山东侧,亲手将棺木推入江中,并命船夫急速返回。
忽然听到身后惊涛骇浪冲天而起,汹涌澎湃,其声似万钧雷霆,炸响云霄。刚刚转身的家人惊骇万状,不由自主的回望了一眼,只见江面尤如一口沸腾的大锅,江水排山倒海,在云雾翻腾中,逐浪升腾起一座小山头,这山从无到有,缓缓上升。
但就在他们回头的一刹那间,露出水面的这个小山就停止了。
据说如不回头看,山还会继续升高,他的后代亦会飞黄腾达。
从某种意义上说,郭璞可能是历史上提倡“水葬”的第一人,而他将自己的墓址选择在金山脚下的江心上,是否早已料到一千多年后金山将与陆地相连呢?
2008年金山佛教广场开发时的善财石,当时的树后有一棵柏树,很可惜被砍掉了,岁月留痕留影。
03
历代记载郭璞墓在镇江金山的历史文献、诗文也很多:
宋代诗人刘克庄在《郭璞墓》诗中说:先生精风水,卜穴未应疏。因捋虎须死,还寻鱼腹居。如何师鬼谷,却去友灵胥。此理凭谁诘,人方宝《葬书》。
元代在镇江府任职的诗人萨都刺,在《游金山》诗中,对郭璞为什么选择葬在金山的激流之中,也感到奇异,他说:“当年郭璞因何事,来葬江心作浪传”。
元末明初的名著《水浒全传》中,第九十一回“张顺夜伏金山寺,宋江智取润州城”,其中有“郭璞墓中龙吐浪,金山寺里鬼移灯”的诗句。
明朝时,日本使臣中心叟也来寻访过郭璞墓,留下一首诗:“遗音寂寂锁龙门,此日青囊竟不闻,水底有天行日月,墓前无地拜儿孙。秋风野寺供生饮,夜月渔灯照断魂,我有莱歌招不返,停帆空见白鸥群。”
当时的郭璞墓还沉在一片汪洋的水下,日本友人只能站在金山岸边,远远凭吊,以寄对这位风水祖师的哀思。
明万历年间,巡按御史黄吉士到瓜州检阅水师之余,来金山凭吊郭璞,并在云根岛为他树碑立传,墓碑上刻有“晋赠弘农太守郭璞之墓”。
丹徒县令庞时雍题“中流砥柱”四字,刻在耸出水面的石岩上,因连陆时淤泥上升,“砥柱”二字被埋入土中,只有“中流”二字露于地面,这些遗迹现在已经湮灭。
2012年金山佛教广场竣工时候的留影。
如今的善财石。
斗转星移,沧海桑田。这块大石被历代老百姓冠以了不同的名字。大石头远看像一只鹘栖息在水面上(鹘,一种青黑色的猛禽)。
《金山志》中就称它为:鹘山,或称作鹘峰、鹘岭、鹘石。在当地口语里,猛禽就是“鹊子”,都称它做“鹊子山”。
因为金山上有一座妙高峰,正好对应了《华严经》上的:“南方有国名胜乐,峰名妙高,比丘德云居此,善财童子参之。”于是金山寺的僧人们把这座山叫做“善财石”,象征着善财童子来金山妙高峰参拜德云比丘。
佛经中,善财是文殊菩萨曾住过的福城中长者五百童子之一,出生时,家中自然涌现许多珍奇财宝,因而取名为“善财”。 不过善财却看破红尘,视财产如粪土,发誓修行成就道业。文殊菩萨某次说法时,善财童子前往请教如何修持菩萨道,在文殊指示下,善财童子开始参访五十三位善知识,最后在普陀洛迦山拜谒观世音菩萨,得到指点教化后终于得道成为菩萨。
金山寺大雄宝殿三尊大佛像背后,有一组海岛图的塑像,讲述的就是“善财童子五十三参”的故事。
云根岛上的郭璞墓遗迹
镇江文化如同一本古老的线装书,魏晋衣冠的文人来书写下一段风水学说,崇尚佛教的人们又写上梵音经文,后来的人们又小心翼翼的把它们装订在一起,有意无意,将两种宗教信仰糅合在一起,用漫长的岁月将它们融合。
站在“善财石”方位看金山,“寺裹金山”,袅袅香烟中古刹在阳光下熠熠生辉,这两座传奇的山恰好是镇江文化的两个缩影。将一位充满玄幻气息的中土名士墓葬和佛教人物结合起来,显得无比的意味深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