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锺书《槐聚诗存》笺说110
钱锺书《槐聚诗存》笺说110
胡丈步曾远函论诗却寄
汲古斟今妙寡双,袖携西海激西江。中州无外皆同壤,旧命维新岂陋邦。烽火远书金可抵,丹铅退笔鼎难扛。不干扪有谈诗舌,挂壁年来气亦降。
【笺说】
1943年,时任国立中正大学校长的胡先骕,从江西寄来与钱锺书论诗的信函,钱先生写此诗奉答。
“胡丈步曾”,即胡先骕,前人为示尊重,常称字而不呼名。胡先骕,字步曾,号忏庵,江苏新建人,1912年留学美国加州柏克莱大学农学院森林系,毕业后主要从教于国立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国立东南大学、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大学等,并曾任国立中正大学校长,解放后任职于中国科学院植物分类研究所。胡先骕虽为自然科学家,对于传统文化亦甚关注。在新文化运动中,曾与胡适展开论战,反对白话文。亦善写诗,尤善论诗,对晚清与民国诗坛多有论列。著有《忏庵诗稿》,为1960年钱先生所选定,并为之写短跋:“挽弓力大,琢玉功深。登临游览之作什,发山水之清音,寄风云之壮志,尤擅一集胜场。丈论诗甚推同光以来乡献,而自作诗旁搜远绍,转益多师,堂宇恢弘。谈艺事者或以西江社里宗主尊之,非知言也。”
胡先骕对钱先生亦称赏备至,其与卢弼书云:“钱子泉好著书,然于诗为门外汉,至其少君锺书则博闻强记,淹贯中西,不惟高视当世,即古代亦所罕见,跨灶出蓝尚其小者,其所著《谈艺录》(开明书店出版)乃诗话之精英,《石遗室诗话》视之有逊色,则以其西学根柢湛深,融会贯通,取精用弘,遂尔陵铄一代。”
汲古斟今妙寡双,袖携西海激西江。
首联写道,你汲取传统来品评当代诗文,妙论无双;袖中携带西方文化来阐发、激扬江西诗派。
上句的“汲古斟今”之“汲古”,谓钻研或收藏古籍、古物,如汲水于井。韩愈《秋怀诗十一首》:“归愚识夷涂,汲古得修绠。”“斟今”,即斟酌当前,指品評欣賞现在的人物与作品;明杨慎《词品·填词用韵宜谐俗》:“此词连用数韵,酌古斟今,尤妙。”钱先生用“汲古斟今”,是写胡先骕具有古今通贯的知识结构。
“寡双”,即无双。晋张载《羽扇赋》:“若乃搜奇选妙,绝色寡双,皓质曒鲜,玄的点锋,修短虽异,而光彩齐同。”
下句“袖携”,古人以衣袖储物,故衣袖可携带物品。苏轼《登蓬莱阁下》:“我持此石归,袖中有东海。”这里是指心中的知识储藏,如梅尧臣《次韵答德化尉郭功甫遂以送之》:“袖携一卷诗,行橐更无长。”
“西海”,此指西洋。清冯桂芬《采西学议》:“顾氏炎武不知西海。夫西洋,即西海。”钱先生《谈艺录》序亦有“东海西海,心理攸同”语,“西海”亦指西洋。钱先生此诗的“袖携西海”,是指胡先骕,胸有西方的学术。胡先骕留美期间写有多首歌咏美国风俗的诗篇,如《美洲度岁竹枝词十首》,如第七首云:“舜日尧天吾不管,与民同乐此邦多。”
“激西江”,鼓动西江(长江中下游)之水。语出《庄子·外物》载,庄子闻“有中道而呼者,周顾视车辙中,有鲋鱼焉,周问之曰:'鲋鱼来,子何为者邪?’对曰:'我,东海之波臣也。君岂有升斗之水而活我哉?’周曰:'诺。我且南游吴越之王,激西江之水而迎子,可乎?’”钱先生此处的“西江”,借指江西诗派,特指清同光间以陈三立等为代表的宋诗派中的赣派(江西派)。而“激西江”,则是指胡先骕曾在同光诗坛大力阐扬江西诗派宋诗,陆续写了一系列的文章,如《读张文襄广雅堂诗》、《评陈云先苍虬阁诗存》、《评赵尧生香宋词》、《批评家之责任》、《评俞恪士觚庵诗存》、《读郑子尹巢经巢诗集》等等。
首联二句是对胡先骕来函论诗的评价
中州无外皆同壤,旧命维新岂陋邦。
颔联写道,都在同一片土地上,没有中外的区别;陈旧的生命需要更新,岂能作鄙陋之邦?
上句用元代家铉翁《题〈中州诗集〉后》:“壤地有南北,而人物无南北,道统人物无南北。虽在万里外,皆中州也。”“中州”,古豫州(今河南省一帶)地處九州之中,稱為中州,也泛指中原地区。家铉翁说“万里外,皆中州也”,是说文化并无中原本土与边州的区别,不应以地域的区别来僵硬区分。
钱锺书借用“中州无外”,是以之比喻中外的文化、东西学术,其理相同,犹如钱先生在《谈艺录》序中所说“东海西海,心理攸同;南学北学,道术未裂”。
“同壤”,同居一片土壤。宋赵蕃《再次韵》:“与君志同趣,匪但居同壤。”此句言“同壤”,意同今人所言“地球村”之概念。
下句的“旧命维新”,国家旧的命运在于除旧布新。此语源于《诗·大雅·文王》:“周虽旧邦,其命维新。”此处,钱先生用此语是指传统文化需要变革更新。
“陋邦”,代指边远闭塞之地的文化。语出黄庭坚《子瞻诗句妙一世乃云效庭坚体盖退之戏效孟郊樊宗师之所以文滑稽耳恐后生不解故次韵道之》:“我诗如曹郐,浅陋不成邦。君诗大国楚,吞五湖三江。”
颔联此二句,上句是说要不分中外,亦即要打通中外;下句是说要变革开新。二句联系起来,实际要表达的是,中国文化的变革,需要打通中外。这两句,可以说是钱先生对中国文化如何改革的集中概括。钱先生在1988年曾有明白的申说:
我忆起一九四三年伏处上海,胡步曾先生自江西辗转寄来论旧诗的长信,附了一首七律。我的和诗有一联:“中州无外皆同壤,旧命维新岂陋邦”;我採用了家铉翁《中州集序》和黄庭坚《子瞻绝句妙一世》诗的词义,想说西洋诗歌理论和技巧可以贯通于中国旧时的研究。(《表示风向的一片树叶》)
对此,钱先生在稍早时写的《徐燕谋诗序》中,曾有更为明确详细的论述:
余尝谓海通以来,天涯邻比,亦五十许年,而大邑上庠,尚有鲰生曲儒,未老先朽,於外域之舟车器物,乐用而不厌,独至行文论学,则西来之要言妙道,绝之唯恐不甚,假信而好古之名,以抱残守阙,自安于井蛙褝虱,是何重货利而轻义理哉!盖未读李斯《谏逐客书》也。而其欲推陈言以出新意者,则又卤莽灭裂,才若黄公度,祗解铺比欧故,以炫乡里,与西方文学之兴象意境,概乎未闻,此皆如眼中之金屑,非水中之盐味,所谓为者败之者是也。譬若啖鱼肉,正当融为津液,使异物与我同体,生肌补气,殊功合效,岂可横梗胸中,哇而出之,药转而暴下焉,以夸示己之未尝疏食乎哉?故必深造熟思,化书卷见闻作吾性灵,与古今中外为无町畦。及夫因情生文,应物而付,不设范以自规,不划界以自封,意得手随,洋洋乎祗知写吾胸中之所有,沛然觉肺肝所流出,曰新曰古,盖脱然两忘矣。
此诗的颔联二句,尤值得注意,可说是钱先生对于中外古今打通的论学之法的精辟概括。
烽火远书金可抵,丹铅退笔鼎难扛。
颈联写道,战争烽火中的远方来信,价值可用金子来衡量;而我论诗的笔力衰退,难以有扛鼎的力量。
上句化用唐杜甫《春望》:“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杜诗的“烽火”,指的是安史之乱;钱先生此诗的“烽火”,则是指日军侵华的战争。杜甫说的是“家书”,钱先生这里说的“远书”,即指诗题中的胡先骕的论诗“远函”。
“金可抵”,即“可抵金”,即杜甫的“抵万金”之意。
下句的“丹铅”,指点勘与批评诗文,古时校点与品评诗书时用朱笔与铅黄,故有此语;清龚自珍《己亥杂诗》之六二:“著书不为丹铅误,中有风雪老将心。”
“退笔”,毛笔写秃,谓之退笔,即秃笔。宋陶谷《清异录》:“赵光逢薄游湘汉,濯足溪上,见一方砖,类碑,上题言云:'秃友退锋郎,功成鬓发伤。’”钱先生发在此,是自谦笔力衰退,如陆游《大雪歌》:“题诗但觉退笔锋,把酒未易生耳热”,也是自叹笔力不健。
“鼎难扛”,难以有扛鼎之力,比喻没有大才,难当重任;“鼎”,古礼器,为王公贵族所用。韩愈《病中寄张十八》:“龙文百斛鼎,笔力可独扛。”
颈联此二句,前一句是对胡先骕来信论诗的称颂,后一句自愧自己论诗笔力减退,无扛鼎之力。后一句颇令人猜测,胡先骕来函,可能有对钱先生诗论的极力称赞,并希望其更有新的作为,故钱先生有此语而自谦。
不干扪有谈诗舌,挂壁年来气亦降。
尾联说,按住我不太称职的谈诗的舌头,年来挂壁不用,才气也是下降了。
上句的“不干”,这里乃是“无能”,“不称职”之义。《金史·食货志四》:“上以为不干,杖七十,罢之。”
“扪有谈诗舌”之“扪舌”,按住舌头,表示不说话或不发声。语出《诗·大雅·抑》:“莫扪朕舌,言不可逝。”朱熹注:“其舌者,故言语由己,易致差失,常当职守,不可放去也。”“谈诗舌”,指论诗谈艺之舌;唐韩愈《病中赠张十八》:“谈舌久不掉,非君亮谁双。”
下句作者自注:“《五灯会元》卷十一风穴延沼章次问:'如何是谛实之言?’师曰:'口悬壁上。’山谷《赠别李端叔》:'古来得道人,挂舌屋壁间。’”
“挂壁”,比喻搁置不用。《北齐书·文苑传·樊逊》:“诏书挂壁,有善而莫遵;奸吏到门,无求而不可。”
“气亦降”之“气”,指才气。“气亦降”,是指谈诗的才气下降。
尾联乃是面对胡先骕的论诗远函的自谦。要知道,此时《谈艺录》一书尚在多次补充、修订之中,只是在友朋间传阅,尚未出版。胡先骕或者尚未听闻,或者听闻而急于一睹为快,远函中当有督其多写诗论的激励之语,期待之情;故而钱先生面对前辈,有此自谦的诗句,极有分寸。
笺说至此,还要说及的是,此诗对胡先骕的评价,是措词极有分寸而得体的。称赏其论诗,主要集中于“袖携西海”、“旧命维新”的方法论,并未及于其它。何况是赠人以诗,也不宜侧重不足。其实钱先生对于胡先骕的诗论有更为真实客观的评价,也有批评意见。有兴趣的,可参看《钱锺书手稿集·容安馆札记》六百九十七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