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跨年|读书跨年|这应是新年里两代人共读的第一本书 2024-08-03 16:54:56 2021新年即将到来,我向朋友们推荐十本我最喜欢的床头书。今天推荐一本书很特别,这是龙应台与她儿子安德烈两代人的《亲爱的安德烈两代共读的36封家书》,卷首的一段话就震撼了我: MM(妈妈),你给我足够的自由,是的,但是你知道吗?你一边给,一边觉得那是你的“授权”或“施予”,你并不觉得那是我本来就有的天生的权利!对,这就是你的心态啊。也就是说,你到今天都没法明白:你的儿子不是你的儿子,他是一个完全独立于你的“别人”! 爱是永恒的话题,但绝对不是占有。我们中国人都把孩子看成是自己“私人物品”,是自己身上掉下来的肉,老子打儿子更是天经地义,还振振有词,孩子变得更加叛逆,造成两代人隔阂,甚至反目成仇。何曾想过,你的孩子是你的孩子,也不是你的孩子。成人以后,他(她)要对自己的行为完全负责,完全要独立于你。他的权利自由也是他(她)与生俱来的,不是你的恩赐! 这本书出版了十四年了,无数两代人都从中获益,反求诸己,挽救了无数家庭。可能有人不喜欢龙应台这个作家,也许“其人可废,但其文不能因人而废”。小时父母的爱是孩子最可靠的依赖,但长大后你却变成他成长的包袱。我们的爱就像是小鸡孵化的蛋壳,开始是保护成长,后来就变成成长的阻碍。孩子过了童年,就会进入青春期也是叛逆期,他们认为自己长大了,什么都懂了,不喜欢听我们唠叨,不喜欢父母交流;还要有自己的隐私,不让我们看到。所以,龙应台想到用书信这种古老的方式与孩子安德烈的交流,避免面对面交流那样尴尬,而且这样的交流深入也能持续更会有效。 “生活中的艺术,这其中包括品味和态度,是无法补课的。音乐、美术,在我身上仍旧是一种知识范围,不是一种内在涵养。”龙应台这句话我深同,她在渔村长大,我生长在农村,小时我非常羡慕家里有很多哥哥姐姐的家庭,因为有人关心有人爱,更有人来干活。我们童年过得很清苦,父母农忙时,我们一个(哥哥)锅上煮饭炒菜,一个(我)在锅下拿柴生火;后面还要把饭菜送到地里,再去上学;寒暑假时,父母做点小生意,那我们一个寒假只能给小麦油菜追肥,一个暑假只能担惊受怕(小时怕蛇和蚂蝗)在稻田里薅杂草。 所以,直到现在连玩都不会玩,那时比游戏还火的打台球也不会,实足的一个“土鳖”,甚至长大后都有点自卑。音乐与艺术之于我,那是天方夜谭,混身土气,唱歌也是跑调,好在喜欢读书还有点书卷气。书中的安德烈在德国下午三点课后放学了,他就喜欢带着孩子踢足球。所以,我特别希望我的孩子会玩,希望她也能在阳光下奔跑,即使摔得鼻青脸肿,浑身没有一块干净地方,我也是开心的。 可是孩子每天面临的就是作业,上次做作业都做哭了,我也想哭了。不让她补课,可又怕她跟不上同学,会害了孩子,左右为难。玩是孩子的天性,现在我们成了某种帮凶,现在抹杀孩子的天性,可又能怎么办呢? 现在我们的孩子年代感缺失,不像我们有着很强的年代感:60年代的饥荒,70年代的运动,80的开放,90年代的泡沫……而她们只有无休止的作业,每天生活在自己有限的小世界里,“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 书中不仅家庭学习生活进行探讨,还对国家与社会进行了交流。比如安德烈说:“经过纳粹历史的德国人就比一向和平的瑞士人深沉一点。”德国人不像我们这样天天把爱国挂在嘴上,因为当年纳粹曾经以国家的名义伤害了无数人。龙应台说:“一个常年过度灌食某种饮料的人,见到饲料都想哭。”这里她把“民族主义”比作饲料,孩子大了,他毕竟也有了自己对国家社会的理解,必须让他理解国家与个人的关系。 其实,正如书中所说,我们对社会的认同,其实是媒体的认同,是媒体在塑造与影响着我们。我们变得越来越听话了,都不会叛逆与反叛了,只会干涩地三呼万岁了。说句真话都会害怕,怕告密者,怕偷窥者,怕监控者,无形的压力,没有了安全感。社会变得越来单调,总是一种声音,就像千篇一律的钢筋水泥房一样,太安静也太可怕了! 对于社会上那些不公正甚至被愚弄问题,龙应台告诉他说:“当价值这东西被颠覆、被渗透、被构建、被谎言衬托得理直气壮、是非难分的进步,我就会想到渔村里的人。”我想这就是自然的爱,回归的爱。其实,无论这个国家这个社会有多少不堪,你要保留内心那份善良与纯真。 书中安德烈说,德国人有个说法:如果你年轻却不激进,那么你就是个没心的人;如果你老了却不保守,那么你就是个没脑子的人。人不风流枉少年,年轻人犯的错误,上帝都会原谅,只要不是颠覆性的错误。作为父母,我们也曾年轻过,别忘了站在你面前的是你当初的自己。最后,今天是辞旧迎新的日子,请跟我一起读书跨年,我用龙应台这句话与所有的父母共勉:孩子,我要求你读书用功,不是因为我要你跟别人比成绩,而是因为,我希望你将来会拥有选择的权利,选择有意义、有时间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谋生。 赞 (0) 相关推荐 何如做个好妈妈 刚知道怀孕那会,第一时间倒是没买什么胎教书.先买了本龙应台<亲爱的安德烈>. 这是龙应台和她的儿子安德烈的母子家书.一共三十六封.我想学做一个好妈妈. 没有结婚生子的时候.家里父,母,我, ... 上一次和孩子聊得很嗨,是何时? 上一次和孩子聊得很嗨,是何时? 一本好书,宛如一捧甘霖!——读《亲爱的安德烈》 几年前,很偶然的机会,我看到了这样一段话:"孩子,我要求你读书用功,是因为,我希望你将来会拥有选择的权利,选择有意义.有时间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谋生.当你的工作在你心中有意义,你就有成就感.当 ... 好书分享|任何人于自己都是“别人”,尊重与平等是对话的基本。 在挑选书籍的时候,每个人的性格就都一一展现出来了.有的人喜好抒情的散文,有的人喜好惊险的推理书,有的人喜好神奇的心理学- 然,无论是哪一种,知识的边界总归是无穷大的.并且,也只有自己试图去接近时,才会 ... 天才或者平庸:两种爸爸,养育两种孩子 最近大火的<我家那闺女>里,有两对父女有着截然不同的相处模式,让我一时颇有感触. 一对是傅园慧父女. 傅爸爸在节目中讲了个故事.有一次,他去探望在省队训练的女儿,队友们跑过来告状说,傅园慧 ... 情感|跨省结婚女人哭诉:“两代人生活习惯差距过大,我闪婚又闪离了” 新来的朋友,蓝字新面纱点一点,关注后每天都能收到文章推送 我常在文章里说,女孩结婚前要抽空去婆家看看,主要看什么呢?生活习惯方面.家风家教方面.家庭成员素质方面.公婆感情如何等等. 换成男人也一样,结 ... 爱读书爱学习影响着两代人 田富喜:让家风之美代代传 87岁的田富喜老人,退休前是一名火车司机,虽然没有上过一天学,却是个很爱读书的人.田富喜通过向工友们请教.翻看工具书,从一个目不识丁的农民工成了火车司机,还把爱学习爱读书变为家中代代相传的好家风. 田 ... 实拍高考镇陪读中心考前最后时光,跨省读书女孩和代陪读妈妈惜别 点击视频,看陪读中心考生真实生活 6月5日,随着9辆大巴离开,高考镇一轮高考季结束,即将迎来下一季.6月4日是高考镇所有考生离开的日子,尽管更多的学生只在这里待过一年,但这里毕竟是曾经一起奋斗过的地方 ... 读书与不读书,过得是不一样的人生 知乎上曾有一个热门问题:我读了很多的书,但后来大部分都忘记了,那读书的意义是什么? 有个热门回答是这样的: 当我还是个孩子时我吃了很多的食物,大部分已经一去不复返而且被我忘掉了. 但可以肯定的是,它们 ... 梁实秋:读书和不读书,过的是不一样的人生 我们现代人读书真是幸福. 古者,"著于竹帛谓之书",竹就是竹简,帛就是缣素.书是稀罕而珍贵的东西.一个人若能垂于竹帛,便可以不朽.孔子晚年读<易>,韦编三绝,用韧皮贯联 ... 读书与不读书的差别,这是我听过最好的答案 周老师的视频号更新啦 主题:给青年朋友的两句话 欢迎您关注留言哟 本文授权转载自:牛皮明明(ID:niupimingming) 01 我从小喜欢读书,翻开书本,眼前世界像念了魔咒一般打开,时间变得静止 ... 岩泉‖读书笔记与“读书逼记”(随笔) (随笔) 读书笔记与"读书逼记" 文/岩泉 有一次,县委抽调我组织几个人,专门批阅全县副科级以上领导干部的读书笔记,按照县委年初要求:"每个副科级干部,一年至少要写200 ... 读书多和读书少的孩子,差距究竟有多大? 小培老师说 一个有读书习惯的孩子和一个不爱读书的孩子,差距真的不是一点点! 来源 | 钱志亮工作室(ID: qzlzgs) 如今很多家长都知道让孩子多阅读,但却不知道为什么要让孩子阅读?读书对孩子究竟 ... 薛宝钗劝贾宝玉读书,是利欲熏心?揽镜自照,说这话的人都心虚 贾宝玉不爱读科举之书,反对仕途经济,父亲贾政对他毫无办法.听说他要去上学,更是骂他:"你如果再提'上学'两个字,连我也羞死了.依我的话,你竟顽你的去是正理.仔细站脏了我这地,靠脏了我的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