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碑和唐楷,他们的关系其实挺复杂!
有人问我,唐楷盛行而魏碑冷落的这段时间,是书法的鼎盛时代吗?为什么魏碑突然从书法应用史上消失?
这是一个好的问题,但是我不同意这个观点。
一、两个观点
我说我不同意,是说我不同意魏碑被冷落了,而不是不同意唐朝是一个书法鼎盛的时代。唐朝史书法的鼎盛时代,这是有目共睹的,无可争议。
这个问题其实有点绕。从语言分析的角度来说,它主要说了两件事:
第一、唐朝是书法的鼎盛期,第二,在这个鼎盛期,魏碑逐渐衰落了。
而我不同意的,恰恰是第二个观点,魏碑并没有完全衰落,甚至也不是消亡了。
二、思维误区
从这个问题可以看出提问者的思维方式还存留在所谓的“丛林法则”、“你死我亡”这样简单的逻辑中。
需要注意的是,当一种新的事物兴起的时候,并不意味着旧有的东西就一定会灭亡。相反的,有时候他们往往是并存的关系,甚至是互相转化的。
也就是说,一个新事物他不是凭空就产生的,而是需要一定传统的东西作为根基。
比如我们举一个文学上的例子。其实这样的例子有很多,古今中外该概莫能外。
古代的我们就谈一谈屈原,屈原这个人只要你稍微了解文学史就应该知道他是楚辞的创始人,是这种新文体的一个代表人物。
但是楚辞在诞生以前难道就没有与之相似的旧事物存在吗?难道这种文体就是靠屈原一个人,一拍脑袋,独自创立的么?
显然不是,我们深入研究就会发现,楚辞的诞生是有多方面的因素造就的,屈原只不过是在原有文学的基础上加以改造。
这个基础就是楚国民间的文学,包括楚声、楚歌以及非常重要的楚国民间的“巫歌”。除此之外,屈原还吸收了当时战国散文中的精华,对于诗经也多有借鉴。他是在融合各种文学长处的基础上,创造了楚辞。
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讲,楚辞的诞生难道意味着楚国民间文学的消亡吗?
恰恰相反,楚国文化、楚国民歌非但没有消亡,反而在这种创新中更好的被延续、保留了下来。它只不过是换了一件衣服,加入了更多新鲜的因素而已。
除此之外,楚国文化、楚歌中的浪漫火种随着屈原的改造,成为文学一脉流派之后,就一直影响甚至传播到后世,像后来唐朝大诗人李白,几乎可以说是直接受到了屈原的影响,这种文化的力量,是代代延续而生生不息的。
另外就是现当代文学也是如此。比如中国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得者莫言先生,其实他的作品风格也不是他个人的创造,而是受到了马尔克斯魔幻现实主义的文风下,结合中国的特色,用魔幻现实主义的手法讲中国的故事,这也是一种改造和创新。
但是莫言先生作品的成功,并没有让马尔克斯的魔幻现实主义消亡。
这其实类比到我们书法的书体演变,甚至是书法创新上,都是适用的。
三、魏碑和唐楷真实的关系
魏碑和唐楷的关系,其实就是上面我们所说的屈原与楚国文化的关系,也是莫言先生与马尔克斯魔幻现实主义的关系。只不过,对于莫言先生来说,魔幻现实主义主义在莫言先生那里继承和学习是主要的,创新不多,因此我认为莫言先生的文学还是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和创新工作可做的,甚至未来走出一条具有特色的新文学风格也是很有可能的。
我们回过头来再谈魏碑和唐楷,我认为唐楷,其实就是一个学习、借鉴、融合魏碑的产物。换句话说,魏碑是另外一种形式的唐楷。因此,从这个意义上来讲,魏碑不仅没有完全消失,而且它通过唐楷重新焕发了活力,只不过其外形有了很大的改观。
而这种改观,其实就是创新。而唐楷的创新,不是挖空心思闭门造车,而是融合。简单来说,其实就是融合南北书法的特色。而我们知道魏碑是属于北方书法风格的。北方书法所具有的特点其实就是刚健、挺拔。但是唐楷不仅仅有刚健挺拔,他还有秀丽的一面,这秀丽的一面,其实就是南方书法的影响。
四、关键的例证——欧阳询
说了这么多我有什么例证呢?其实证据是很明显的,那就是欧阳询的书法。如果我说欧阳询的书法是唐楷中的代表,我相信没有人会不同意。因为就整个唐楷来说,欧体是最讲求法度的,是最严谨的,这一点的到了后世很多书法大家的认可。比如清代专门挑唐楷毛病的康有为,在书里对唐楷厌恶不已,而唯独只有欧阳询,他实在是不出什么毛病。
因此如果欧阳询的书法是从魏碑中借鉴吸收来的,那么其他书体我们同理推断的话,也能得知其风格来源是大致相似的。
而欧阳询正是一位艺综南北的书法大家。我们看和欧体书法最为接近的一个墓志铭叫做《苏孝慈墓志》,而这块碑石虽然是属于隋碑,但是隋朝的碑石其实直接书法来源就是魏碑,隋朝的书法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在魏碑的影响下发展起来的。因此欧阳询的书法自然也是免不了受到了魏碑的影响。
而我们如果看其他唐楷大家的书法学习史的话,几乎每一个书法家都或多或少的、直接间接的学习过魏碑。
而这些学习留下来的东西,自然也就成为了唐楷中的一部分。
因此,在唐楷形成过程中,魏碑几乎是起着决定作用的。如果没有魏碑,中国唐楷书法可能就只能是停留在魏晋时期初级水平而难以演变出后来这样多元化的表现方式了。
所以,我的观点就很明确了,魏碑不仅没有消失,它反而在书法中活的好好的,只不过它换了一个样子,注入了更多新鲜的元素,我们书写的每一个汉字,每一个笔画,其实都有魏碑的影子在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