坤鹏论:什么是修辞学?(中)
只要是做事,做长久的事,做正大光明的事,都该是德为先,因为我们所做的绝大部分事与人、与社会密切相关,而德呢,它是人类社会潜移默化中定下的最高规范,不仅高于法律,而且威力更为巨大,想想众口铄金,积毁销骨这个成语吧,所以,不遵循道德做事,最终都要被社会惩罚,甚至是消灭。
——坤鹏论
我特别庆幸的是,不仅系统地学习到了高尔吉亚的三大命题、逻辑推理以及他对人类语言那番振聋发聩的卓越见解。
实话说,后世那么多哲学家,对于语言的理解之深很少有超越他的。
而且,通过他坤鹏论又打开了修辞学的大门。
一、修辞学发展简史——伊索克拉底和“德为先”
在修辞学历史中,伊索克拉底是极为重要的过渡人物,深究下来,其重要程度远远超过“过渡”二字。
他出生于没落的雅典望族家庭,生于公元前436年,卒于公元前338年。
他被誉为古希腊时代后期著名的教育家,修辞学家、哲学家以及政治家。
伊索克拉底是普罗泰哥拉和高尔吉亚的学生,主要跟随高尔吉亚学习修辞学,和苏格拉底也有师生关系。
他为后来的修辞学指明了一个重要方向,那就是,为培养德才兼备的国家栋梁之才而努力!
可以说,他自己的一生都在为培养有智慧的人,以及为希腊民族繁荣即泛希腊主义而奋斗。
伊索克拉底的人品历史公认——正义、德行高尚。
所以,他还得了美德大师的光荣称号。
而且他也是知行合一的典范,切切实实地将自己的写作和演说基本都应用于公众事务中,比如替人做法庭辩护或者发表激发希腊民族爱国斗志的演讲。
他所处的时代恰逢辉煌的雅典城邦正在走向衰败,内部政治腐败,外部战争不断,典型的内忧外患,伊索克拉底便经常通过各种爱国、正义演说给雅典公民打气,并希望重建雅典甚至希腊民族的繁荣。
在教育方面,经过他教育的年轻人中不少成为了集美德和智慧于一身,堪称名副其实的完人。
比如:提谟修斯、埃瓦戈拉斯、塞奥彭普斯、尼克莱斯等大批优秀且有名望的人物。
他们通过学习和实践,发表正义的、有利于民族繁荣的演说,进而获得至高荣誉,最终为政治服务。
伊索克拉底将他的教育体系称为修辞哲学,认为只有接受过这一教育的人才有机会成为真正的哲人、智者。
显然,他希望借此集哲学与智者的优点于一身,特别是想与当时的智者派撇清关系。
他也因此受到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人的抨击,认为那仅仅是修辞学的教育,并不能称作哲学,其培养出的年轻人更不可能是哲人。
他们甚至认为伊索克拉底的修辞教育误导了年轻人,让他们一味追求演说蛊惑民心,从而分辨不出什么是修辞学,什么是哲学。
而伊索克拉底所认为的哲学确实更为实用主义,他曾这样解释道:
“哲学不是那种按人的天性去获得某种让我们明确知道该如何言行的科学,我认为人之所以能够明智,在于大多数时候能够运用自己的能力达到最好的阶段,哲学家就是那些从事能使自己最为快速地得到这种洞察力的研究之人。”
柏拉图在《裴多篇》中批判伊索克拉底的哲学是“并非通俗意义上的哲学,无视何为纯粹的知识,无法应用于生活,只为追求成功而使用的方法。”
但是,伊索克拉底在修辞学、雄辩艺术对政治的贡献等专业方面,得到了同时代以及后世学者的一致肯定。
柏拉图称赞道:“伊索克拉底在雄辩、演说上超越了吕西亚斯。”
后世的西塞罗则将他的修辞术与亚里士多德进行比较,并在《论演说家》写道:“伊索克拉底及其学生都是大演说家,亚里士多德却在散文中禁用诗句,只讲究数量。”
在西塞罗看来,所有的文学技巧运用在演说中都是为了使表达更具有逻辑性,为了吸引听众并传播重要内容,每一次演说都不能忽视真理,这些伊索克拉底都做到了。
如今流传下来的伊索克拉底的作品大约30部左右,主要是关于修辞教育的演讲词、法庭辩护词、对希腊社会诸多英雄以及天神的颂词,还有一些写给学生和当时社会有影响力的人物的信件。
伊索克拉底在大约公元前393年左右的时间创办了修辞学园,被学界列为第一所修辞学校,比柏拉图开办的学园还要早。
伊索克拉底认为,要成为一个优秀的修辞学家、演说家,就要不仅能“写”,还能“说”,成功的三个硬性必备条件是:天赋、教育和实践。
而天赋中除了演讲需要的具有沉着思考、口齿清晰、表达有条理且准确传播信息等能力外,他认为最最重要的是具备崇高的美德。
因为发表言论要以有价值为基础,言论的有价值就是传播正确的、有意义的观点,而这样观点的根基则在于人的美德。
所以,在他看来,雄辩是德行和智慧的产物。
不过,伊索克拉底认为美德是天生的,后天是学不来的,后天能做到的就是激发天生的美德并完善它。
对于实践,他最重要的主张就是精神实践——有深度的思考和正确的表达。
正如有人所说:“只有会思考的灵魂才懂得如何应用语言进行表达。”
伊索克拉底指出,一个有价值的演说往往源于有价值的思考,只有不断思考、不断追求世间真理才有动力和欲望把一切正确、公正、有深度、有哲理的信息通过语言传播给大众。
也就是说,演说家不仅思想境界要高,同时要去感染和吸引同样有高境界以及想要提高境界的人。
总结下来,伊索克拉底所给出的优秀演说家的成长历程应该是这样的路径:
首先,必须要有天生的善德做根基,同时还要具备演讲方面的天赋;
其次,要不断学习完善修辞术和雄辩术知识;
再次,通过深度思考探寻真善美;
然后,利用写作和演说将其传播给雅典甚至希腊民众;
最终,获得无限的荣誉,服务于城邦和希腊民族。
这种以从政为目的的教育思想,和中国的“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类似。
当然,它里面还包含有伦理的引导,伊索克拉底所谓的“完人”——完美之人,与孔子的“君子”如出一辙。
虽然伊索克拉底不如同时代的柏拉图等人有名,但是,他的教育理念及模式被包括西塞罗在内的众多追随者积极效仿,从而影响了整个欧洲,进而影响了整个世界,一直影响至今。
其中包括:
第一,德才兼备,德为先,美德是基础,德不行,修辞的技艺再强也不可能成为优秀的演说家。
只要是做事,做长久的事,做正大光明的事,都该是德为先,因为我们所做的绝大部分事与人、与社会密切相关,而德呢,它是人类社会潜移默化中定下的最高规范,不仅高于法律,而且威力更为巨大,想想众口铄金,积毁销骨这个成语吧,所以,不遵循道德做事,最终都要被社会惩罚,甚至是消灭。
第二,用现在的话来说,伊索克拉底倡导素质教育,甚至是精英教育,从学生的天赋就开始过筛子,他的学生是真正的,甚至超越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多好学生”。
第三,对于哲学与修辞学的争论,采取了回避策略,直接将哲学变成了修辞学的依附者,后来西塞罗也一样,并实现了哲学与修辞学的初步平稳和解。
显而易见,伊索克拉底尽其最大努力摒弃之前智者派的唯利是图,使自己和自己培养出来的人有别于那些“毫无顾忌自我吹捧,无视真理,假装探寻真理,用谎言欺骗年轻人”的人,努力将修辞学引向了光明正道,因此说他是修辞学承前启后的重要过渡人物是非常恰当的。
另外,他的政治思想也深刻地影响了当时的柏拉图。
二、修辞学发展简史——亚里斯多德和《修辞学》
客观讲,修辞学是从智者派坚决的反对者亚里士多德那里发展起来的。
虽然亚里斯多德延续了苏格拉底、柏拉图对于修辞学的批判观念。
但是,比老师柏拉图理性的他在批评智者派的同时,不仅认识到修辞学的工具性,更认识到了修辞学的意义,并写了《修辞学》一书,将其建立成系统性的学科。
他认为自己能够翻转柏拉图对修辞学带有毁灭性的批判,使其变成有利的东西。
“修辞学是有用的,因为真理和正义自然要比其反面更强,以至于,如果法律裁决不能正确地表明这一点,那么真理和正义必然被其反面击败,这种局面应该受到谴责。”
亚里士多德将修辞学定义为一门综合性的学科,以说服力为中心,同时包含了听众分析、思路组织以及文体布局等各种沟通技能。
他认为,说服应该是以理性说服为中心,但是,听众不一定能够完全理解演说或辩论中的科学或逻辑论据,这种情况下,就应该加强说服性语言和技巧。
也就是说,修辞学的主要作用还是用来普及、交流真理。
同时,亚里士多德也认同,智者派个个都是修辞学的大师,不想被他们欺骗,就得懂得和使用他们的武器——修辞学。
《修辞学》这本书流行了两千多年,是后世修辞学家的主要参考资料,在二十世纪早期依然是大学的必修课程。
自亚里士多德以后,修辞学终于得到正名,人们开始认可它就像辩证法一样,是一门严肃的技艺,也具有高度普遍化特征,两者都要求能够从正反两面论述或论证。
本文由“坤鹏论”原创,未经同意谢绝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