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蒲溪梯田村:一个美丽如画的地方
地处辰溪边陲的上蒲溪瑶族乡梯田村山水秀美,人杰地灵,四周浑然天成的等高线一样的梯田环绕,构成了一幅绝美的胜景让人陶醉于瑶乡的山川之间。2019年,梯田村正是在依山傍水,阳光充沛,空气清晰,气温适宜,植被生长繁茂,优越自然条件和如诗如画的秀美山川的加持下,与宝树坪,茂兰冲,当峰携手入选了中国传统村落名单。
梯田村村落包括温溪、排子坡两个自然村,居处于罗峰的半山之中,村庄总面积约180亩。其北与罗子山瑶族乡接界,东与溆浦县相接,距离上蒲溪乡政府驻地约5公里,大约10分钟车程;连接县道X030,距离辰溪县城约80公里,大约2小时车程。
梯田村选址于罗子山山脉的坡地上,是典型的“依山而建”型村落。这样的选址既体现了先人适应自然与社会环境的智慧,也是农耕文明发展的必然选择。在古时特殊的历史条件下做出这样的选址,一是山高林密,适于隐藏抵御外侵利于家族生存;二是山坡之上,梯田铺展,阳光充沛,便于开垦农田种养,对村落的生存发展提供良好天然条件;三是古时先祖们对风水选择的笃信,寻龙而来,营生而居。数百年来,繁衍生息于梯田之中。
依山而建的梯田村,村寨整体处于山林的环抱之下。生态环境优良,植被种类丰富。百亩梯田散布于山峦之上,美不胜收。山、水、田、寨和谐共生,梯田、石板小道、山林、院落构成了丰富的结构肌理、农田肌理。村落借用石板、砌墙、建筑与建筑之间的留白、自然环境等构成丰富的街巷空间序列。不仅解决地势高,地形复杂不平的问题,又起到防火、通行、采光、通风、防雨水冲刷作用,体现审美与舒适相结合的传统居住理念。
村落一排排整齐划一的建筑,依山就势沿着山岭的等高线分布,木质穿斗结构、青瓦盖顶的瑶乡特色的木楼古色古香,规模较大,数百年来保存完好无缺。尤其是极具智慧的排水系统是梯田村先人留下的宝贵财富。从村落布局来看,依山而建的村落非常重视排水,从梯田村的排水系统的修建情况来看,沟渠户户相通,分支合理,明暗兼备,生生不息。
梯田村的自然风光得天独厚,而其厚重的历史文化更是独树一帜。
梯田村的温溪曾是罗子山战斗的主战场。1949年,辰溪“三·五”匪变后,共产党员肖洪量、米庆轩打入张玉琳部,组建革命武装。同年7月,肖洪量将所属大队200余人枪拉上龙头庵脱离张玉琳控制,成立“湖南人民解放军湘西纵队”。张玉琳得悉后,命石玉湘、刘华峰率匪众2000余人前往追击。8月3日,陈策、肖洪量等率部转移,张玉琳匪部追至罗子山。5日凌晨,双方在温溪后山交火,“湘西纵队”指战员得到瑶族同胞的支援,利用山高峰险的有利地势地形沉着应战,战斗12小时,打退匪敌十余次进攻,最后突出重围,转移到溆浦龙潭。
梯田村仍保留着舞虫灯传统,这可能是瑶乡仅有的少数几个村落之一。 舞虫灯,是当地瑶民祈求丰收一种习俗。“虫灯”的形状和结构与人们所熟知的“龙灯”基本相似,但灯头是一只由竹片和红纸编制的雄鸡头,灯尾是鸡尾,寓意是雄鸡啄百虫,消灾除害。每当田栽了,禾苗长好了,虫害也开始了。这时,村民就会用竹篾扎好“虫灯”,祭拜神灵,然后由十余位年轻体壮的男子挥舞“虫灯”,在田坎上来回穿梭,齐声吆喝,意在赶出害虫,让鸡啄吃。
“穷在路边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在这改革开放的浪潮中,梯田村仍然保留了最为厚重的民族特色文化,其价值是无法衡量的。在看得见的明天,村里供俸着的高坡大王庙,四官庙的诸神们,必然会为梯田村保留的舞草把子灯,打鼓栽田,踩高跷等等传统文化招来远处亲人的围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