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古至今:南京和镇江之间的两个“公字辈”606

先打个哑谜:南京和镇江之间的两个606。看到606,大家第一时间可能会想到学生时代的宿舍门牌号。很显然,我们今天要说的这两个都不是门牌号。


NO.1 

公元606年隋炀帝杨广开进士科,确立科举制度

▲中国科举博物馆,地点:南京夫子庙,来源见右下角水印。

公元606年,随着隋炀帝杨广开进士科,中国的科举制度正式确立。

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清政府正式宣布:“自丙午(1906年)科为始,所有乡、会试一律停止,各省岁、科考试亦即停止。”至此,中国历史上的科举制度最终结束。ps:越南是全世界科举制度最晚废除的国家(1919年)。

大家可能对科举制度结束的时间记忆深刻,对开始的时间却不清晰,顶多就是四个字概括:隋唐开科。

科举,开始的时候对于人才选拔具有积极作用。后来,随着时代的发展也几经变革,最终取消是拜时代所赐。

科举对文化的影响是巨大的,科举时代的文学大家,要么是科举制下的文人,要么是反科举制下的墨客。总之,是离不开科举制度的。

不管是科举还是公元606年,这到底和宁镇有什么关系呢?且听我们慢慢道来。

具有时代意义事物的产生,不可能一蹴而就,而需要前期的铺垫,萌芽于南北朝科举制度也不例外。

南北朝时期,科举制的雏形就已经出现了:南朝梁时,梁武帝在建康(今南京)设立五经馆,考试及格就给官做。在录取的过程中还明确提出了对寒门庶族子弟不论出身,随才录用的规定。

▲南京六朝博物馆,来源见右下角水印。

衣冠南渡使汉民族在南京保存了华夏文化之正朔,五经馆让这些汉文化绽放。文脉与博爱,在南京扎根了。

2019年10月31日,南京入选“世界文学之都”,成为中国第一个获此称号的城市。这,可能是扎根之后的其中一颗果子而已。

好,我们接着聊。

隋唐两代,南京受到刻意贬抑,但地理上的优势使南京的经济、文化不断发展强大。如何贬抑实力强大的南京呢,通过扶持周边成为当时的选择。所以,也就是隋唐时期,镇江和扬州迎来了历史性发展机遇。

南京外溢,首选镇江。

这是隋唐时期的一张地图,南京和镇江合为一体。由于当时的区划调整很频繁,所以除非是历史专业的大咖,我们很难讲清楚当时宁镇之间复杂的关系。

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镇江的文学底蕴也很厚重。

近日,镇江入选2023年“东亚文化之都”候选城市,成为江苏省唯一入选城市。

有人说了,文学这种虚无缥缈的东西有几个懂又有几个愿意去懂?不如脚踏实地做好宁镇一体化吧。是的,应该要脚踏实地。


NO.2 

镇江交606路直达南京地铁2号线经天路站

说到镇江606路,早在2019年的时候就已经延伸到经天路了,但是以宝华——经天路区间的形式延伸的,也就是说要在宝华换乘。

近日,镇江方面宣布,为了落实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纲要,提升南京都市圈同城化水平,加快宁镇一体化融合发展。

自2021年9月3日起,公交606路实现镇江主城直达南京经天路地铁站:始发站在镇江南门汽车客运站(6:20——18:20),终点到南京经天路地铁站(6:30——18:20)。

无人售票,全程5元,途中翻牌票价。

公交可以直达了,大家肯定会问:地铁呢?

从最新出台的《〈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镇江实施方案》中,我们看到了这些身影:

协作共建G312产业创新走廊、连镇铁路南延、宁扬宁马(也就是扬镇宁马城际)、推进宁镇(扬中)城际前期工作、推动句容至茅山城际铁路等。

宁镇(扬中)城际这两年出镜率很高,前期不断磨合才能为后期最终落地打下基础。

镇江现在必须面对这样一个现实:想要达到地铁申报的标准,机会不大了。但可以把G312科创走廊作为长远主攻方向,先勒紧裤腰带把宁镇城际搞起来。毕竟地铁对于产业和人口的提振作用还是非常明显的,这正是镇江目前来看最大的短板。况且,宁镇(扬中)城际绝大部分在镇江境内,这对于镇江的产业布局和人口沉淀至关重要。


NO.3 

从“世界文学之都”南京到“东亚文化之都”候选城市镇江,地铁的连通,也是文化的碰撞。

你说呢?

吐槽、爆料、建议、咨询和商务合作,都可以加小编微信哦!

-END-

往期精选

● 芳龄二八!南京这两大“神奇对称”新城有三大相似之处

● 2号线西延和宁句城际为了做好通车后的工作,同时迎来这项招标

● 原来你是这样的溧阳:不遗余力融入南京都市圈

喜欢就点个“

”吧!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