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定节松髓饱满,心无所住向自由

练功场中,久违的热闹场景,因轩源的到来而再现。明昊、敏和、诗婕,唐越、阿辉几个已在场中。

待伟城、小明、大梁、青青也到了,集队打拳,轩源在一旁看着,不时在队列中穿插,个别指点。

天空飘洒下雨点, 扰不动场中的一片宁静。瓦色的六边地砖渐被雨点打湿,也将回忆濡染:流淌的岁月,伴着欢笑和汗滴,清风和雨水,渗进这方小天地里……

雨下得大了,众人也收了功,转移到公园长廊。

轩源待大家安定下来,开门见山:“上次我说小明,打拳缺乏意境。这次看他,是有进步了,但还是有些什么地方不对头。我也看了大家的,发现有几个普遍存在的问题。”

“大家对拳,心态上都能很安静地去打,去享受这个过程,精神也饱满,这是好的地方,要继续保持。”

“但是树欲静而风不止,总是有些不自觉的动,或者为了表现某种心意的动。归根到底,就是你们的骨头动了。”

“人体的骨头,有两百多块,像积木一样把我们的躯体搭建起来。打拳或推手,骨是不能乱动的。我们见到它动,只是因它随外缘而动,是无为的动,是随顺自然的。不是为了展现什么,或者取得什么而动的。”

“如果有一块骨头自己动了,就动摇了身架,整个身体框架就解体了。”

“几个最明显的地方,一是肘部动了。肘部是人体一个大关节,本就容易动的。打拳时因肘动,而有动作夸张,亮肘的现象。”

“还有一个容易动的地方,就是大椎。小明、兴隆,你俩都有这个问题。靠就靠,不要歪歪脖子再靠,或者前弓就前弓,下巴不要仰起,一仰就动了大椎。”

“再则是肩部动了。唐越,这点你要注意一下。轴旋四十五度正身后,肩、胯都在正位,不要偏离一点点,那就抢肩了。”

“腰椎也有动,最明显在坐步时,命门这里会不由自主地折一折。明昊你过来摸着我的腰,在弓变坐的过程中,腰椎有没有动的?”

明昊手按在轩源后腰上,旁人也从他们二人的状态上,看到轩源的腰部是没有弯折没有起伏的。

“兴隆,你还有一个问题,是膻中,即是胸椎动了。往往是前弓展指时就有这个问题。不要用形相去找那气贴背,一动就自己出卖自己了!”

“尾骨也不动的,尾骨意松落地,不要前翻后翘。”

“大家也就清楚,整条脊椎,颈椎、胸椎、腰椎、尾骶骨,都不动的!”

“胯部,是上下盘联结的关键枢纽,大结构,车架子,更不能动!我也说过多次,不要摆胯。现在大家基本没有摆胯了,但还有一些不由自主的动在其中。要记住,所有的动作,都是骨头定着去动的!”

“小余,你则是腿骨动了,所以你就会腿抖。你看我搂膝拗步,轴转四十五度时,虚脚依然安定在原位的!不要轴旋四十虚脚就无主之地似的被牵扯乱动了。”

“关于骨头不能主动妄动,就简单说到这。总而言之,就是骨要定。”

“骨定了,骨与骨之间的关节,所有的大小关节,无论静止还是运动,都没有压迫,都是打开的,都是松的!就如颅骨的几块缝隙,也要松开它!”

“肩窝、胯窝也要松开它。我和你摸手,我是先松开了我自己,松开了才能合呀!外三合内三合,前提要与天地合。你们现在往往是自以为松了,自以为合了。但那只是在形相上,没有开的合,合死了。”

“难松的关节,上面讲骨定时,那些易动的部位都是!”

“最后一点,是髓满。即每个骨头中间,是空的。什么去填满它呢?就是让轻呀、松呀、光呀等等这些信息,充满骨髓。”

“一言以蔽之,就是骨定,节松,髓满。如此,方能调整打拳、推手的状态!状态对了,技术才发挥作用。我一直少讲八法,多讲五门。五门以中定为要,中定就是我们需要了解和达到的状态,没有这个,终是竹篮打水一场空的。”

“中定是前后、进退、顾盼、上下四个法门的综合,委中是枢纽站。在前后、左右等的运动过程中,委中弹开,完成弓坐步的虚实转换。注意,是委中弹开,不是撑开!这就是所谓的基础。”

“委中是百筋之枢纽,委中弹开,方能拉筋。比如展指立掌,不能只在掌上用功,而是由委中弹开的势能经掌传导出去,为展指突掌。”

“与委中弹开对应的,就是曲池要曲,不能直!如果手臂撑直了,展指就展不开,或者肌肉紧张用力了。但是但是,注意注意,肘部是曲中有直意,曲中有张意!也是打开的!体现出一种活意的!”

便让伟城上前,推手以示。

“你们观察一下,我所有的关节都是打开,没有锁死的。一旦听到对方有锁死的地方,我也不是马上就拿对方的,是听着对方,再虚一虚,或再松一松,才拿发对方的。这些技术处理,如果你没有中定的状态,没有身心收于一丹的能力,是模仿不出来的。那些靠技法手法拿发对方的,是研究胜负之术,不是研究太极之道,大家一定要清晰脚下的路,指向何方!”

伟城全力以赴,轩源看似被动,却是气定神闲,在轻描淡写间就转换了空间,伟城被轩源或拎或提或发,轻轻巧巧的。

小珠因新近对丹联中节有所体会,因而注意力在观察轩源委中与曲池的弹、张与展指的同步关联。展指只是能量通道,形式表达,通贯全身。

并在轩源与伟城推手中按摸着轩源的委中,感受委中在进退之间的变化。

继而轩源让小珠推手感受。小珠近来又有“虚为用”的感悟,与轩源推手那么多次,小珠第一次感觉到轩源用虚脚委中接着自己的来势而走。

这个发现,让小珠兴奋起来,忙拉着兴隆到一边试验。

当兴隆用身接小珠的来势,小珠可听到他有很多硬点实点。而当兴隆尝试用虚脚委中接,他的身上则平静无妄,且他对小珠的来去也听得明白。

兴隆对这个感觉很受用,很高兴,说找到委中与涌泉的关系了。

而轩源指导他展指的问题,他也似有所悟,心怀喜悦。大家一起午饭时,兴隆几次主动与轩源碰杯,感谢轩源的指点。

小珠看着眼前的兴隆,说不出高不高兴,他的情绪像高山上的天气,一时晴空一时雨,小珠已不知多少次,眼见晴空突响霹雳,平湖转眼翻波。拳路实是心路,舍心逐浪奈何?

日常练拳,委中弹开和虚脚委中的接意,让小珠打拳时更加稳定,更加灵活,体感有了一次增强。对虚脚的理解和应用,则解放了弓坐步。小珠渐清晰了一条思路:

弓坐步中,由实脚(桩脚)去说明丹粘实脚涌泉,涌泉粘丹,丹悬全身;虚实分清,大虚大实,这是第一步。

说实脚,是为了能把虚脚虚净。虚脚虚净的作用,是能生发,能变换,能引导。不是僵化地、教条地弓坐步,分虚实。

再以曲池与委中的呼应,上下一身的周流感觉,两脚虚实转换,步活如轮转的感觉很真实,而不是只存在于头脑中的想象。

通过对弓坐步的进一步理解,和体感积累,真如轩源所说的:太极无小事。每一点小小的进步,都是自己生命空间的一次大大的拓展。争取自由,渐渐成为隐于其中的线脉。

而半年多来不断整理的学拳笔记,视频记录,小珠不断重温着过去的历程,在旧事中发现许多当时没感受的火花。

去年年聚上,有问:如何理解“心无所住而生其心”?

轩源干脆明朗地回答:“我上山、下山这个过程,有没有停住?生,是活心;不生,是死心!”

生机、生发、生命、生活……生,才是生而为人的追求,夸父追日,何尝不是这种追求的一种诠释?

于是,“委中弹”与“心无所住”,又联系到一起了。

“是的,今天我所有的理解,只是我今天的理解,不能执于此停于此,才是青春的,活力的!”

这个思悟,让小珠很高兴。但见兴隆在身边刷着手机,小珠问他,可有看她刚整理好发上空间的年聚录?

兴隆淡淡地过:“看了一下图片……”

略一沉吟,又道:“那次年聚,我觉得受到排斥……”

小珠轻叹一口气,自对自说:“刚说到'心无所住’,便见'住’了。他会不会'住’在这个结上出不来?不知道!”

编辑视频中,倒是看到轩源不时地提醒兴隆注意展指的问题,锁肩的问题,又与他推手示演……

小珠看到的这些,只是“我所见,我所以为”的。

兴隆接收到的是“不受人喜,不待见”,是他所见,他所以为的。

谁对谁错?因为各自的立场,所说的都是我见的定义,都是假是妄。而轩源的真身、本体、本相,除了天地师这三者一体,又有谁能传得真说得正?

争论,便是笑话了。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