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有哪些针对公益慈善的税收优惠?
给予公益慈善的税收优惠是指国家为了促进公益慈善事业发展,用税收优惠的手段(主要包括减轻或免除税收)鼓励个人或单位投入资源参与公益慈善活动的一种激励措施。
目前,投入资源参与公益慈善活动主要有这样三种税收可以依据相关法规享受优惠:
1.增值税
符合条件的社会组织,向财政部门申请并获得“公益事业捐赠票据”(简称“捐赠票据”),其捐赠收入需向提供捐赠的一方开具捐赠票据,并可以免除增值税。
“捐赠票据”定量申领,使用完需向财政部门申请验旧领新。
2.企业所得税
按照《关于非营利组织免税资格认定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财税〔2018〕13号),社会组织主动申请并获得非营利组织免税资格(俗称“免税资格”),其符合条件的收入,可以免除企业所得税。
该资格有效期五年,期满前六个月内提出复审申请,否则自动失效。
3.企业或个人所得税
企业或个人向具有公益性捐赠税前扣除资格的社会组织等捐赠,其符合条件的捐赠支出,可在计算应纳税所得时扣除,免除企业或个人所得税。
该资格有效期三年,无需申请,由民政部门、财政部门和税务部门各自依责确认并发布。
这项优惠稍微复杂一点,即资格拥有者和税收优惠受益者二者分离:公益性捐赠税前扣除资格的获得和拥有主体是符合条件的社会组织等,而享受税收优惠的是向其捐赠的企业或个人。
最近很大一部分基金会等社会组织和捐赠企业或个人受到影响的便是这个公益性捐赠税前扣除资格。原因是2020年5月份相关部门发布的《关于公益性捐赠税前扣除有关事项的公告》内容不完善,有明显缺失,导致一部分社会组织尽管合法运作但依然无法获得2020年度公益性捐赠税前扣除资格,使得向其捐赠的企业或个人,进行了捐赠却无法享受免除企业或个人所得税。
还有一些其他的税收优惠措施,核心目的都是为了增加从事公益慈善事业的社会组织的收入。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