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博物馆建成后首展的珍贵影像 争相目睹各地镇馆之宝
1958年8月的,国家决定在天安门广场东侧建立中国历史博物馆和中国革命博物馆(国家博物馆的前身)。
当时为了《中国通史陈列》工作除了中国历史博物馆的工作人员外,还云集了当时国内历史界的知名专家一起进行研究。
这里面有郭沫若、范文澜、翦伯赞、夏鼐、商承柞、邓广铭、闫文儒、贾兰坡、郭宝钧、安志敏、苏秉琦、王毓铨,可以说每一个都是大咖级的存在。
中国历史博物馆和中国革命博物馆大楼在1959年8月31日竣工建成,前后仅用了293个工作日。大楼总建筑面积65152平米,高26.5米。
除了专家学者大力支持以外,还从全国各地上百家单位征调文物前往中国历史博物馆用于布展陈列。
就是从这时开始,许多地方博物馆不但库存文物被征调来了中国历史博物馆,就是连原本放在展厅内的镇馆之宝也从此离开了原本的展馆,搬进了中国历史博物馆的橱窗。
经过全国的支援和努力,最终在1959年10月2日《中国通史陈列》预展正式与国人见面。
展览推出后在但是社会上引起了强烈的反响,轰动一时,大批的市民排队前往参观。
因为以博物馆陈列的形式,系统的向人们展示中国历史,是第一次,而且还是云集了这么多名家大咖打造出来的精品之作,是当时中国历史科研成就的最高水平。
展览中还有着许多人们过去只是听说,根本没想到能亲眼看到的国宝级文物。
《中国通史陈列》预展从1959年10月一直持续到了1961年7月1日,正式对外开放。
在此期间,中国历史博物馆成为了各省市来京群众,海内外华侨,国外来宾进京必须去的打卡之地。
到1962年7月1日,《中国通史陈列》公开展出时,展览面积已经达到了8000平米,展出文物多达8434件。
在随后的岁月里,同在一座大楼内的中国历史博物馆和中国革命博物馆几度分分合合,最终在2003年合并成为了我们今天的国家博物馆。
1959年开始预展的《中国通史陈列》也成为了世界上独一无二展示全国历史发展的展览,在世界上也是难得的精品之作。《中国通史陈列》不仅仅是文物展,更是历史陈列,让人们在参观中学习历史,了解历史,欣赏历史。
回复关键字“抗战”看正面战场的艰难历程
抗日战争为什么打得如此艰难?回复关键字“汉奸”看清他们的嘴脸
如果“爱历史”的东西对您胃口,欢迎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