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浪给后浪总结的6条血泪投保建议
◎本文作者 | Phoebe
版权声明 本文首发于公众号 T博士教你买保险(ID:DrTbaoxian)
转载联系 微信ID:DrTbaoxian02
最近有个概念很火:前浪和后浪。概念出自哔哩哔哩,简称B站,前浪和后浪是B站五一献礼片中提到的两个关键词,其中前浪代表这个时代的老一辈人,后浪是这个时代的年轻人。
其实不管是哪一年出生的人,大家都有各自的前浪和后浪。今天我抛砖引玉,和大家聊聊,我这个前浪早年踩了坑,交了好几份保险“学费”后,得出的一些关于买保险的注意要点。
前浪建议一:投保要趁早
早,是保险配置的第一原则。它之所以最重要,是因为我们永远不知道明天和意外哪个先来。
我遇过有很多情况,有的朋友投保完还没过等待期,就出险了。检查出不治之症了;
有的朋友“幸运”一些,也有朋友等待期刚过就出险了;
还有的朋友比较难,半年前和我们聊过,后来因为手头上其他事情把投保搁置了,过了一年半载来问我们检查出乳腺结节还能不能买。可以投保,但很遗憾,乳腺问题就得除外承保了。她接受不了,说现在最担心乳腺的问题,偏偏保险公司不保了。
保险用不上是最好的,但最怕已经配了它却没来得及用上,所以但投保得趁早,趁身体什么事都没有时配置,此时保障最为全面,保费也最便宜。
需要趁早投保的第二个原因是,人的身体状况一年不比一年,年龄越大,生病的可能性就越大。
50岁是人生一道大槛,男女性在50岁之后罹患重疾的概率急速拉升,年龄越大发病几率也越大,而且男性相较女性发病率更高。
越早投保可以让我们在订立保险合同时占更多优势。反之就是保险公司挑客户了。
比如甲状腺结节4级,重疾险方面,保险公司直接拒保,消费者没其他选择余地。
前浪建议二:买保险切记先大人后小孩
很多朋友的保险意识是在有了孩子之后突然强烈起来的。
做父母的希望孩子健健康康,得了病,有药吃有钱治,保险自然成了为人父母最为关注的一项家庭资产配置工具。
很多父母愿意年花上万保费给孩子买保险,但自己的保障却啥也没准备。
刚接触保险时,我的一位朋友给孩子买的保险都是能力范围内最好的,孩子一年保费2万出头,包含重疾险、意外险还有高端医疗险,可夫妻两人只各自配了一份意外险。
可想而知,这么做的后果是夫妻两人同时面临着极大的健康风险挑战。
试想一下,父母一方若是生病了,自己收入可能断流,另一方可能也受影响,孩子的保费还得继续交,多大的压力啊!
因此,要想孩子健康平安,大人首先要给自己做好保障。保险种类很多,承保标的也各式各样,但对孩子来说,父母才是最万无一失的保障。
前浪建议三:买保险前先明确需求,找准风险再下药
人生在世,我们有哪些风险需要转移?——生、老、病、死、残。
不同风险对应的险种不同,分别是:
(大)病——重疾险、医疗险
死(英年早逝)——寿险
残疾——意外险
老(长寿)——年金险或增额寿险
生病住院了,治疗费从哪里来?很多人以为是重疾险,其实是医疗险。
医疗险是报销型的保险产品,用多少保险公司按照报销比例赔多少,报销看病的医疗费。
重疾险则是转移因罹患重疾带来的经济损失,达到给付条件后,一次性赔付,自由支配,用于偿还房贷、支付家庭生活开销。
寿险是为了转移身故带来的经济损失。
早年大家提到寿险时,会很忌讳:人死了才赔,太晦气了,实际上家庭经济责任要是英年早逝了,留下的房贷、车贷还有养育责任对一个家庭来说简直是生命不可承受之痛。
意外险保意外,主要考虑是伤残带给人的经济损失。
年金险能保障我们老来有一笔稳定的现金流,老龄化是中国乃至全球的趋势,有一笔活到老领到老的现金流,可以免去许多人性的考验。
这两天大家都在说前浪、后浪,有人说前浪生活的时代遍地黄金,后浪只有被割的命运。
其实不管谁割谁,谁更好命,前浪要是做好自己的养老规划,管理好一辈子的资产了,也不怎么需要未来后浪操心了。
前浪建议四:保额越多越好吗?不是的,根据家庭经济情况来买
买到“假”保险是怎样的体验?一是保额没买够,要用的时候不够用;二是险种没配齐全。
险种没配齐全就是第三部分聊的,生老病死残五大人生风险,只保了其中几个。
保额没买够则会导致我们出险时保险没有发挥它的作用。
一位伙伴家庭年收入十多万,但夫妻两人很有保险意识,全家年交保费8万多,占了一半年收入。
这种意识我们要鼓励,但是保费支出和保额分配都不大合理。
首先是保费占了家庭一半的年收入,其次是保额方面大人小孩都没有买够。
正常来说,家庭保费是家庭年收入的10%,保费过重会导致家庭负担过重。
保额各个险种不一样,一般通用标准大家可以参考:
重疾险保额=30万+3至5年年收入
寿险考虑家庭经济责任:
1)负债。包括房贷、车贷等债务
2)把小孩供到大学毕业所需的抚养费以及教育费
3)老人的赡养费
4)家庭未来10年的基本开销
意外险与寿险保额齐平,医疗险目前市面上的产品保额都达到百万了,挑选的核心要点是看续保条件好不好。
前浪建议五:保险买“错”了要不要退?看情况
这个问题主要考量两个方面:
1) 目前的身体情况是否和当初投保时一样,甚至更好——这意味着健康核保结果不变甚至更好;
2) 用剩下同样的保费,换一个产品是不是保障更好
前浪建议六:买保险时要不要担心保险公司破产?
在中国,保险是社会的稳定器,所以成立一家保险公司的门槛比其他行业来说高得多。
我们看法律条文是怎么规定的:
成立一家保险公司,注册资本最低不可低于2亿,同时2亿必须是实缴资本。
这是一个什么概念?
以产品渗透到大家生活方方面面的阿里为例,它的实缴资本是15298万美元,约10.7亿人民币,
而我们再看看腾讯,它的实缴资本是6500万人民币。
这么一对比,实缴2亿的公司是什么样的,你是不是有一点模糊的概念了呢?
其实保险公司都挺大的,之所以会出现大小公司之分,不是单纯地A实力比B强,而是有的公司更注重品牌运营,把更多钱投入到广告中。
名头打出去了,大家都听过,它就成了“大”公司,没听过的,就成了小公司。
对于消费者本身,大家纠结大小公司背后实际上担心的是保险公司的偿付能力,以及会不会倒闭/破产。
撇开保险公司本身的运营不说,为了保证保单能够兑付,国家规定保险公司背后必须要有两大靠山:再保险公司和保险保障基金。
再保险公司是保险公司的“保险公司”,保险公司推出产品,是需要找再保险公司分担风险的,保费也得分点给再保险公司。
保险保障基金是用于兜保险公司的系统性风险的,比如安邦人寿,608亿注资,有了新的股东接手后保险保障基金才撤资出来。
这两大门神是保险公司的两重“保险”,即使保险公司真破产了,也有这两大门神来镇守保单。
因此,大家购买寿险、重疾险时首要看产品怎样,公司可以次之。
意外险、医疗险要挑公司——不是挑大小,是挑服务。
由于篇幅有限,前浪给后浪的几条血泪投保建议只能先介绍到这里,其实还有很多细节想和大家分享。
本周五晚20:00,T博士准备了一场讲座,想和大家分享如何完美配置家庭保障,最大程度降低风险和意外给家庭带来的打击。感兴趣的朋友请扫描海报二维码,添加小助理微信报名听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