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块木头能有多少种打开方式?鲁班枕给你答案

一块木头能有多少种打开方式?鲁班枕给你答案

齐鲁网·闪电新闻12月28日讯 一块四方平直的木板,一双独具匠心的巧手,经过画线、切割、凿锯、打磨等几十道工序,一个折叠自如的鲁班枕便呈现在眼前了。因其为一块木料所制,故又将鲁班枕称为“一块料”,上下翻覆间,左右穿插中,彰显匠人匠心。如此慧心巧思,可谓中国匠人积淀千年的智慧结晶,而这一巧夺天工的文化瑰宝就出自桥氏木作第五代传承人乔一兵之手。在他手中的鲁班枕,有棱有角却不锋芒毕露,朴实无华却也蕴藏哲思,一如制作者、传承人乔一兵一样,耐人寻味。

缘起

“一块料”技艺始于一张旧图纸

“我是乔一兵,我的父亲是木匠,小时候都是我坐在一边看父亲做鲁班枕,那时候就把它当玩具,觉得这就是家里常用的‘一块料家具’而已。”乔一兵解释道,一整块木头通过锯、凿、打磨,不用任何连接件,就能制作成家具,家里的桌、椅、案、床都像鲁班枕一样是榫卯结构的,老一辈将其称为“一块料家具”。时隔多年,乔一兵照着父亲画的老图纸制作出了鲁班枕,瞬间勾起了童年的回忆。“我那会儿就是出于好奇,在父亲的指导下很快就学会了制作鲁班枕。”可随着自己的“出师”,这项老手艺在乔一兵眼中就没那么新奇了,故而作罢,就此搁置。

2014年,乔一兵在做陶烧窑锯木头时锯伤了手,回父母家养伤期间,他看到80多岁的老父亲在阳台上对着木料又锯又凿,过去一瞧,原来是父亲在做鲁班枕。仔细端详,发现一些制作细节与老图纸略有差异,他越看越觉得有趣,循着里面的门道,从此开始深究鲁班枕。

传承

俗名“瞎掰”彰显榫卯巧思

谈及鲁班枕,乔一兵眼中闪着光。他一边拿起一块鲁班枕展开放平,一边介绍起这“一块料”的其中奥秘。

据传,鲁班枕是2500多年前的工匠精神的代表、创新发明的代表、春秋战国诸子百家之一的公输子鲁班发明的,被誉为中国古代木匠最高技艺和智慧的体现。“鲁班枕的原材就是这么一块简单的木头,通过简单的凿、锯等工具设计制作,把原本是一块六面体的整木变成了一件120多个面,由四组木片两两相连却不能拆分。”乔一兵把玩着手中的鲁班枕,只见其展开后面与面的接触严丝合缝,形成一个统一完整、折叠收放自如的枕头或凳子,看着它如此精巧,难以置信它原来是由一块木头抠的,没有一颗钉子任何胶粘,也不像传统常见榫卯由两块插接,用语言和图片很难表述它结构设计上的神奇。

当你手拿着实物仔细观察研究它是如何制作而成时,一定会被古人利用最简单的工具,利用木头的自身设计制作成的自然关节、轴,从而让木头“自立自强”的智慧技艺所折服,因便于携带,用于古人休憩,路途中累了当凳子,困了当枕头,因而得此学名“鲁班枕”“鲁班凳”。

“其实,鲁班枕还有一个俗称叫‘瞎掰’,这俩字乍一听不像好话,有吹牛的意思,但鲁班枕不就是完成了不可能完成的事吗?”鲁班枕做工精细复杂,以缺补缺,卯为阴,榫为阳,“瞎掰”,看似简单却遵循了自然万物不变的法则,那就是阴阳结合,相生共融。乔一兵说,鲁班枕被称为“瞎掰”还有一层含义,就是怎么掰都掰不坏,“就算你闭着眼睛掰也坏不了。”用的时候用手掰开,不用的时候折叠起来,相当方便。

感悟

传统工艺悟出思想内涵

“榫卯反映阴阳,而阴阳的核心正如我们国家如今所提倡的平衡、和谐,把对立矛盾的事物有机地合为一体,变得更加稳固、和谐。”对于鲁班枕的设计构思,乔一兵有着自己的心得体会,他演示着手中的鲁班枕,“把它合成一体,奇偶数两组关节档口的中线各往后让三厘,各退三分,会让鲁班枕更稳固,衔接处更严丝合缝,退避三舍是为了更好地结合,这也体现了我国传统文化里中庸中和的思想理念。”

“你看,鲁班枕本是一块整木,然后拆折成两块,三块,一层一层,由简入繁,最后又归为一个整体。”乔一兵称,鲁班枕的设计制作有着自身的文化思想根源,传说鲁班发明制作了鲁班枕之后,百姓们排起了长队纷纷上门求购,原因是鲁班枕能旺子孙、旺财富,因此鲁班枕的构成也就来源于道家思想“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如同我们的国家民族,几千年走来不断的发展壮大。

“鲁班枕掰开之后可见汉字中的‘天’字,上为天,下为地,中间为人,人在天地之间,与万物融为一体,就是天人合一的思想。”在乔一兵的解释中,哪怕一个外行人看不懂其中门道,也对鲁班枕肃然起敬。别看它只是一个小物件,却凝结着我们祖先的智慧,体现出平衡和谐、和合共生、和而不同、求同存异,阴阳五行、谦和避让、中庸中和、天人合一等诸多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理念。

鲁班枕彰显着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精髓的和合文化,在现代社会的发展中仍有着积极的意义,象征着“和合、和谐、和平”。“我现在一方面将鲁班枕的工艺用于更多创新产品,制作出更多元的鲁班枕衍生品,另一方面也把手工鲁班枕定义为收藏品,做得更细致精美。”

闪电新闻记者 于娇 张雪  报道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