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国史话六:文公这是在干吗?又是披发砍树,又是“髦头”斗牛

周朝在进入东周以后,王室之事变得平淡了许多,诸侯国中的纷争成为了重头戏。而在所有的诸侯国中,秦国是最终一统华夏获得了成功的国家,那他是如何发迹、壮大的,自然是大家比较关心的问题。所以,在众多诸侯国故事中,秦国的“史话”就会显得更丰富一些。这不,在咱们又寻访了几个其他诸侯国后,再次回到了秦国,去看一看秦文公获得“陈宝”后又发生了什么故事。

现今宝鸡市地标之一:“金鸡鸣瑞”雕塑

各位一定还记得,上一篇“秦国史话”鄙人用了一种比较轻松的方式给大家讲了一个关于“宝鸡”的趣闻。虽然,那则故事充满了玄幻,主角还是三只精怪,但它毕竟是秦国制霸的一次预兆,还是宝鸡市得名的原因,所以还是比较重要的一段传说。可这段传说过后,咱们继续去看秦国的历史时,会发现一句不太能读懂的话,即《史记·秦本纪》所记的:“二十七年,伐南山大梓,丰大特”。文公这到底是在干什么呢?“伐南山大梓”还算好理解,无非就是砍了棵梓树,但“丰大特”又是什么呢?

读不懂怎么办?那就找更多的资料来读一读嘛,毕竟我国古代的学者们还是比较热心的,生怕世人读不懂史官们那些晦涩的语言,特意做了许多注解。据《史记集解》记载,所谓的“伐大梓”和“丰大特”都与一座名为“怒特祠”的祠堂有关,而这“怒特”一词又刚好是体健气壮的牛的意思。也就是说发生在秦文公二十七年的这件事,应该与一棵大梓树和一头强壮的牛有关。这下大家能明白一些了吗?我想大家应该和在下一样,看完了这注释,更觉得云里雾里了,怎么光砍树还不够,还搞出来一头牛呢,莫非秦文公要“斗牛”吗?

《史记集解》中对伐大梓、丰大特的注释

还别说,这事还真让大家猜着了,秦文公除了砍树以外还真是在“斗牛”。您要问我是怎么知道的,当然是继续查阅资料喽。因为,除了裴骃以外,还有很多古代学者注释过《史记》,其中有一位名叫张守节的先生,就给后人留下了《括地志》和《录异传》这两本书的线索。在下又根据这两本书的内容,再扩展查阅了一些资料,发现《水经注·渭水》、《搜神记》等书中也有类似的记载。那这到底是是怎样一个传奇的故事,让英明的秦文公又是砍树又是斗牛呢?在下这就给大家简单地说一说这故事的大概内容。

在雍南之山上有一棵巨大的梓树,秦文公命人(约四五十人)伐树,却出现了一个奇异的现象。那便是每当砍树时,天上都会风雨大作,并且树干劈开的部分还会自动愈合,怎么也无法将大梓树砍断。如此忙活了一整天,砍树的人累得东倒西歪,树却完好无损。无奈之下文公只得命众人回去修整,打算第二天再来奋战。当其他伐树人都离开后,却偏偏有一人因过于劳累(有的书中记作腿脚受伤)留在了大树旁。正是留下的这位伐树人,发现了大梓树的秘密,为文公伐大梓立了功。

浙江省新塍镇留存的一株千年梓树

原来这天夜里,这位偶然留在大梓树旁休息的伐树人听到了一段对话,乃是山上一群小鬼与树神的交谈。只听小鬼对树神说:“秦文公这次伐树没能成功,一定不会罢休,还会再来的。”而树神反驳说:“他要来就来呗,还跟今天一样,又能奈我何?”小鬼听了树神的回话,不知是有意还是无意地继续说道:“那如果秦文公命人身着红衣、披头散发,一边用朱红的线绳缠绕树干,一边往砍树的地方洒灰,你又如何应对呢?”听了小鬼的这话,树神沉默了。

这位偶然听到小鬼和树神对话的伐树人,赶紧将此事汇报给了秦文公,文公自然大喜,命人按照此法行事,果然将大梓树伐倒了。但树倒了,更神奇的一幕发生了,就在梓树被砍断的同时,一头硕大的青牛从树中走出,径直走进雍水不见了。但故事并没就此结束,这只青牛进入雍水后并没有消停,时不时还跑上岸来向附近的村民证明它的存在。文公怕青牛伤及无辜百姓,遂又带骑士前去捉牛。但无论这些骑士如何追赶、攻击青牛,都奈何不了它,反而被这头健硕的青牛一个个撞翻在地。

青牛浴水图

最终,还是有一位锲而不舍的骑士再次骑上马背,继续追赶青牛。而这一次,这位骑士也有所不同,他的束发由于缠斗的原因披散开来,他也顾不上将头发扎好,就继续追赶青牛。可谁知,正是这一偶然披头散发,竟然把大青牛给吓到了,顾不上跟骑士纠缠,直接跑回雍水之中,再也没有出来过,青牛之患就这样解决了。此后,文公回想这一段传奇的经历,在雍南之山上修建了一座“怒特祠”,来祭拜大梓牛神。并且,除了修祠以外,秦国还从此有了一个特殊的官职,那便是“髦头骑(或写为旄头骑)”,即在君王出行的队伍前方,会有一群披头散发的武士开道,也是别有一番趣味。

各位看看,这段故事是不是相当传奇,文公为了砍一棵大梓树,动用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不说,还跟树神、青牛好一番纠缠,真是相当辛苦了。那看过这些内容之后,大家有没有琢磨出文公到底在干什么呢?或许还是没太明白吧,那就让在下给各位解读解读,因为这段被描绘得神乎其神的故事,其实隐藏着一座“短期秦都”平阳城的建城史

1、文公为何要“伐大梓”?

大梓,顾名思义是一棵很大的梓树,在传说故事中更是被描绘成一棵有树神守护的奇树,那秦文公为何如此执着,一定要砍掉这棵树呢?史书中可以说没有留下原因,但一部小说中的一句话却道出了玄机。据《东周列国志·第四回》写道:“有大梓树,文公欲伐为殿材”。想想也对,木材对人类来说,要不就是用来建屋盖房,要不就是用来做生活用品,再不济的就用来劈柴烧火。那“大梓树”这样珍惜的木材,当然只能用来建造宫殿最为合适了。可汧渭之会早在文公十年时已经建好并迁都到那里了,又有什么宫殿可建呢?再说了,汧渭之会离此地也有一段距离,那里周围也有很多山林,何必要跑到这里来伐木呢?

秦人修建新城、新殿

这也就是为何在下说这与一座“短期秦都”有关的原因。因为,在秦国东进的途中,从汧渭之会到雍城之前,曾于宁公、武公两代秦君时短时间定都在了平阳(《史记·秦本纪》:“宁公二年,公徙居平阳……武公卒,葬雍平阳……德公元年,初居雍城大郑宫”)。并且,既然宁公刚登基没多久就迁都于此,说明这座秦都早在秦文公时就已经着手建造了。再结合平阳城就在雍南之山以北一点,大约在今宝鸡市陈仓区一带这个地理位置,发生在文公二十七年,“伐南山大梓”的行动,不正说明文公在为修建平阳城宫殿选材呢么?

2、文公为何要在这里修建平阳城?

关于秦文公为什么要修建平阳城,相信大家多少都会有点疑问,毕竟汧渭之会这座新建的都城才用了没多久,怎么又要修建一座新都呢?这其实还得跟上一篇“秦国史话”结合起来,也就是跟文公获得了“陈宝”有关。因为“陈宝”发现于陈仓山北阪(也在今宝鸡陈仓区以南),又有“得雌者可霸”的预示,对于想带领秦国制霸的文公来说,当然是不可错过的机遇。所以,除了修建陈宝祠来祭祀神鸡保佑秦国以外,文公当然还要在这块福地修筑一座新城,作为秦国崛起的摇篮和跳板

只不过,汧渭之会毕竟是刚建成不久的新都,秦国没有立刻迁都的必要。再加上平阳城又是寄托了秦国未来的希望之城,自然要认真修造,工期也就比较长久。所以,从文公二十七年选大梓树为“殿材”开始,到秦文公离世(即文公五十年)都没有将都城迁到平阳,应该都是在为这座新城的正式启用做着准备。

秦国故都汧渭之会和平阳城的位置示意图

3、“丰大特”真的跟神牛有关么?还是另有他意?

根据咱们刚刚提到的《史记集解》也好,还是《括地志》、《搜神记》等也好,所记载的传说都把“丰大特”跟“树生神牛”结合起来。但在咱们现代人眼中,这种说法未免有些太玄幻了,可以说是根本不可能发生的事情。这不禁让我想起了文公早前替汧渭之会“剪彩”时,自导自演的那出“梦黄蛇”的托梦大戏,想必这次“神牛降临”也是他在为平阳城这块福地造势

那文公这次为何想到以“神牛”来造势呢?这应该跟书中所记的“丰大特”中的“丰”有关,即丰水。这里大家可要注意区分,这个“丰水”并非西周都城丰镐那里的“沣水”,而是雍南之山一带一条河流,也有的书中记载其名为雍水。而从“丰水”的名称来看,这条河流的水量应该是非常丰沛的,随之而来的水患当然也是不断的。而我国古代,一直流传着一个传说,即大禹治水时每治理好一处水道,就会铸一尊铜牛(或铁牛)沉入河底,来镇住当地的水患。久而久之,“镇河铜(铁)牛”就成为我国先民治水的一个象征。所以,秦文公既然要在这里修建秦国的福地平阳城,当然要先把丰水这里的水患治理好,那“大梓牛神”沉入水中不再复出,不就是丰水水患被成功治理的最好象征么?

分布于我国各地的“镇河牛”

听了在下对“伐南山大梓,丰大特”的解释以后,大家应该能明白这句话的含义了吧。虽然,鄙人的解说没有《括地志》、《搜神记》那些古书中的传奇故事那么有趣味,但文公替平阳城选殿材而“伐大梓”,为平阳城地区治理丰水水患而“斗牛”,应该才是咱们想要得到的答案。那文公为了秦国的未来,开始营建平阳城之后又发生了哪些事情呢?咱们下次“秦国史话”再叙。

【关键词云图简史】

为了方便广大史学爱好者能快速回忆起相关的历史内容,作者“闲叙春秋”将在每篇文章结尾奉上“关键词云图简史”,通过8-12个关键词,帮助大家回忆文章内容,希望各位读者喜欢。

本文关键词:文公建平阳、史记、伐南山大梓、丰大特、不解其意、史书注解、大梓牛神传说、伐树选殿材、建城护秦国、斗牛治水患。

关键词云图简史​

(0)

相关推荐

  • 从千夫长到春秋五霸

    上一期我们讲述了秦如何成为一方诸侯,这期我们来聊一聊秦如何据有关中之地,成为春秋五霸. 周王朝一直受犬戎部落(陇东高原的游牧民族联盟)的袭扰,为了在犬戎的底盘扎下一颗钉子,周孝王在犬戎和周王朝边界秦邑 ...

  • 邵雍传奇的格物智慧:植物与人运

    邵雍传奇的格物智慧:植物与人运 <窥开吟> 北宋邵雍 物理窥开后,人情照破时. 情中明事体,理外见天机. 在一代巨擘.北宋五子之一的邵雍看来,植物对人运气的影响很大,所在环境中伴随有不同的 ...

  • 捡的宝石变成鸡,砍倒大树变成牛,秦汉人的信仰为何如此猎奇?

    近年来,随着<大秦帝国>系列电视剧的热播,早已消逝在2000多年前的秦国历史,以及长期被冷落的秦代服饰.饮食.建筑.信仰等礼俗,又引起了世人极大的兴趣和关注.其中,陈宝.怒特就是两种在秦时 ...

  • 大秦帝国(三)

    秦国起源于秦邑,属于当时核心政权的偏远地区.中原列国的天朝上国思想可谓是根深蒂固,对于这个边陲小国的歧视和封杀使秦国数百年来与戎狄各部争斗不休.这种血与刀的历练为秦国未来的强军奠定了坚实基础,长年历经 ...

  • 秦国史话九:宪公东进要给“老友”撑腰,却意外输给了一个小国

    <春秋>的史官们为了能让后人读懂他们的深意,刻意在鲁桓公四年的记载中做了一些特殊处理.他们既没有按照以往的书写习惯,将一年的四时记录完备,还在这一年中只记载了两件"平常事&quo ...

  • 济文公居家十六训

    济文公居家十六训 据白露山脚村<范阳卢氏宗谱>载: 保身以安,父母之心:和气以全,兄弟之爱:国课早完,毋受鞭笞之辱:宗族和睦,毋生乖戾之心:诗书宜教训,毋使子孙为俗子:桃李宜投报,毋视亲戚 ...

  • 宋国史话六:殇公与盟友合伙算计郑国,反倒给庄公送了份“大礼”

    书接上回,咱们讲了鲁隐公由于国内矛盾日益激化,不得不想办法将这矛盾转嫁出去,遂与郑庄公.齐僖公在中丘会盟,约定共同去讨伐宋国.并且,这个发生于隐公十年上半年的第一场诸侯大会战,三国联合还真取得的不错的 ...

  • 秦国史话八:宪公一生的敌人现身,十余年的争斗,到底为了什么?

    上一次,因为秦文公的离世,以及他的继任者宪公将都城迁到了平阳城,让咱们将目光再次对准了地处西部的秦国.只不过,由于<史记>中的两篇"本纪"对于静公.宪公这两代秦伯的称呼 ...

  • 文公·文公十六年 声姜薨 一鸣惊人 美男子

    [经]十有六年(公元前611年)春,季孙行父会齐侯于阳谷,齐侯弗及盟.夏五月,公四不视朔.六月戊辰,公子遂及齐侯盟于郪丘.秋八月辛未,夫人姜氏薨.毁泉台.楚人.秦人.巴人灭庸.冬十有一月,宋人弑其君杵 ...

  • 郑国史话六:周、郑翻脸为了什么?恐怕不仅仅是庄公专权那么简单

    郑国从桓公被封.立国开始,先后更迭了三代国君,虽然其间天子也从幽王变成了平王,但王室与郑国的关系一直比较融洽.毕竟,郑国的国君是王室的亲族,又有拥立之功,三代人作为朝廷的卿士也尽心尽力,可以算是双方的 ...

  • 鲁国史话六:明明是给儿子娶妻,惠公自己反倒是获得了美好姻缘

    <谥法>云:"柔质慈民曰惠:爱民好与曰惠",从这一解释可以看出,谥号被尊称为"惠"的君王,应该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爱民.所以,鲁惠公姬弗湟既然享有 ...

  • 文公《六十六歲生朝自壽诗》

    文公<六十六歲生朝自壽诗> <六十六歲生朝自壽之一> 度臘消寒一日閑,春來佳氣滿江關. 情隨桓郁傳經後,身處張充學易間. 薄讀詩書羞曬腹,多憑杯茗博開顏. 庠門課罷心神倦,笑似 ...

  • 文公·文公六年:赵盾掌权 秦公殉葬 晋国内乱

    [经]六年春,葬许僖公.夏,季孙行父如陈.秋,季孙行父如晋.八月乙亥,晋侯欢卒.冬十月,公子遂如晋.葬晋襄公.晋杀其大夫阳处父.晋狐射姑出奔狄.闰月不告月,犹(可以停止)朝于庙.(指古代诸侯每月朔日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