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喜欢同班同学?别抓狂,也别急着“打压”,要这样引导

前几天收到一位好朋友的“求救”信息,她很紧张的表示自己的儿子对同班一位女同学“有意思”,而且两个人的关系似乎很不一般,她心里感到不安,不知道该如何处理。

好友的儿子今年初二,暑假一过,就是初中三年级的学生。应该说,这是学习上的一个关键时期。好友的最大担心就是孩子可能因这件事而分心,导致考不上重点高中,毕竟她儿子的学习成绩一直排在班级前列,是学校的重点培养对象。

谁都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在不合适的年纪出现一些特殊状况,进而影响其正常生活和学习。不过,未成年男女对异性感兴趣是很难避免的情况,好友的儿子只是把这种兴趣表露出来,家长真的没有必要大惊小怪。

  • 孩子喜欢同班同学,是一种青春期表现

初二年级的学生,年龄大概在13岁左右,正好处在青春发育期(11岁到16岁),他们会被异性的仪表、专长、品性等吸引,然后产生爱慕之心。在中学,我们普遍发现,长相帅气的男生比较受女生欢迎,容貌较好的女生比较受男生欢迎;成绩好的学生比较容易被异性倾慕;德行高、乐于助人的学生比较容易获得别人的爱心。虽然很多中学生都有倾慕的对象,但他们中有不少会把这份情感埋藏在内心。可是总有一些学生是控制不住自己的,有数据显示,约三分之一的中学生有与异性交往的经历。不敢说这个数据一定准确,却至少说明在中学阶段,异性同学之间进行情感交往的现象并不是寥寥无几。

由于十几岁的孩子缺乏思想情感方面的诸多考虑,他们在情感上的表现更多的是一种冲动。这种冲动非常不稳定,而且有不少危险因素,极有可能给他们的学习状态带来负面影响。我们身边出现的初中生因过早与异性交往导致学习成绩急剧下降的现象很常见。

  • 一旦孩子对异性同学感兴趣,家长别抓狂,也别急着“打压”

孩子过早与异性进行情感交往对学习很不利,所以多数情况下,家长会强烈反对,他们会严厉斥责孩子,并试图强行拆散。可结果常常不尽如人意,有些孩子遇到的阻力越大,就越紧紧黏在一起,甚至不惜与父母决裂。鉴于此,倘若发现孩子对某个异性同学特别感兴趣,别抓狂,也别急着“打压”。

家长先要确定孩子与异性的交往是否属于“早恋”范畴。以文章开头好友的儿子为例,我们要判断孩子是否出现这六种情况:第一,学习成绩短时间内迅速下降;第二,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回家写作业注意力不集中,经常“开小差”;第三,经常与异性通电话,而且聊天的时间很长;第四,经常与某个异性同学单独相处,不喜欢集体活动;第五,背着家长偷偷写日记或给异性同学发讯息;第六,有拥抱、接吻,以及其他超出该年龄段的亲密接触行为。

如果孩子身上没有出现这六种情况,就不要随便给孩子扣上“早恋”的帽子。

确定孩子已经与异性建立了不正常的交往关系,此时既不能过分敏感,也不能不管不问。要在尊重孩子情感的前提下与之进行理性地交流。那些把孩子“早恋”归为“大逆不道”,并予以粗暴对待的家长,不仅会严重挫伤孩子自尊,还会让孩子产生强烈的逆反心理。而那些秉持着所谓的“思想开放”的家长,抱着不过问的态度对待孩子身上出现的情感偏差,结果该问题在孩子身上表现得愈来愈严重,以至于对学校和周边环境都造成非常不好的影响。

粗暴对待,或是放任不管,是两个极端做法,都不能解决问题,还会使问题变得更加复杂和难以解决。

  • 科学引导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之道

不要小看孩子青春期对异性的情感表露,这是他们生命中第一次感受不一样的甜蜜和幸福。与此同时,他们也很困惑和不安。如果家长能在这个时候把该问题的得失、利弊跟孩子分析清楚,让孩子理解自己的行为是失当的,与现在努力学习的目标是冲突的,孩子才会在比较和权衡的基础上自行做出合乎常理的决定。

当然,家长三言两句的分析或许不一定能打动孩子,但没有让问题进一步激化,这表明初级目标已经达到。后面家长和孩子就可以完全摊开了交流,这个交流需要长期坚持下去。

第一,正确引导孩子的人生观

人生观的引导靠枯燥的说教是远远不够的,家长要以身作则,用行动让孩子感知何为积极、何为健康、何为乐观。有些家长吐槽自己花了很多时间教育孩子,孩子积极健康的人生观还是没有建立起来。事实上,这个时候,家长更需要检讨下自己:是不是采取了不合适、不科学的教育方式?自己的言行是不是孩子的“负面标杆”?

如果孩子拥有了正确的人生观,他对“早恋”的看法就会发生变化,慢慢地自己会主动做出调整。

第二,进行必要的爱的教育

十三四岁的孩子对爱情只有一个模糊的认识,他们会相互爱慕,却不懂得付出和责任。家长需要对孩子进行爱的教育,让他们认识到爱情是严肃的,是道德、责任、承诺和坚持;同时爱情也是困难和麻烦的,它不仅仅是两个人的事情,也是两个家庭的事情。

有时间的话,家长可以带着孩子到养老院或孤儿院做做义工,让他们感受下与爱情不同的爱。这种爱也可以带来幸福和快乐。当孩子在其他类型的爱中感知到幸福,会渐渐淡化对爱情的追索。

第三,帮助孩子掌握合适的异性交往原则

与异性同学相处,既不能故意疏远,也不应过分亲密,要保持适当的心理和空间距离。如果两个人长期进行一些较为亲密的互动,很容易产生比较深的感情,继而发展成恋人关系。

家长要告诉孩子,对待同学要热情大方,但不能毫无顾忌;与同学交谈,情感流露要自然,但不能过分夸张、矫揉造作。另外,同学之间的交往,一定要保持各自的独立性,相互尊重,且要注意回避一些敏感话题。掌握了合适的异性交往原则,可以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

第四,鼓励孩子扩大异性交往范围

家长鼓励孩子多参加集体活动,扩大异性交往范围。这一方面可以让孩子在实践中体会正确的异性交往方式,有助于建立纯真的友谊,另一方面可以让孩子感受生活的五彩缤纷,心胸会更为开阔。更为关键的是,随着交际圈的扩大,孩子会发现原来自己倾慕的对象并非那么优秀,缺点反而越来越明显,这样孩子心中的那份情感就会慢慢淡化。

孩子喜欢同班同学,父母一定要理性对待,要在双方感情进展程度的基础上,做出科学引导,千万不能急,更不要慌。教育孩子如温水泡茶,茶香迟早会溢出来,只是慢一点而已。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