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国静:柏乡魏裔介史迹觅踪[上]
魏裔介家族作为明清时期燕赵大地上闻名遐迩的名门望族,其书院别墅、府第祠堂、坟茔牌坊等都折射着当年的辉煌历史。虽然时过境迁,沧海桑田已成为远去的历史,旧时的遗迹荡然无存,但经过细心查访,询问长者,顺着遗留下的蛛丝马迹,仍可寻觅到一些当年的踪迹,从而使人们从中了解到当年魏裔介家族声名显赫的社会地位与影响力。
一、书院别墅
1.慎斋书院。民国年间重修《柏乡县志》称其为槐阳八景之一,是魏裔介的高祖父魏谦光读书处,并注明在“城西薛家庄”。当年慎斋书院藏书甚丰远近闻名,魏谦光在此结友讲学,四方学子慕名前来求学者络绎不绝。
现在柏乡县城西根本没有薛家庄,故址难寻,不过县志记载当年的慎斋书院在柏乡县城西门外薛庄(今已无此村),乃明衡山令魏谦光读书处。魏谦光字子观,号慎斋,明兵部右侍郎魏谦吉之兄,清相国魏裔介之高祖。他生平笃志嗜学,尝冬夜读书,以雪拭目。明嘉靖二十九年(公元1550年),任湖广衡山县令,为官清正廉明,后为衡山士民举入名宦。魏素性简静,不愿宦海沉浮,挂冠归里,于城西午河北岸辟地结庐,研经读史,后人遂名之为慎斋书院。该址地僻村稀,人静境幽,魏谦光效靖节遗风,周围遍植杨柳,中建草堂,四面轩窗,不尚华丽。启窗则见平畴翻浪,野旷天低,太行拱右,午水襟前,山色映户,水光照庭,院中辟花圃,围药栏,凿地为池,中植菱藕,红白交错。池旁迭石为山,修竹千竿,翠枝萧遥。一年四季,院中春芍、夏荷、秋菊、冬梅,鲜花不断,竹柏常青。堂后有小楼,藏书甚丰。院西南隅,一片桃林,中建高阁。登阁上,春闻莺歌燕语,夏沐清风明月,秋望雁唳云天,冬赏白雪赋诗。于此,游目骋怀,吟啸长歌,纵情天地之间,不啻世外桃源。林外有小溪,溪上横简桥,桥头茅亭,是魏谦光读书倦余垂钓之处。书院中一切景物,举凡草堂萝径,竹篱茅亭,青林石白,小桥流水,无不优雅清新,宁静宜人;朴实无华,自然天成。魏谦光居此二十载,研经读史,终老天年,著有《四书周易备采》、《五经大学又摘》等书。嗣后,随着人世变迁,慎斋书院逐渐荒废。清代中叶以后,遗址终于湮没,于今早已无闻了。
2.槐川别墅。又称槐川书院,是明朝魏谦吉的别墅。魏谦吉(1509—1560)字子惠,号槐川,明朝嘉靖丁酉(1538)举人第一名,戊戌(1539)进士,初授云南道御史,迁大理寺少卿,都御史,巡抚甘肃,转抚山西,升兵部右侍郎(正三品)总督三边(陕,山,宁)军务。卒赠右都御史(正二品)。当地俗称“魏总镇”。曾出资复建封龙书院与白鹿洞书院影响力极大。当年在柏乡建有槐川书院,地点坐落在县城东北角原凤凰岗上,是集别墅与书院为一体的设施。是魏裔介的高叔祖魏谦吉所建的园林式设施,地势高昂,站在此地可俯瞰城内外,有“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之感。槐川书院藏书甚丰,远近闻名,是一方书院的标榜。内植名花树木,小桥流水,曲径通幽;内设桂花坞、光賁堂等堂号设施。遗址废于清末。
3.朴园(又称逸园)。魏裔介的父亲魏柏祥在县城内东南角修建的一座园林式别墅,占地数十亩之大,俗称“海子河”,当年魏裔介可从县城内秀才营街的府衙内沿着城内内河乘船到朴园。据记载湖中有岛亭,岸边有:聚远楼、慧香廊、烟雨池、枕奎阁、画舫居、垂虹亭、澄观堂等诸胜曰“朴园八景”。早在清末已废,现在主体遗址尚显。
4.柳庄别墅。为裔介之父魏柏祥别墅,在西汪村北,占地二十亩,内有:阁耕楼、平野堂、隐睡斋、伴涛亭、竹庵雨观等诸胜;另有十景曰:宣雾晴岚、太行返照、园台肆眺、岳庙远钟、平野浮烟、长桥拦翆、高斋待月、桧幄闻涛、竹径流泉、荷池夜掉。魏柏祥曾作《柳庄别墅记》(因篇幅太长在此不录)。其遗址位于现在西汪镇政府南边。遗址废于清末。
5.崑林别墅。魏裔介所建,也就是魏裔介于读书、学习、休闲于一体的府宅,占地数十亩,原址在现今的秀才营处与阁老府相连。今荡然无存。
6.兼济堂。魏裔介的堂号,在秀才营的崑林别墅内,当年魏裔介在此完成了诸多传世著作其中一部就以他的堂号取名为《兼济堂文集》。“兼济”一词字典中的解释为:兼:①、加倍,两倍的:日夜兼程。②、同时涉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方面,具备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事物:兼之、兼备、兼顾等。③、合并、吞并、兼并。济:对困苦的人加以帮助:济贫、济世、救济、赈济等。合起来的意思就是加倍的接济、帮助贫民,引申义为:以天下苍生为己任,视人民为自己的父母,绝不因自己的衣食无忧而忘却天下的劳苦大众;忧人民所忧急人民所急,兼济天下。
二、府第、祠堂
1.总镇府。明朝嘉靖年间兵部右侍郎总督三边军务(卒赠右都御史)魏谦吉的府邸,原址在柏乡县城十字街北行约五十米路西处,占地数亩之大,今荡然无存。
2.总镇祠堂。青砖木结构,具有北方特色的瓦房屋顶,有数间之多,位于现今的柏乡县城内东马道中段路东处。1940年代尚有部分遗迹残留。现今荡然无存。
3.御史府。魏裔介祖父魏纯粹府第,魏纯粹是明朝万历年间山西道监察御史,故称“御史府”。原址在柏乡县城南大街北段路西处,当年门阙高大,院落幽深,数间楼舍错落有致石狮、石鼓、上马石等构件序列门前,彰显着主人身份的尊贵。今荡然无存。
4.盐运使府。魏裔介之兄魏裔鲁府第,魏裔鲁是清初山东盐法道御史。原址在现今的柏乡县城北街馆驿街路口南侧,路西,(即解放后烧酒作坊所在地),占地数亩之大,三进大宅,房舍数间,四周配有角楼,典型的大宅府院,气魄宏伟。今荡然无存。
祠堂。魏裔鲁的祠堂在现今的柏乡县城馆驿坑北边。(现在的盐业公司所在地)
5.阁老府。魏裔介的府第,在如今的秀才营街,与崑林别墅连为一体,内有兼济堂,藏书楼等建筑,建筑宏大,巍巍壮观。今荡然无存。
魏裔介祠堂。位于现今的柏乡县城内东马道南头路东处,毁于抗战时期,建国后尚有部分房舍存在,除供奉祖先牌位外魏裔介家族的大部分人物画像在此悬挂,可惜大部分画像毁于十年浩劫,仅存魏裔介一幅画像(收藏于河北省博物馆)。
6.桃源县府宅。魏裔介弟魏裔讷府第,清初魏裔讷为湖南桃源县知县。有一定的规模,在县城北街路西(建国后陆续辟为水利科、商业局所在地)。
祠堂.在县城北街路东(旧粮食局南侧一带)
7.平凉府。魏裔介四第魏裔慤府第,清初魏裔慤任甘肃平凉府知府。在县城南街中断路西(原柏乡县医药公司处)。
8.池州府。池州知府魏廷会府第,位于柏乡县城南街路西御史府(魏纯粹府)以北。魏廷会的曾祖魏嗣多,祖父魏燕超,父亲魏苍佩均居住于此。
9.大宅府。魏裔介之兄魏裔鲁的府第,因魏裔鲁在兄弟五人中排行长兄故称“大宅”。该府后为其子魏勚、曾孙魏沅、魏溉等后世子孙的驻地,位于柏乡县城西大街中断路南,解放后门前尚存一颗树身要几个成年人才能合围的住得大槐树,成为一域地标。上马石、石狮、石鼓等象征主人尊贵身份的构件序列府宅前。
作者简介:魏国静,柏乡县柏乡镇东街村人,自由创作人。清初名相魏裔介后裔,对魏裔介文化思想颇有研究,并有相关著述文章面世。现任中国民间艺术家协会会员,河北省作家协会会员,邢台市作家协会理事。除善于创作短篇散文、小说、民间故事外,先后出版有长篇历史小说《大清国相魏裔介》(吉林出版社,26万字);《汉牡丹与光武大帝》(九州出版社,45.7万字);《一代诤臣赵南星》(九州出版社,34.5万字)。近年来还参与了邢台市及柏乡县的一些历时文化研究及创作活动,对一域文化的发展进到绵薄之力。2010年荣获“柏乡县文艺创作突出贡献奖”;2012年被聘为政协柏乡县第八届委员会委员,2013年被评为政协柏乡县第八届优秀政协委员;2013年被评为邢台市文艺创作先进个人;作品《汉牡丹与光武大帝》,在邢台市首届2011—2013年度文艺精品创作奖评选中,荣获首届“邢台市文艺精品创作繁荣奖”;作品《一代诤臣赵南星》荣获邢台市2015——2017年度“邢台市文艺精品创作繁荣奖”;2018年荣获柏乡县文艺繁荣特殊贡献奖、邢台市文艺创作先进个人、当年被评为政协柏乡县第九届优秀政协委员。作品的部分手稿被河北文学院文学馆收藏。
投稿邮箱:52309017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