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的迪士尼真人童话,只是一部「三无电影」
从此过上没羞没臊的观影生活
开局就成绩斐然:北美首日票房(含1630万美元提前场)达6450万美元,登顶迪士尼真人版动画电影开画最高票房!
灰姑娘、爱丽丝都得靠边站。
中国同步上映2天,累计票房将近1.5亿。
派爷一开始也不明白。
一个多次改编的经典童话,一个「全世界都被剧透了」的故事,哪来这么大魅力?
看完片的派爷,有那么点心得——
《美女与野兽》
Beauty and the Beast
都说《美女与野兽》适合以下几类观众:
91版动画片死忠粉,几位演员的粉丝,迪士尼童话爱好者,或者——你有个公主梦。
派爷勉勉强强,都不太沾边。
——和派爷一样的观众,去看什么?
影片从宣传伊始就主打「完全还原经典的动画版」理念。
为了还原动画,迪士尼不惜耗资3亿美元。
别的不说,场景和特效还就得真金白银堆出来。
CG技术捕捉演员的身体姿态和面部表情创造出的「野兽」,小动作、微表情都清晰可见。
观众能明确地感受到他是「人」,大大降低了兽形的恐怖。
会说话、表情生动的烛台、座钟和茶壶作为「CG角色」出现。
童话中的奇幻魔法城堡完全具象化。
狼群打斗和结尾的大战,3D效果显著。
华丽的舞会场面,打造出「真实的梦幻感」
而迪士尼童话电影的重头戏,贝儿公主的黄色礼服。
耗时12000小时缝制而成,共使用180英尺欧根纱,3000英尺丝线,点缀2160颗施华洛世奇水晶。
对女性观众来说,公主梦成真的一刻。
但直男如派爷,脑子里只有一个想法飘过:
明年的奥斯卡颁奖礼,那些最佳美术,最佳视觉效果,最佳艺术指导奖项,看来都有主了。
歌舞是《美女与野兽》的另一大看点。
国内观众对歌舞片的接受度,因为前段时间的大热影片《爱乐之城》而有所提升。
然而这整部影片看下来,歌有余,舞不足。
真人版将动画版中的经典曲目一一呈现,还添了几首新歌。
但真人电影毕竟和动画不同,过分追求还原,只会使得歌舞段落密集、冗长。
一连下来好几首,听得爷有点心累。
新增加的歌曲也不见得出彩。
最打动人心的还是那首《Beauty and the Beast》,即使对动画版印象不深的观众也能哼上两句。
至于故事情节,成了这版《美女与野兽》的「最鲜明特色」。
那就是毫无特色。
除了少数背景补充以外,对动画版的情节近乎1:1还原。
概括起来,派爷觉得这是一部「三无电影」。
没特色,没毛病,没惊喜。
豆瓣和IMDB这一次看法空前一致:双双7.6分。
不高不低,不上不下。「还不错,就那样吧」
当然,美女与野兽的故事作为国外「大热IP」,谨慎改编是最稳妥的做法。
2014年法国的真人版《美女与野兽》选择了另一种方向,过度改编以及原创情节的加入,令观众大呼「毁三观」。
而针对同一作品的不同改编,在情节的取舍上,刚好能看出创作者要表达的意图。
即使是这版史上最还原《美女与野兽》——
派爷就看出了主创人员对「少数人处境」的刻画。
贝儿和小镇上其他人都格格不入,人人都认为她是个「奇怪」的女孩。
仅仅因为她爱读书,甚至会教别的小女孩识字。
贝儿成为被村民排挤的异类。
王子受到诅咒成为野兽。
解开诅咒,帮助自己和城堡里的仆人们恢复原形的方法,只有找到一个能和他相爱的女孩。
贝儿来到野兽的城堡后,所有化身家具的仆人都在给野兽「助攻」。
诅咒的玫瑰即将枯萎,贝儿很有可能是所有人最后的机会。
野兽因此被众人认定必须和贝儿相爱。
虽然和童话不宜较真,但派爷突然GET到了野兽的悲哀。
有人问过野兽的感受吗?
谁规定是个漂亮姑娘他就乐意娶的?
如果来的不是「美女」,内心贵为王子的野兽会选择欺骗无辜女孩的感情,还是放弃眼前最后的机会?
当然,童话里有的是「命中注定」和一见钟情。
假设并不存在。
但想想野兽当时的处境,和背负全家人希望的大龄青年有个毛线区别。
「这是最后的机会了,再不结婚你就没救了」
无论男女,在无情的现实和他人的期待面前,何尝不是一只进退维谷的困兽。
在社会和家庭的压力下,他们同样是不合时宜的「少数人」。
最明显的「少数人」,是这版《美女与野兽》设置的同性恋角色。
明眼人在影片开场不久就能辨认出来,大反派加斯顿的跟班来福是个GAY。
电影结尾为他特意设计了一个“gay moment”,一闪而过。
但这短短几秒钟在马来西亚引起了很大争议。
电影原计划在马来西亚上映,但因马来西亚当局要求删除这一画面,迪斯尼宣布临时退档!
「宁可放弃上映,也不愿删减内容」
从当年的《冰雪奇缘》派爷就发现,迪士尼永远走在LGBT、女权主义等先锋话题前列。
贝儿的演员艾玛·沃森也表示,和通常等待王子拯救的公主不一样,贝儿反而是负责拯救王子的那个人。
这大概就是《美女与野兽》如今再次改编的意义。
即使现实中的「少数人」仍然处境艰难。
我们还有童话世界先行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