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一场失败的活动引发的“自我救赎” | 社工说
大多数同工看到这个题目肯定在想,活动失利而已,社工做活动有些不完美也是很正常的,没有必要到“自我救赎”的程度吧,夸张。也许你也会这么想,但是,我觉得“自我救赎”这个词恰到好处!
我是完美主义,特别是在工作上,在学校也曾担任过社工团队的负责人,学姐学长们这么评价我“尽心尽力,尽善尽美”,我对自己要求严格,对团队成员也要求严格,我想把团队的活动和管理做到最好!也许是因为在学校有过锻炼,所以工作之后也处处积极,事事尽力做好,很快得到总干事的赏识和重用,成为一个新项目的项目主任。
也许读到这里,大家可能会觉得很不错嘛,自己努力、恰逢伯乐、大有可为!在此次活动前我也是这么认为的。但是,庆幸有这次的活动——大型的、从没接触过的、不成功的,才给了我这个“自我救赎”的机会!让我了解到自己的思想偏差在哪里,与优秀同工的差距在哪里,努力的方向在哪里。
1
年轻是把双刃剑。足够的激情,工作的热情,满腔的热血,想干一番事业的雄心壮志,都是年轻人的资本和优势!在于我,同样拥有,也许更甚!但是我的理想主义,些许自负,是此次活动失败的主要原因。原想着自己也是经历过大场面的人,对于此次授牌仪式+母亲节活动自己努力一下也是可以驾驭的。虽然向几位同工请教此类大型活动的注意事项,也没有事事询问。
一心认为社区环境很好,活动场地上的人群很集中,只要音乐一响,附近的居民自然会闻声而来,会自动参加活动,会主动扫码进微信群。天时地利人和,活动自然没太大的问题。却没考虑到小广场上的人大多为老年人,微信使用率很低,整个活动下来加入者甚少,自然我们的活动中的第一个目标没达到!
2
原以为资历浅 ≠ 能力不足,现在觉得资历浅 = 经验不足 ≈ 能力不足。起初在做项目主任前,自己也犹豫过刚入行不久,能不能承担起大任,心中有一个声音“资历虽浅,不代表你的能力不足,你可以比别人更努力,你可以的”,犹豫过后,还是毅然决然地挑起这个担子。
第一个挑战来临了,从来没跟购买方领导接触过的我,在授牌仪式的主持上,细节把控不足,不知道哪些地方需要注意,不清楚哪些细节是致命的。导致活动现场冷清,领导心中郁闷,总干事脸上无光。这自然是资历浅致使的经验不足,在活动开展时外化为能力不足。经验不足不可怕,但是不知道自己哪个方面的经验不足就及其被动了。
3
团队就是力量。也许是我的分工的确有问题,没有强制要求团队成员把策划从头到尾熟悉透,导致在现场布置的时候每个环节都要自己去确定和协调。也许是觉得组员做的不放心,写完的策划,会再修改,改着改着就成自己的任务了;编辑文档,编完之后会再确认再解说,说着说着也成自己的任务了。
也许我对员工自治没有贯彻实施,也许是并未真正理解透。还记得不久前在“社工观察”中一篇文章下面留言:作为一个团队,分工协作的效果会比一个人单干要好的多。我不否认你是想让团队更好,但是也要在自己努力的时候,给团队成员指引努力的方向;自己进步的同时也要带领团队其他成员一起进步!现在想想真是可笑,语言上的巨人,行动上的矮子!
4
走再远的路,不如找对路的方向。最初的母亲节活动被一步步扩展为授牌仪式时,时间已经仅剩两天了,在接下来的两天一夜中,一顿饭,两个小时的睡眠,支撑我到做完活动,紧接着通讯稿撰写、资料整理、工作总结反思,又熬到半夜。可是回想起前四天的准备,到活动完成,虽然链接到了三个新的合作资源,但是达到的成效远远与付出不成正比。
忽然想到朋友圈经常见到的一句话“别再说你努力,你那只是瞎忙”,不自觉得脸色发红发烫。对呀,如果剩下的两天我把没有接触过的主持、授牌等自己最不擅长的种种细节都向同工或社区主任请教清楚,而不是熬夜背诵自己写的并不恰当的主持稿,也不辜负漫漫长夜对我的陪伴了。所以,不要再瞎努力了,找对路的方向,你才会走很远!
我能想象到想看我笑话的人现在的表情,我不怕别人把我当笑话,更不屑与之争辩或为自己辩解,错了就是错了,不完美就是不完美,我能承受失败带来的结果,也能为了团队更好付出更多的努力!也许此次活动有委屈、有想要放弃的念头,但是还是要感谢这次活动,感谢我的不完美,给了自己一次“自我救赎”的机会!仍然坚信“艰苦时刻,我知道成长的机会又来了!”
未经授权转载的文章将不能完整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