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渡赤水》:电影中的大历史(四)
影片中毛泽东登上娄山关远望,只见苍山如海,残阳如血,在铿锵的音乐声中豪情满怀,《忆秦娥·娄山关》已是呼之欲出。而朱德则倍感沉痛:“一颗九响棒棒的小子弹,就打掉了我们一个参谋长!”朱德说的是红三军团参谋长邓萍。27日黄昏,邓萍在亲临遵义城下用望远镜观察地形时,遭到城上的黔军冷枪狙击而牺牲,年仅27岁。打中邓萍的是一种德国造九响毛瑟步枪,俗称“九响棒棒”,当时西南地区的军阀部队装备较多。邓萍是彭德怀发动平江起义时八位主要助手(即张荣生、黄纯一、黄公略、李力、李光、李灿、贺国中、邓萍)中的唯一幸存者,和彭德怀感情很深。当彭德怀从电话中得知邓萍牺牲时,当即就抑制不住情绪地骂道:“你们都给我往最前线上吧,你们都去死吧!”
事隔31年,庐山落难后的彭德怀被贬往西南担任三线建设副总指挥。他专程来到遵义旧战场,在邓萍牺牲的地方默默悼念了昔日的亲密战友。影片中毛泽东知道邓萍牺牲的消息后,也难过地说:“可惜了,一个多好的同志啊!”邓萍为人刚直敢言,当年因不同意毛泽东的军事部署,当面与其争论,给毛泽东留下了深刻印象。话说彭德怀的部下中有不少人都有这股抗上的硬劲,像黄克诚、彭雪枫、张爱萍、钟伟等,多少怕是受了老首长的熏陶吧。
红军打下遵义后,中央军吴奇伟纵队才姗姗赶到。毛泽东和红军总部决心乘其孤军冒进之机,集中主力将吴部歼灭在遵义以南。红一、三军团自动形成配合,各显战斗风格,红三军团从正面猛攻,红一军团在侧翼奔袭迂回,一举击溃了吴奇伟纵队2个师。影片中高翔率瑞金团奔袭80里直插乌江渡,切断了吴奇伟纵队的后路,为战斗全胜奠定了基础。历史上当红三军团与吴部反复争夺老鸦山制高点时,林彪指挥红一军团直捣吴奇伟在忠庄铺的指挥所,吓得吴奇伟扔下部队带着少数亲随落荒而逃。结果吴部主力失去了指挥,在红一、三军团的猛攻下全线溃败。彭德怀、林彪指挥部队展开勇猛大追击,吴奇伟只率领残部约1个团逃过了乌江,慌乱中斩断江中浮桥,把江北岸的2000多人都扔给红军做了俘虏。
红军各军团密切配合,在5天之内连下桐梓、娄山关、遵义城,击溃、歼灭黔军和中央军2个师又8个团,毙伤敌2400余人,俘敌3000人,并缴获了大批物资装备。这是红军长征以来夺取的最大的一次胜利,一扫湘江血战以来的颓势,不但沉重打击了国民党军的嚣张气焰,也使全军上下重新恢复了自信。影片中毛泽东就高兴地说:“快两年了,想打个胜仗都快想疯喽!”不过,二渡赤水一路转战令红军也付出了很大的代价。以攻坚打得最艰苦的红三军团为例,据彭德怀、杨尚昆在战后向中革军委的报告中称:“三军团在娄山关、石子铺、遵义城及28日老鸦山诸战役中减员很多,需要大量补充方能维持四个团。现十团、十一团每连只能编四个班,十三团可维持原编制,但每连亦只有50~60人,十二团每连尚编五班,各团部及军团参谋处损失惨重,望军委即刻补充,以便继续战斗。”红三军团经过扎西整编还不到20天,充实齐整没多久的建制又变成如此残破,可见这一阶段行军作战的减员之大。
蒋介石对追剿军在遵义大败极为恼火,打电报给薛岳,大骂这是“国军追击以来的奇耻大辱!”3月2日,蒋介石由汉口飞往重庆,亲自策划新的围攻。通过审问抓到的红军俘虏得知,毛泽东已经重新回到了红军领导岗位,这让蒋介石又惊又惧。他发出了亲笔信函和公开命令,严令驻川黔各军不得擅自进退,改取稳扎稳打之势。对于去向未定、行动飘忽的红军,蒋介石又拿出了第五次围剿时的老办法,堡垒推进和重点进攻相结合,勤修碉堡,先立于不败之地,步步压缩红军的机动空间,最后予以包围歼灭。为给部队打气,他在发给各军的电报中称:“残匪西窜是我军围歼的唯一良机,如再不能剿灭,则再无革命军人之资格!”
影片中在二渡赤水之后,毛泽东、周恩来等人一直致力于将滇军东调,使得云南大门敞开,中央红军乘势进军云南,北渡金沙江入川与红四方面军会合。因此,才三渡赤水,摆出再次准备北渡长江的架势,积极调动迷惑敌人。这段描写与真实的历史差距颇大,也说明了影片在编剧构思上还囿于了固有的历史叙述方式。
在取得了遵义大捷的情况下,红军领导集体并没有像影片中那样还一心想着入云南,而是要就地开辟以遵义为中心的川黔滇边根据地,“赤化全贵州”。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在重击了王家烈黔军主力和吴奇伟纵队之后,还要再打几个胜仗,吃掉或重创敌军主力一部,从而粉碎敌人的围剿,为建立根据地赢得时间。因此,马上就面临了要打哪股敌人的问题。当时湘军主力还在东边的湘黔边境,北边是川军郭勋祺部3个旅,王家烈剩下的黔军2个旅摆在遵义西南的打鼓新场一线,中央军吴奇伟纵队残部位于乌江南岸,中央军周浑元纵队已进至遵义西侧的鲁班场一线。群敌之中,毛泽东力主打中央军周浑元纵队,如能成功,薛岳的主力就被打垮了,一时半会再难组织起进攻。而其余的川滇黔军阀,为保存实力都不会积极主动与红军作战,敌人的围剿就等于打破了。
毛泽东的意见得到了政治局扩大会议的通过。如影片中王稼祥唯一一句台词所提议的那样,出于加强和统一作战的需要,中革军委为歼击中央军周浑元纵队而特设了前敌司令部,以朱德为前敌司令员,毛泽东为前敌政治委员。这样,前敌司令部成为了实际上的全军指挥机构。而在朱、毛之间,更以毛泽东的意见为主要决断。当初在遵义会议上,被党内委托在军事上下最后决心的负责人是周恩来,毛泽东是“周恩来同志指挥上的帮助者”。而前敌司令部设立以后,毛泽东的权力得到扩大,向全军统帅的位置更迈进了一步。
然而,在蒋介石的命令之下,周浑元纵队3个师前进非常谨慎,进至鲁班场地区后即开始构筑工事,停步不前。毛泽东指挥红军主力撤出遵义西进,两次部署想寻歼周浑元纵队,都落了空。这时,林彪建议,改打打鼓新场地区的黔军1个旅,这样再打一个胜仗的把握比较大。当时召开了政治局开扩大会议来讨论林彪的建议。与会多数人都想赶快打一个胜仗,因而支持林彪的建议。毛泽东则坚决反对,认为打固守之敌不易,且红军南下需要时间,到时候滇军东调,黔军力量有可能得到加强。一旦打不下来被敌人粘住,旁边的中央军周浑元纵队再加入战斗就坏了。但是不论毛泽东怎么说,都得不到大家的支持。最后毛泽东急了,以辞去前敌政治委员职务相要挟。众人也没客气,不干就不干,举手表决通过了攻打打鼓新场的决定,同时将毛泽东的前敌政治委员职务撤销。
然而毛泽东是何等样人,不屈不挠地争取胜利是他的特点。当晚他就去找了周恩来,再次陈述了自己的意见,以做最后的争取。也巧,周恩来刚得到了情报,说黔军和滇军一部已向打鼓新场增援,形势转向不利,便支持了毛泽东。于是,第二天重新开会,周恩来以最高军事负责者的身份说服了大家,取消了进攻打鼓新场的计划,毛泽东也恢复了职务。
毛泽东后来曾经说过,自己40多岁之前肝火旺,总以为真理在手,对别人针锋相对,不依不饶。这次差点失去来之不易的权力又是一个大教训。经过反思后,毛泽东有意地抑制了自己性格上的弱点,改进了领导方式,更能听得进意见,对同志也更加耐心。由此,毛泽东的领导艺术日臻成熟,一步步迈向众望所归,终于成为了全党的领袖。从遵义会议后到50年代中期的20年间,是他一生中的黄金时期,确实不愧为天才领袖、英雄豪杰。
关注公众号沈听雪之江东子弟,欣赏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