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阎尔梅《夜饮刘子寻园中》中写到的鄂州
夜饮刘子寻园中
清·阎尔梅
墙围花竹一城低,城外丹楼画不齐。
高楼有声江在枕,远村如绣水穿畦。
矶头新雨青鳊上,峰齿孤云白雉啼。
中夜读书多怪遇,帷灯射出乙仙黎。
松云一坞北城隈,古址新装结构才。
亭柳自如吴苑发,池莲疑出晋僧栽。
峰环烟罨岁时变,径曲花深按月开。
雨不停声人不睡,邻家犹作管弦猜。
阎尔梅(1603—1678),字用卿,号古古,因生而耳长大,白过于面,故又号白耷山人。江苏沛县人。明崇祯三年举人,明末时参加复社,是其中的重要人物。甲申、乙酉间,为史可法画策,史不能用,于是散财结客,奔走国事。清初剃发号蹈东和尚。阎尔梅诗有奇气,声调沉雄。有《白耷山人集》。
清顺治初年,阎尔梅专程到武昌(今鄂州)访问几位朋友,此行所写的十余首诗歌,不仅记载了他与朋友间的深情厚谊,而且形象地表现了武昌人民的生活情景,比如《自武昌寄余两石(国柱)》《孟传是西山招饮》《题峒山招隐寺》《樊湖曲》等。离开武昌后,阎尔梅渡江北去,来到黄州,还写诗怀想江南,怀念武昌。这首诗便是如此。一个雨不停声的夜晚,诗人在刘子寻的园中饮酒,触景生情,想到了江南的山水风光,想到了武昌的名胜风物,抒发了对古城武昌的思念之情。原诗有一段自注云:“刘子寻,黄冈人。白雉为武昌第一高山,在城南五十里。西门柳为吴时旧径,寒溪寺在武昌城西。”可以帮助我们理解诗意。
诗的前四句,从夜饮园中周围的环境写起,渲染气氛。城墙旁边,栽花种竹;城墙之外,红楼如画。高楼有声,长江作枕;远村如绣,河水穿畦。苏轼初到黄州时,有诗赞道:“长江绕廓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这样的画面,阎尔梅也一样见过。不仅如此,更具田园风光。正是在这样美丽的环境中,诗人由近及远,虚实结合,展开想象的翅膀,描绘了几个富有典型意义的画面。画面一,江波鱼跃。赤壁矶头,一场新雨过后,几条青色的鳊鱼正在水中跳跃;要是在黄州对岸的樊口,那就是著名的武昌鱼了。画面二,白雉啼鸣。远望武昌西山,山峰如齿,山头上有一片孤云;再往南望去,夜幕中的白雉山隐隐约约,此刻,仿佛听到了白雉鸟的叫声。画面三,夜读遇怪。夜半读书,恍惚之中,好像看见一个怪物;帷帐之外,灯光闪烁,这个怪物穿着黑色的衣服,像是传说中的乙仙。这个画面写出了夜读时的一种幻觉,富于想象,给本诗增添了浪漫的色彩。画面四,官柳自如。在旧时的吴王城外,官柳青青,随春而发,舒展自如。画面五,寒溪古莲。寒溪塘里,莲花盛开,好像是晋代的高僧慧远栽种的。武昌西山之景,五幅典型画面之外,诗人还作了一番概貌描写。有松云掩映的北城,有新近装修的古迹,有烟雾环绕的山峰,有开满鲜花的曲径。雨还在滴滴哒哒地下着,颇有节奏,诗人浮想联翩,夜不能寐;邻居家还以为这边在弹奏音乐呢。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诗人后来到了浠水,还依然怀念武昌,他在《登巴河文昌楼远眺二首》中写道:“阁外斜阳看不尽,西山绝顶一林松。”“江皋绿野稻田新,白雉峰连五卦畯。”诗中写到了西山、白雉山、五卦山,诗人对武昌山水怀有的这份感情,多么真挚感人,难能可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