坡刘村史 民俗 庆孩子诞生

庆孩子诞生

.烧娃

在坡刘村,小孩子刚出生的那几天,消息传到邻里耳里,乡党们会到喜添新丁者的家门前烧上一把火,把火烧得越旺越好,这就是“烧娃”。 初生、十天烧的特别厉害。这表示乡党们替这家人高兴,恭喜他们家喜添新丁,祝福他们家“人丁兴旺”,并讨要喜糖和喜酒。主人家会拿出好酒、好糖来,让大家轮流喝上几口酒,每人发上一把糖,以表谢意。

在过去“烧娃”都是专对生了男孩子来讲,后来国家实行“一孩政策”,提倡男女平等,所以也有了生女也“烧娃”的。

坡刘村烧娃还有一种耍新生儿爷爷婆婆的习俗。乡党们祝福的对象,因为新生儿的爷爷和婆婆(奶奶),有了第三代了,可以抱孙子了,是儿孙满堂了,所以,他们会特别高兴。这时候,会有与他们关系好的爱热闹的乡党们(多为同辈人)用锅底黑抹在爷爷和奶奶的脸上,这爷爷婆婆不但不会介意,还会高兴的和大家一起嬉闹。比如抓住某个乡党说:“大家同喜!来,让我把你爱一下!”说着就把自己的黑脸贴到对方脸上,那个人也成了半边黑脸,惹得大家哄笑一番。

二.小赔纺

对娘家人来说,在姑娘怀孕期间,娘家人就开始为未出生的孩子准备穿用的东西,到孩子出生时就给女儿拿去,称之为小赔纺”,文明的说法为小嫁妆。小赔纺包括婴儿的单的、棉的小衣服, 小被子、小褥子、包孩子的小毛毯、尿布(现在变成尿不湿)等。有的还早早的给买了婴儿车,槟榔做的小棒槌等。当然,女儿需要的也少不了。

按照坡刘村的传统,婴儿一出生,娘家的妈妈就会到女婿家扶伺女儿。这些小赔纺就在去女儿家的时候带到女儿家的。

三.庆满月

新生儿从出生的第三十天称之为满月。到了满月那一天,主人家是要大设宴席来庆祝新生儿诞生的,这叫“待满月”。因为事先已经通知了新生儿的重要亲朋以及本族宗亲,所以,当天会宾朋满座,加上前来祝贺的乡党,更是热闹非凡。

待满月时,主人家家里设有“礼房”,来人都将贺礼送近礼房,让礼房先生造册登记,然后被主人家邀请就席。主人家亲戚的贺礼一般是:摇篮车、长命锁、婴儿的衣、裤、鞋、袜、包单、猫娃鞋、等,尿布、叫小陪访。乡党邻里所贺之礼多为乡党是鸡蛋挂面黑糖。现在更多的是送若干元作为贺礼。

说是“待满月”,现实中也有十天、二十天就待客庆祝的。宴席的规模也因家庭情况的不同而有所不同。有钱的人家大办,甚至还会请戏班子,家庭贫困的就只待重要亲戚。

四.撞干大。

“干大”,文明的称呼就是“义父”。但这个义父不是人的,而是撞的。一般过程是:孩子过满月这天午时,家中的长辈还会抱着小孩到门前的路上,撞上谁谁就是孩子的干大,这就是“撞干达”。如果撞不到路人,抱孩子的长辈就会在地上捡一块胡墼(土疙瘩)回去。

按照传统,干大撞到了,从此这家人就与新生儿家成了干亲。干大会被拉进去吃宴席,自然,干大也需给干儿子礼物。现实中,很多人家所谓的“撞干达”是提前商量确定好了人选的。抱着孩子的长辈站在门后,待事前约定好的人选快到门前时赶紧出去,制造一个“恰好撞上”。

撞干大也是有规定的,这个干大不能是本族人,本族人撞上了也不算。此外,主人家“挑选”干大往往也是有目标的,比方家庭历来人口不旺的新生儿家庭,一般会挑选多子多孙的人,家庭多女孩,只有新生儿“一个欠蛋蛋”的,会挑选男孩子多的人做孩子干大。

过去,在坡刘村,孩子在过满月这一天,如果是年老妇女“喜得贵孙”,村里的其她好事老年妇女还要把她婆(奶奶)戏耍一番。不但给她婆脸上抹上锅底黑,还要用拴狗的链子拴住她婆的脖子游街,一边游街一边敲锣锣,没有锣锣的,就拿个洗脸盆子敲。她婆的两个耳朵上,还被用两只红辣椒做成的耳坠子坠着,走起路来嘀哩当啷的,她婆一边笑着一边走着,沿街的人也一边看着一边笑着。

庆满月的客人走后,新生儿的妈妈会抱着孩子随娘家人回去,这叫“看舅家”。在家要住十天,称之为“住十”住过十天后回来时,舅家要给孩子烙个“牛曲脸”馍带上。所谓牛曲脸,就是把发面擀成一个与锅盖大小的圆面片,正中间裁下圆圆的一块,然后都放到锅里烙熟,给新生儿套到脖子上带回去。意为把孩子夹住了,孩子就能安然的在这个家里生活到老。由于社会的发展,现在很多风俗习惯都看不到了!

五.做百岁

孩子出生100天,主人家要给孩子举行庆生仪式,但不叫做百天,而叫“做百岁”,寓意祈愿孩子长命百岁。

在这一天,主人家要举行百岁宴,重要亲戚都会来参加庆祝,尤其是新生儿的舅家绝对不可或缺。亲戚所送的的礼物都是围绕着祝愿孩子长命百岁购买的,如长命锁,一般是刻着“长命百岁”字样和麒麟图案的金锁或银锁,还有银项圈、金银手镯,有的还会送特制的带着锁锁的缰绳等。这些项圈、手镯、缰绳等,都寓意着将孩子的灵魂锁住,任何邪魔鬼怪也不能把孩子的灵魂带走。

宴会的宴席因家庭情况不同而情况各异,但共同的一点就是吃长面条给孩子吃一点叫周头面。寓意着长寿。

随着社会的发展,一些人经济条件的改善,做百岁的内容越来越丰富,场面也越来越大,消费也越来越高,有些甚至成了困扰人们生活的人情消费和敛财手段,

六.做岁岁。

在坡刘村,孩子从出生的那天起,到第二年阴历的同月同日,孩子就满一周岁。这一天,家里也会准备酒宴,招待亲朋好友以及乡邻,叫做“做岁岁”。也叫“过岁岁”。

过岁岁的宴席自然要求丰盛,亲戚送来的礼品也与满月、百日不同。主要已经变成孩子开始走路用的物品了,如学步车、衣服裤子、老虎头斜子,(读xue)子,相当于成人披的斗篷,玩具等。尤其是孩子的舅家,得给孩子送数套全套的春夏秋冬换季小衣服。

一般来说,孩子在周岁时就会开始丫丫学步,所以在做岁岁这一天,要把孩子抱到院子中间太阳底下,由妈妈牵着学走路,孩子的叔叔或其他人把厨房里的菜刀拿来在孩子的两脚之间使劲剁几下,这就叫“砍绊脚绳”。过去人迷信,相信孩子是前辈的什么人转世,而之前的人死去时脚上拴着绳子,托生后就成了绊脚绳。如果不砍断,孩子就不能顺利学步,长大了也爱栽交。这不是简单的迷信,也蕴含着人们对孩子未来的良好祝愿。

七.给孩子取名。

旧时,给孩子取名也有许多讲究,大体如下。

坡刘村小孩的名字分为“小名”和“大名”。顾名思义,小名就是小时候叫的名字,大名是长大以后叫的名字。因为大名是官府(政府)登记使用的正式名字,所以大名又被称为“官名”。

1,小名。小名一般在孩子满月前后就定下来了。小名一般就是家长或亲戚自己根据需要来决定。大致分为以下三类:⑴、根据自己的期盼。如给孩子取名为“发财”、“富贵”、“攀龙”等,听起来满是铜臭味,但这往往是穷人家才这样取名,因为穷怕了,希望富起来。⑵、企盼孩子平安长大。过去人们迷信,认为孩子的夭折是阎王或魔鬼喜欢孩子把孩子叫去了。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就给孩子取很丑很低贱的名字,这在人丁不很兴旺的家庭尤其多。比如“丑蛋”、“狗剩”、“枣核”等等。⑶、一般家庭只是希望孩子能够茁壮成长,取名相对随便一些,多用人们心目中的壮实威猛动物取名,如 “牛娃” ,寓意身体强壮;“猫娃”,寓意不怕挫折;因为“猫有九条命),“老虎”,寓意强大等。⑷、就出生时的节令或发生的大事取名。如公元1946年是丙戌年,取名“丙戌”的男孩就非常多。再如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取名“抗战”的孩子就比较多;还有清明节前后出生的孩子多取名“清明”、“明月”的。⑸、也有信奉生辰八字命运的,专门请阴阳先生和八字算命取名,如认为按八字推算命里缺水,取带水字旁的字词为名,如“清霁”,“清”带三点水,“霁”带雨字头,都与水相关,且““清霁”为“清光霁月“的缩写,喻恬静美好。这样的名字就颇为文雅了。

2,大名。大名也即官名,是孩子一生的正式名字,也是公开对外的称呼,取名就远比小名慎重了。一般家庭的取名有三种情形。⑴、根据祖宗安排的家族谱系取名。如刘姓某氏按族谱的第M代属于兴子辈的,名字中必须有个“兴”字,至于“兴”字与那个字相连,那就是家长自己的事情了,如“兴发”、“兴宁”、“兴国”等。⑵、根据父母企盼取名,寄托父母的愿望,如“鹏飞”、“登科”、“文举”。⑶、受时代影响,与时代相应的取名,如“建国”、“卫红”、“忠诚”等。虽然政治味道很浓,但也是社会的反映。

需要指出的是,过去人都比较重男轻女,上面所说的取名多是对男孩子而言。至于女孩子,取名相对比较随便,多以花、草、香、琴之类为名。时代在变,人的观念也在变,现在人们对女孩子的取名几乎与男孩子没有差别,这里就不多说了。按时间取名的,如六六。

3、取名的忌讳。按照传统,孩子取名不能与长辈有重字,比如长辈中有人名字中已经有“才”这个字,后辈名字中就不能再出现这个字了。有些比较传统的家庭,不但不许重字,连同音也不行。如上面所说的“才”字长辈用了,后辈凡是发“才”音的子如“财”、“材”、“采”等都不能用。这样一限制,后辈取名往往变得非常难,尤其是像刘姓这样的大家族。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现代人如此忌讳的就比较少了,但一般对自己的五代血亲长辈还是要求不能重复的。

刘周林。方家取名叫李林,这家就用他爸的的名字叫刘叔寿。

八.抓周(抓阄)

抓周,坡刘村的俗语叫“抓阄”,就是在新生儿周岁时,将不同类别的物品摆放在案子上,任孩子爬过去抓其中的某个物件,以预测孩子性情、此判断孩子的前程的活动。

坡刘村人多是农家,抓周的过程一般是这样:

先选择一个大案子(没有案子的把炕收拾干净,也有在地上放的),在案子的一边摆放代表各类行业或不同前程的物品,如印章、笔或书、算盘、钱币、胭脂或首饰、花朵、零食、剪刀、玩具等等;放好之后,由大人将小孩抱来放到案子的另一边,不予任何诱导,让孩子自己爬过去挑选,看他抓住何物玩耍,以此来测卜其志趣、前途和将要从事的职业。

现代人都清楚这是一种游戏,当不成真的,但过去的人迷信,往往认为这反映的是孩子的未来。所以,如果孩子抓的不是他心目中所想的,就会在脸上露出不高兴。这个时候,聪明的客人就会做出具有好前程的而且还很合理的解释,让主人家破涕为笑。例如孩子抓了印章,就说这孩子未来官运亨通,前途无量;孩子抓了文具,则说这孩子长大必有一笔锦绣文章,能三元及第;孩子抓算盘,就说这孩子将来善于理财,必成富商大贾;孩子抓了剪刀或炊事用具,就说长大善于料理家务,兴家立业;孩子抓了零食,就说孩子日后生活幸福,必有口福;孩子抓了玩具,就说孩子将来豁达开朗,善于‘及时行乐’”。等等。

总之,抓周表现的是长辈们对小孩的前途寄予厚望,在孩子周岁之际对孩子的美好祝愿,对孩子父母的一番恭维。其核心是对生命延续、顺利和兴旺的祝愿。虽然具有家庭游戏性质,但也是一种具有人伦味信仰风俗。

九.栓缰绳。

栓缰绳的风俗在坡刘村也很流行。

在过去医学不发达的情况下,孩子夭折是常有的事情。一些人丁不旺的家庭为了孩子的成长,就给孩子带上特制的缰绳,以图孩子平安长大。

栓缰绳的过程是这样的。

一般人丁不旺,甚至数代单传的家庭,给孩子认的干大是子女非常多的人,新生儿的家庭就会要求新生儿的干大或者干妈把他们的裤带——俗语叫衭带——做成缰绳,即用布将裤带缠绕缝制成圆形的成人手指头粗的彩色粗绳,再将粗绳的绳头牢牢的固定在一起,并给栓上一把金锁或者银锁,这就是要给新生儿带的缰绳。

缰绳做好了,但还不能带,而是要带着孩子到庙里请送子娘娘开光,就是求送子娘娘给缰绳以神力,能将孩子的灵魂拴住,保佑孩子安全成长。当然,孩子的父母是要给送子娘娘许愿的,还要烧化香表,供奉献礼给娘娘。这道工序完了,缰绳有了神力,就由娘娘庙里的“神仙姑姑”给孩子带上。这就是“栓缰绳”。

栓了缰绳的孩子在十二岁之前是不能随便把缰绳取下来的,但这12年里,每年都要给缰绳缠上一层结实的新布,说是让缰绳更为结实牢靠,其实也是卫生的原因。

孩子满十二岁就算长大了,所以十二周岁这天,孩子的父母就带孩子到娘娘庙里还愿,就是带着自己当年给娘娘许愿的一切贡品来献给娘娘,然后再由“神仙姑姑”从孩子脖子上取下缰绳,放到娘娘庙里。

(0)

相关推荐

  • 石清华原创丨丁慎言抓周礼(日记)

    丁慎言抓周礼(日记) 文/石清华 应亲家之约,六点多钟起床稍作准备即到小区门前的树荫下等待,免得亲家叫时匆忙或迟到,那会显得失礼. 枝叶间几丝阳光漏到几乎一尘不染的人造地板上,斑驳的影子晃来晃去,仿佛 ...

  • 坡刘村史 民俗 为老人庆寿

    为老人庆寿 刘彦强 年轻人过生,老年人做寿. 祝寿在过去和现在都很普遍.过去,人过60岁,儿女都会开始给老人祝寿:后来,由于人的生活水平不断的提高.医疗条件的不断改善,坡刘村人的平均寿命已经超过70岁 ...

  • 坡刘村史 民俗 饮食(三) 其他杂粮

    第三节    其他杂粮 一.玉米. 在坡刘村,过去除了小麦,玉米就是最主要的粮食了. 玉米的食用方法主要是熬玉米珍.传统的玉米珍的做法是将玉米粒放在碾子上碾,碾碎后用簸箕簸.筛子筛除去玉米皮即可.根据 ...

  • 坡刘村史 民俗 饮食(二) 蒸馍与烙馍

    第二节   蒸馍与烙馍 1.合面.发面与揉面. 馍按粮食品种的不同分为细粮馍.杂粮馍和菜馍,细粮馍在坡刘村是特指的小麦粉做的馍,其他玉米粉.豆粉.大麦粉等等做的馍都一律称之为杂粮馍,也称粗粮馍,粮食参 ...

  • 坡刘村史 民俗 饮食(一) 面食

    饮食            第一节   面食 一.    磨面. 坡刘村属于黄土高坡的渭北塬区,自古以来主要种植较为耐旱的小麦,由于小麦是人们的主食,在长期的生活中,人们发明了很多小麦的美食方法,其中 ...

  • 坡刘村史 民俗 穿衣(二) 解放后的衣着

    第二节    解放后的衣着 解放以后的五六十年代,人们的衣着基本与民国时期无异,只是男人不再穿长袍马挂,中山装渐次流行. 中山装是孙中山先生在广泛吸收欧美服饰的基础上,综合了日式学生服装(诘襟服)与中 ...

  • 坡刘村史 民俗 穿衣(一) 民国时期的衣着

    第七章    穿衣 第一节  民国时期的衣着 清代,因满清王朝的强力推行,当时的男子剃去头部前半部分头发,后半部分编一大辫子留于脑后,现在看起来非常可笑,但久而成习,直到49年解放前后,依然有老人留着 ...

  • 坡刘村史 民俗 丧葬(六) 守孝

    第六节   守孝 一.安灵: 宴席结束后就是安灵时间了.由礼仪先生指导,在乐人的伴奏下,孝子们把预留下来的纸扎灵堂(龛)搬到一个房间里,放上逝者遗像,摆上贡品,点上香烛,向遗像行大礼祭拜,名为(安灵) ...

  • 坡刘村史 民俗 丧葬(五) 安葬

    第五节.安葬 一.棺罩: 与成服同时,主人家的大门之外,租赁来的"棺罩"也搭设起来了.棺罩是把逝者连同棺材运往坟地的载具.棺罩里边和四周灯火辉煌."棺罩"的模样 ...

  • 坡刘村史 民俗 丧葬(四)奠仪

    第四节.奠仪 1.入殓: 将逝者的遗体放入早已准备好的棺材内,俗称"入殓".时间一般是在逝者安葬的前一天下午举行.入殓前,棺材底部铺上厚厚的一层自家炕洞中的炕灰(烧炕后留在炕洞中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