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经营原理——互联网+的商业逻辑(上)

崔振国

职场教练、创业导师、经营顾问

互联网时代,移动互联和社交网络为王,信息的组织主要是以“人” 的“行为” 为核心——随时、随地以场景为背景的行为,这种“人的行为数据”比之前的物理数据更加精确、直接和相关。市场的主导力量从传统上居中心地位的企业转向了分散的用户,再没有哪个产品是不可或缺的、哪个网站是不可取代的。在信息可获得性无限放大的今天,资源占有、专业知识等工业时代为企业赢得市场领导优势的要素,不再能继续帮助企业保持其竞争优势。

在新的形势下,要求企业在更高层面上来实现“以客户为中心”,而不是简单地听取客户需求、解决客户的问题。更重要的是让客户参与到商业链条的每一个环节,从需求收集、产品构思到产品设计、研发、测试、生产、营销和服务等,汇集用户的智慧,企业和用户共同赢得未来。

每一次信息革命,都会加快信息传播的速度。尤其是人和信息的无限链接,打破了传统商业中依靠信息不对称而构建的市场格局,带来了信息控制权的转移。 也正是在信息控制权转移的过程中,引发了价值链的重新组合。互联网打破信息不对称,使得信息更加透明化,用户获得了更大的话语权,同时颠覆了一切基于信息不对称的商业模式。

移动互联网最重要的基础是关系,移动营销是基于关系链接的营销,而不是简单的信息推动的营销。手机可以和店铺之间的互动,其实就是一种链接,链接第一步就是创造一个大家社交或者是建立一个移动的社群的平台;其次,就是通过移动互联网怎样和服务进行链接,比如说可以利用移动互联网的位置,可以利用大数据,可以利用更新、更个性化的东西来思考它如何能把你的服务和实际的消费者之间链接起来。在未来,则是考虑整个生态系统是不是可以在移动互联网上建立。

罗振宇讲过一句话:“产品的本质是连接的中介,工业时代承载的是具体的功能,互联网时代连接的是趣味和情感。” 在互联互通的世界里,产品逐步成为连接的工具和端口,构建起来的是用户和解决自己问题的某种服务,是用户和用户之间的联系网络。和产品一样重要的还有对用户关系的构建。智能手机是代表性的产品,手机的意义,早已不再是单纯的通信工具,而是构建用户之间亲密关系的网络接口。

为什么连接如此重要?因为我们如今的商业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其中最核心的变化有三点:第一,时间碎片化;第二,用户个性化;第三,组织去心化。所以面对个性化的用户,在碎片化的时间里,在没有一个权威化的体系里,如何让用户选择你变得尤为重要,选择的前提是你至少要连接到用户。

移动互联网让所有人都可以随时随地通过手机分享全媒体信息、网络社交无处不在,人人都是自媒体,用户会越来越多地就产品进行交流,进行比较,把使用过程中的感受告诉别人,形成口碑。这就彻底改变了消费者与厂家之间信息不对称的状况。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人与人之间的无限相互连接成为这个世界的本质,这就赋予了“人” 前所未有的话语权和力量。所以商家要重新认识与用户的关系,更为直接地与他们连接,更重视他们的感受,创造渠道让他们表达,并及时应对。

仅仅连接还不够。连接仅仅是基础和可能。

企业要想在变迁的商业世界中重建竞争优势,需要对新的商业逻辑有一个更加系统化的认识 ——“企业——产品——用户” 应该是一种什么样关系形态?企业、产品、用户新的角色、作用和价值是什么?如何构建具有竞争优势的价值创造模式?

那就需要实现从“连接”到“联结”的“企业——产品——用户”的关系变迁。

在传统商业关系形态中,企业、产品和用户虽然是整个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却相对独立,相互之间的连接是松散的、间接的。这一点在工业时代体现得最为明显,企业只关心盈利,产品只实现交易,用户只能满足于供应。

重构后的新型商业关系形态中,企业、产品、用户与市场的边界愈加模糊,相互之间的关联却愈加紧密、深入、清晰和广泛,渐渐形成了一个“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的不可分割的统一体。企业不再是一切的主宰,需要努力创新发展;用户有了更多的发言权,甚至参与到了研发和管理环节,产品不但要满足各式的功能需求,更要提供个性化的体验。价值创造路径则变得愈加复杂和深远。

商业关系重构所形成的是紧密、复杂、动态变化的联结关系。联结是连接的进化和发展,是对“企业——用户——产品” 等商业要素更强、更多交互性、更深入、更清晰、更多维度的连接。

联结是在社交网络、移动互联、大数据的影响下,价值创造和价值收获等基本连接路径在不断增强和繁衍;交织形成复杂的、更长却更快流动的商业模式网络。

这样一个商业关系的联结网络,对传统商业模式和能力提出了很大的挑战。创新成长没有捷径,如果我们不能理解商业关系重构的独特理念,就无法从当前正在急剧变革的市场中获得竞争优势。

新型商业关系中,企业和用户关系有了巨大的变化——以企业为主导的连接变为企业与用户日渐对等的联结;由间接连接变为直接联结;由单向连接变为交互联结;由短期连接变为长期联结。同时,价值创造的任务也不再完全需要由企业来承担了,而是让用户承担更多的工作,为用户提供更多的发挥空间。所以企业要做的,就是为产品注入生命活力,让用户自由发挥,让价值在用户与用户联结后自然产生。

按照互联网思维的逻辑,在售出大规模的产品以后,营销并没有结束,而是刚刚开始。这时候需要用一个体系,把售出的这些产品联结起来,让这些产品以及背后的用户变成一个社群或者体系,这也就是互联网模式与传统制造业不同的地方。把成千上万的用户联结在一起,你可以知道他们在说什么,在用什么,整个群体就变成一个互相链接、很大规模的社群。而这个社群的吃喝拉撒和衣食住行,都可以变成公司新的收入来源。更重要的是,这个社群的规模还会不断扩大。

新经济的商业模式有着非常不同的特征。企业和用户之间的关系。是直接的、紧密的、长久的、平等的、交互影响的。他们和用户间,没有多少中间环节,都是直接发生互动关系。用户和他们“在一起”,很少受传统广告宣传的影响,而是通过口碑,通过自然延伸的关系。这基本就是人际交往的模式,而非传统的商业消费模式。他们和用户的联系很紧密,产品的使用是高频次、长时间和排他性的。而同用户间的互动和交互影响,也是传统企业望尘莫及的。传统的产品研发和市场推广,需要长时间的调研、测试、调整。但新的商业模式下,可以从使用行为和用户直接反馈中获得研发信息,可以通过“beta版”来获得改进策略,甚至是边测试边运营。

产品和用户间的关系,因为从“连接”到“联结”的商业关系重构,呈现出从较少路径到多维路径、从低频次到高频次、从低卷入度到高卷入度、从单向到互动的联结特征。 因为用户已经成为了积极主动的创造主体,而产品则是接入服务网络的接口,因此价值创造是产品与用户交互联结的结果。没有体验就不会有认同,没有认同就无法实现产品价值。更多的用户,更多的使用,才是市场成功的基础。满足了体验需求就是满足了功能需求。品牌的影响之所以如此巨大,是因为粉丝的价值观认同和情感满足,胜过了生理上的满足。

互联网的本质是强调集中,即最大限度地集中并扩大影响力;而后互联网的本质则是强调分散,即最大限度地到达并连接用户。互联网最大的功能在于把工业化时代非常长的连接路径缩短,降低信息搜寻成本和交易成本。过去是用户通过谷歌、百度搜索产品信息,现在是企业通过网络行为和社交网络搜集用户信息;过去是以新浪、搜狐等门户网站为中心来聚集用户,现在是用户按照兴趣自由组合信息来源结构。

因为社交网络的发展,连接由间接变为直接,行为由未知变为可知,到达由模糊变为精准,沟通由单向变为互动,传播由无序变为社群;而移动互联的实现,带来了连接随时性、服务随地性、功能简洁性、体验极致性、应用多样性;大数据则实现了来源可溯性、信息可得性、数据联通性、分析可行性和反馈及时性。而从“连接”到“联结”的商业关系重构,清晰地体现了技术和社会发展的影响,连接强化、交互化、清晰化、多维化等特征。

从“连接” 到“联结” 的商业关系重构,改变了传统的价值创造模式。基于脆弱、单向、模糊、简单的价值链的商业模式,需要进入到强韧、交互、清晰、复杂的价值网络中去,否则不但无法在当下的市场情境中赢得竞争优势,还可能被无情地淘汰。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