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印:王福厂“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布丁读印栏目去年上半年开始,到年终只读了22方印,随后便被其他事情打断了,现在重新拾起来,希望对篆刻初学者有所助益。

我们在讲篆刻史时讲过,元朱文发展到清末民初,基本可归纳为两大印风:一派是以赵叔孺及其后人这一支,赵先生生于清同治年间,卒于民国三十四年(即1945年),这一派的元朱文以冲刀为主调,风格以圆转柔美为主,主力军除赵叔孺本人外,还有赵的60名学生,其中主要代表是他的四大弟子:陈巨来、方介堪、叶潞渊、沙孟海(沙孟海先生师从多家,简单归于赵叔孺门下似有争议),这一派元朱文成就有多突出不用多说,因为陈巨来对于现代篆刻特别是元朱文的影响之深远有目共睹(现在几乎每谈及元朱文则必须要说陈巨来了)。

(王福厂先生像)

另一支就是王福厂先生和他的后续印人这一支。王福厂先生生于光绪年间的1880年,卒于1960年,基本上算是赵叔孺、吴昌硕大师的同时代人,他还是西泠印社的创始人之一,显然,他当然是印坛大家。你看,我们前段时间讲篆书临习,第一个介绍的样本就是王福厂先生写的《说文部首》。

(王福厂:《说文部首》部分例字)

王福厂先生这一支的刀法起源点在浙派,我们在他的后续作品里还屡次见到仿浙派的作品。比如这一方,双修阁:

(王福厂:双修阁)

在边款里,王先生注明:仿吾乡陈曼生(即陈鸿寿,西泠八家之一)刀法为双修阁主人作,显然,这是一方浙派风格的作品。

我们知道,浙派以切刀立派(上面的赵大师一派是冲刀为主的),这导致王先生这一派的元朱文自然也就苍茫一些,不像赵叔孺一派光洁,甚至可以单独起个名号叫“浙派圆朱文”,切刀的印面特征是线条不光洁、刀痕满满,但王福厂先生的作品整体上却又圆润可观,当然,说到珠圆玉润,肯定不及赵叔孺一脉 ,而说到苍茫有力,可能还要稍胜赵氏一些。由于这一派的元朱文圆柔的外形之下,含着丰富的劲力,如绵里裹铁,因此又有“铁线篆”的称法。平常圈子里经常说的铁线篆,指的是这一派印风。

以上算引子,说今天的主题,今天读一方王福厂先生的印作: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王福厂: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先说第一感觉,圆劲匀净,精工巧致,这几乎是王福厂所有作品给人的第一印象,一如他的书法。再往细了看,能读到更多有用的东西。

一、先说字法。这方印的内容是宋代文豪苏东坡的名作《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的句子,句子的意头很好,“花好月圆人长寿”,一直是人们普遍向往和期盼的,这当然是好句子,但有问题,早期的《说文解字》中并没有收“婵、娟”两个字的篆法,正如王福厂先生在边款里说的:“东坡此句余欲用以作印有年矣,因婵娟二字说文不录,今见新附有之,亟成此印。丁丑之冬福厂”可见先生是早就想把这句话刻入印里的,只是迫于《说文解字》并无“婵娟”二字,所以严格执行小篆字法的王福厂先生一直就没有刻这方印。王福厂对于文字下的功夫,从他的著作《作篆通假校补》即可看出,他是通研了所有常用汉字的篆法的。

(王福厂著韩登安校录的《作篆通假校补》一书)

其实在此之前,文字学已经有了很大的突破,就是在同治十二年(1873年)时,番禺陈昌治依孙星衍刻宋本(清嘉庆本)重刻了《说文解字》(就是后来通行的中华书局版的版本),只是直到1937年,即王福厂先生边款里所说的丁丑年,这个刻本才传到王福厂先生手里(现在的篆刻学习者何其幸运)。

无论何等机缘吧,已近花甲的王福厂先生终于见到了这个刻本(之前他手里的《说文解字》很可能是古本),在这个刻本里,有宋代徐铉加的402个新附字(关于新附字,我们在《说文解字》课程里已经介绍过),而“婵、娟”二字恰在“女”部新附字内,先生很高兴,于是很快就刻了这方印。在他,是“不可一字不安”的严谨,在我们,是又看到了一方字法严谨的好印。

(新版《说文解字》女部的婵娟二字)

二、再说章法。1、中轴对称三四三。这方印的印文有十个字,分成三列,必然有一行是四个字,依照平均分配印面的方法显然不好做到,王福厂先生首先确定了中心对称的布局格局,即采用“三-四-三”的布排方式,中轴对称,使大格局先稳定下来,如图:

(“三-四-三”的总体章法布局)

有人会说,这是因为“久”字和“千”字字形都足够稀疏,但其实我们知道,那个人字,字形也足够稀疏,它并没有被压扁,除了先生要采用中轴对称以外,还有其他考虑。

2、留白。我们知道,朱文印的虚实与白文印恰恰是相反的,它的留白往往是使印面显得空灵透气的做法。这方印即是如此,如果不是保留了“人”字的高度,在透气空灵方面就不能做到与“但”字下方、“千”字下方、“共”字下方等处留白的呼应,试想,如果没有这些留白,这方印会多么透不过气来。留白,是为了透气,也是为了章法上的呼应。

(留白是为了透气,也为了呼应)

3、如何做到中心两字的稳定?元朱文用字,顶顶重要的是接边,因为线条够细,接边往往给线条提供力量上的支撑,使每个字稳定下来。印面十个字,按三四三排列,中间的两个字无边可依,怎么办?王大师的做法:其一,给斜线多的久字找到了支撑点,就是让末笔直接接到了足够厚实稳定的“愿”(这是整个印面最厚实的一个字)字上,“久”字安稳了;其二,“千”字不易处理,好在字形本身有个端端正正的“十”字,大师将这个十字处理得横平竖直,且略略粗于其他线条一丝丝,“千”字也稳定了。如图:

(中间两个字的处理)

有朋友会说,中间四字“长”和“里”也没有接边啊?要知道,这两个字,字形上均有与边框平行的横线条多次排叠(虽有略略上拱,但那是篆书层面的问题了),它们的稳定,在这多重排叠中,已经解决掉了。

4、文字的求异处理。婵娟两字是新附字,问题来了,这两个字有相同的“女”字边,更要命的是,这两个字还紧紧挨着,中间没有可供调整扰动的余地,只好人为求异。于是,先生将两个女字的末笔采用了不同的写法。这处调整并不大,难度也不高,但真做到,是需要烧点心血的。

5、边框。这方印的边框至少有两处可以说:其一,左右两侧的边框,右侧“愿”字因为并没有与边框平行的长线条,为了保证印章格式,不能残断,只能采用轻敲的方式,让其显得苍茫,与左边“婵”字处的残边相呼应,而左边婵字的残边,敢于残断,是因为有婵字女部长线条的视觉效果,既有了透气处,又不致过残“漏气”;其二,左上角与右下角边框的故意内弯。因为没有上手原石,无法确定这是先生因石因势而为还是故意做出来的,但这样的安排,消解了印章的几何属性,使它变“软”了,变“圆”了。由此才构成了一枚方圆结合、方中有圆、圆中有方、虚实相应的“完整”的好作品。如图:

(边框的处理)

三、最后说刀法,体会一下朱白文刀法的差异。我们已经说了,王福厂先生一派的铁钱篆是由浙派刀法衍生而出的,如果我们将印蜕放大,就可以明显看到线条并非一刀冲就,而是每一处都刀痕历历,它是积点成线的做法,是精雕细刻而成的每一根线条,其线形线质的保证,除了娴熟的刀功外,还需要对篆书书法有精到的理解和领悟。

(放大的印蜕)

由此可见,篆书的学习,有多重要。再看一方王福厂先生的白文作品:

(王福厂:夬庐篆籀)

仔细领会一下这个印面,朱白文在“碎切徐进”的过程之中,有何不同之处。显然,一则是去掉不需要的石料,留下想要的字形(朱文);一则是去掉想要的字形处的石料(白文),过程不同,但都是要留下精美雅致的篆书字形,道理是相通的。

(0)

相关推荐

  • “为谁辛苦为谁忙”—《麋研斋印存及福盦印汇》

    "为谁辛苦为谁忙",宋人的这句诗句迁动了无数人的心,这个几乎与我们每个人都息息相关的问题,也成为了中国式的终级哲学命题.而这恰恰也是本帖主人公王福厂先生所创作的一方篆刻作品的内容, ...

  • 我是识字耕田夫,一文读懂王福厂(附作品)

    文/张遴骏 上海自1843年开埠以来,很快成为远东第一大都市,经济的快速发展带来了艺术市场的繁荣.由于紧靠中国传统文化经济繁华区域苏州.杭州和南京,加之上海的文化高度包容.经济繁荣多样和思想自由博洽等 ...

  • 〖金石篆刻〗王福厂篆刻(高清印面原石)

    王福厂(1880-1960),西泠印社创始人之一.初名寿祺,字维季,后更名禔,字福庵,一作福厂.王福厂幼承家学,于文字训诂.诗文,皆富修养.十余岁即以工书法篆刻闻于时,好蓄青田旧石,所藏极富,自称&q ...

  • 王福厂印面

    方寸之间天地宽  金石交合乾坤大 王福厂(1879--1960),字维季,号福厂,现代著名书法家.金石家.浙江杭州人.名褆(读tí),初名寿祺,七十岁后自号持默老人.因喜收集印章,自称印备,室名麋研斋 ...

  • 王福厂”无憀“印欣赏

    王福厂(1880--1960)名禔,初名寿祺,字维季,号福厂,七十岁后自号持默老人.室名麋砚斋.浙江杭州人,近现代著名金石家.清末时与丁辅之.吴石潜.叶为铭创立西泠印社.民国初年至京,任印铸局技正,后 ...

  • 王福厂篆刻原石27品赏析,印面边款多角度高清图,实属难得

    王福厂(1879--1960),字维季,号福厂,现代著名书法家.金石家.浙江杭州人.名褆(读tí),初名寿祺,七十岁后自号持默老人.因喜收集印章,自称印备,室名麋研斋.工书,凡钟鼎.籀隶无不能.清末与 ...

  • “印佣”王福厂de篆刻

    --醉中国的书画印生活方式! 王福厂(1880-1960),西泠印社创始人之一.初名寿祺,字维季,后更名禔,字福庵,一作福厂.王福厂幼承家学,于文字训诂.诗文,皆富修养.十余岁即以工书法篆刻闻于时,好 ...

  • 赏鉴 | “印佣”王福厂de篆刻(高清印面原石)

    王福厂(1880-1960),西泠印社创始人之一.初名寿祺,字维季,后更名禔,字福庵,一作福厂.王福厂幼承家学,于文字训诂.诗文,皆富修养.十余岁即以工书法篆刻闻于时,好蓄青田旧石,所藏极富,自称&q ...

  • 王福厂印面,精品!

    查看篆刻知识技巧 王福厂(1879--1960),字维季,号福厂,现代著名书法家.金石家.浙江杭州人.名褆(读tí),初名寿祺,七十岁后自号持默老人.因喜收集印章,自称印备,室名麋研斋.工书,凡钟鼎. ...

  • 齐白石、王福厂、陈巨来、方介堪等名家为张大千刻的印

    张大千一生用过多少方印章,无法说出一个确切的数字.但据传,大千先生一生用印在3000方左右,为其刻印者,都是名家,比如齐白石.王福厂.陈巨来.方介堪.邓散木等. 由于张大千生前在艺坛的尊崇地位,很多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