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学堂】之十七:陈蔡之厄

欢迎大家来到《孔子学堂》第17讲,今天我们来聊一聊孔子在周游列国过程中遭遇到的最困苦、最危险的一段经历。

公元前489年,孔子带着弟子来到了陈、蔡之间。这时吴国要讨伐陈国,而楚国要救陈国,长江上的两个大国要在陈国身上比比谁的拳头更硬。楚国听说孔子在这一带,派人拿着礼品来聘请孔子,孔子准备前往。这时陈、蔡两国的大夫慌了,楚国一旦重用孔子,楚国又救了陈蔡,这以后陈、蔡的大夫还有说话的地方吗?于是两国都派了人手,将孔子师徒围困在荒郊旷野。

孔子想走都走不了,粮食也没了,据说断粮7日。很多弟子病倒了,爬不起来。孔子依然每天给弟子们讲课,还拿起琴来弹唱。孔子能够镇定自若,泰然处之,可是追随孔子的学生们却再也熬不住了,饥肠辘辘,满腹牢骚。都什么时候了,我们老师也不想想办法,还弹什么琴。

性急的子路最先忍不住了,子路认为,既然我们干的都是匡世济民的事情,那我们就应该在这个世界上处处能行得通,时时能够受欢迎,但是我们这样的人怎么会困厄,怎么会走投无路呢?他想不通,就问孔子:“好人应该有好报,难道君子也会有穷途末路的时候吗?”孔子回答他说:“君子当然也有穷困的时候。君子之所以是君子,就是在穷困的时候愈加地顽强、坚定(君子固穷),而小人在这个时候就没了底线,胡作非为(穷斯滥矣)。”

孔子知道弟子们有怨气,就分别教导他们。他把子路叫来,问子路:“我们为什么会遭遇到这样的灾难呢?是我给你们教导的道不对吗?”子路说:“是不是我们还不够仁德、不够智慧?所以别人不相信我们,给我们这么多苦头吃。”孔子反问他:“子路啊,假使达到了最高的仁,就一定能使别人相信,就一定能顺利?那怎么会有伯夷、叔齐的事呢?如果聪明智慧的人就一定吃得开,行得通,那怎么会有王子比干的事呢?” 孔子的意思是说,即使你仁德像伯夷叔齐一样,你也不能够避免在人间遭受挫折。即使你智慧得像比干一样,你也不能够让人人都信任你,处处都行得通。子路若有所思,出去了。

孔子又把子贡喊进来,用同样的问题问他。子贡说:“老师啊,你给我们教导的道是最伟大的,就因为你传授的道太伟大,别人容不下你!你是否可以考虑把你的道稍稍降低一点要求呢?”子贡想放弃做君子的原则,放弃道德的标准。孔子说:“子贡啊,这怎么可以!君子能维护和保养他的道,有条有理,这就够了,不应该去想能不能被别人所容纳、取用。子贡啊,现在你不想着自己“修道”之事,只想着被人所容纳,这表明你的志向还不够远大!要好好学习啊!”子贡红着脸出去了。

最后孔子叫进来的就是他自己最喜欢的学生颜回,颜回回答老师说:“老师,你传授给我们的道是最伟大的即使天下容不下你,你依然坚持推广实行。他们容不下你,这是他们的错,并不是你的错!于你又有什么损害呢(不容何病)?不被人容纳,对于君子自身来说,又有什么过错、什么罪责呢?不被容纳采用,才真正见出真君子的品性呢!”

君子往往是在世俗的失败之中来成就自己的人格,不管困境如何,也要笃行其道,坚守操守,一以贯之,直道而行。《史记》上记载,直到孔子被困陈蔡第七天,他的学生子贡求助于楚国,楚昭王前来营救,孔子师徒才脱离险境。

孔子的下一站,将会去哪里?我们下一讲继续。

谢谢大家!

往期回顾

【孔子学堂】之一:《论语》的诞生

【孔子学堂】之二:圣人的成长

【孔子学堂】之三:仲尼问学

【孔子学堂】之四:老师中的老师

【孔子学堂】之五:八佾舞于庭

【孔子学堂】之六:流亡齐国

【孔子学堂】之七:四十不惑

【孔子学堂】之八:邦无道不仕

【孔子学堂】之九:夫子之乐

【孔子学堂】之十:大司寇怎么做

【孔子学堂】之十一:夹谷之会

【孔子学堂】之十二:堕(huī)三都

【孔子学堂】之十三:齐国的美人计

【孔子学堂】之十四:子见南子

【孔子学堂】之十五:累累若丧家之犬

【孔子学堂】之十六:季桓子之死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