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家萨奇,国际当代艺术最具争议的名字

一直以来,查尔斯·萨奇始终是国际当代艺术世界最具争议的名字。在其一手策划和推动下,“年轻英国艺术家”群体如滚滚洪流在20世纪最后十年震惊并席卷了整个西方当代艺术界,他也随之站到国际当代艺术的风口浪尖,被誉为“定义了英国当代艺术的人”。他如同一只突然入侵的凶猛的大白鲨,在死水微澜般的英国艺术生态中掀起了一阵阵滔天巨浪,凭一己之力改变了英国人曾经保守刻板的审美趣味,改写了英国当代艺术的走向与历史进程。

投资毫无规则可循。鲨鱼可以买,艺术家的排泄物可以买,油画也可以买。世上有一群保存人员,时时都在照顾艺术家认为是艺术的东西。

  ——查尔斯·萨奇

当今最知名的收藏家除了非常有钱,有能力使他们看中的艺术家在市场上变得炙手可热外,几乎没有其他共同点了。他们多数是美国人,有些是欧洲人,少数是俄罗斯人、亚洲人或中东人。有些很出名,有些很神秘。有些把艺术品放进别墅,有些放进美术馆里,有些则堆在仓库中等待转售。名牌收藏家中,最为人熟知,也最有趣的一位,非萨奇莫属。

萨奇是当代艺术的核心人物,也是现代名牌收藏家的原型。他每次出手都能造成话题,并立即为艺术家奠定名声。此外,他还扮演了许多角色。萨奇是皇家美术学院2006年“今日美国”展的策展人、出资人及展品提供者。是他出钱让赫斯特完成他的填充鲨鱼。有人说,萨奇一手打造了赫斯特的艺术假面。

人们形容萨奇是当代最伟大的艺术买家;是伪装成买家的二手画商;是唯一能创造一个艺术运动的收藏家。他对震惊艺术的爱好(还记得“今日美国”展出的作品吗?)为他树立了收藏家品牌。媒体、拍卖公司及收藏家会以“萨奇收藏”、“萨奇拥有”或“萨奇很想要”等字眼来形容一件艺术品或一个艺术家。无论上述哪种说法,都能为艺术品带来附加价值。反之,如果艺术家的作品被贴上“被萨奇退件”或“被萨奇出售”的标签,那下场将十分惨烈。

萨奇的名气高涨还有另一个原因。在和第二任妻子离异后,他娶了 BBC美食节目主持人暨作家、人称“厨房女神”(Domestic Goddess)的奈杰拉·劳森(Nigella Lawson)。劳森陪着萨奇四处搜罗艺术品,她迷人的风采更擦亮了萨奇这块招牌。

涉足当代收藏之前的原始积累

萨奇出名始于1970年,这一年他和弟弟莫里斯(Maurice)创立了萨奇广告公司(Saatchi & Saatchi)。随后,他为英国健康教育局(Health EducationAuthority)制作了一张男子“怀孕”的海报,旁白是:“如果怀孕的人是你,你会更小心吗? ”(Would you be more careful if it was you that got pregnant?) 1979年英国大选期间,萨奇为保守党设计的竞选广告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工人无工作” (Labour isn't wokring,也可以译为“工党失去效用”,一语双关),配套的海报同样著名,画着失业工人排成长龙领取救济的情景。到1986年时,萨奇广告集团已成为全球最大的广告代理商。

艺术记者常写到萨奇出生于伊拉克,父母是西班牙裔犹太人,“萨奇”(sa’atchi)在阿拉伯语中意为商人。但莫里斯澄清,这个姓其实是“简单而醒目的事实能创造极大冲击”(Simple and Arresting Truths Create High Impact)的缩写。用这句话来形容萨奇的广告策略颇为贴切,但他的收藏策略就是另一回事儿了。

收藏品与美术馆

萨奇在1988年参观了赫斯特策划的学生作品展“冻结”。当时他什么都没买,但在1990年买了两个赫斯特的医药柜。同年稍晚,他买下了《一千年》,也就是一群苍蝇扑向腐烂牛头的作品。第二年他预付2.5万英镑给赫斯特,让他购买、运送、处理和装裱那只鲨鱼,即《生者对死者无动于衷》。鲨鱼卖掉后,萨奇开始参观学生展览、艺术学院、艺术工作室及画廊开幕酒会。他用低价大量买下新晋艺术家的作品,有时甚至包下整场展览的展品。一段时间下来,乔普林成为他最常合作的画商。乔普林通过伦敦的白立方画廊代理了赫斯特以及作品被萨奇收藏、展览的其他艺术家。

自1985年起的20年间,萨奇在位于伦敦圣约翰林界线街(Boundary Road, St. John’s Wood)的画廊展示自己的收藏。画廊改建自油漆工厂,内部的纯白空间在当时是首创,现已成为当代艺术展览空间的典型设计。萨奇并未替画廊做太多宣传,他的做法是举办许多奢华的名人派对,让名流注意到这些艺术品,并将其作为他们茶余饭后的话题。许多年轻的英国艺术家从小就在这间画廊耳濡目染,所以他们对艺术的概念也以这里展出的作品为准。在画廊开幕前后,萨奇出版了一套定价80英镑的4册图录:《属于这个时代的艺术:萨奇收藏品》(Art of Our Times, the Saatchi Collection)。在 接下来的15年间,有5本类似的图书陆续出版。

2001年,萨奇将艺术品搬到大伦敦市政厅的市议会旧址开设新画廊。新画廊位于泰特现代美术馆和泰特大英美术馆之间,占地近4000平方米,入口处放了一座提姆·诺布尔(Tim Noble)及苏·韦伯斯特(Sue Webster)创作的心形灯光雕塑,心脏中央被一把血淋淋的匕首笔直穿过。画廊内的阶梯上摆着一辆被赫斯特画上彩色圆点的Mini轿车。其中一个展间摆放了理查德·威尔逊(Richard Wilson)的装置作品《20:50》;在这间注入深度及肩的机油的房间内,参观者走在架高的走道上,看着机油表面映射出的天花板镜像,会产生空间错置感。开幕当晚邀请了900位来宾,行为艺术家斯宾赛·图尼克(Spencer Tunick)找来80位志愿者,让他们赤身裸体地躺在画廊前面的阶梯上迎接贵宾。裸体迎宾及获邀的名人贵宾,使画廊开幕的消息轻松占据隔天所有英国报纸的头版。

开幕首展是赫斯特回顾展。在开幕展之后,萨奇开始展出他大量购置的毕业生作品。新画廊并未采用纯白的装潢风格,而是重现走廊两侧的橡木墙壁和旧市政厅原貌。在这个空间内,每一件艺术品看起来都像主流艺术:赫斯特的鲨鱼;艾敏的《我的床》,她在这张凌乱的床上待了4天想要自杀,床的四周散落着内衣裤和安全套包装袋;奥菲利以大象粪便为创作材料之一的《圣母玛丽亚》(The Holy Virgin Mary)。

当时,泰特现代美术馆也在策划一场赫斯特回顾展,但被萨奇捷足先登。赫斯特原先打算,萨奇的第一场展览比泰特的展览更重 要,但随后在泰特举办的展览中他将展出不同的作品。这个如意算盘被泰特拒绝了,泰特不愿成为接力赛的第二棒。

轰动一时的“感性”展

萨奇向来大方出借他的艺术品供美术馆展览,但常常以展出其他一些作品作为附加条件。1997年9月,他在伦敦的皇家美术学院展出了自己的一部分收藏,举办前文提到的“感性”展。展览中包含40位年轻英国艺术家的122件作品,都选自萨奇当时收藏的3000件艺术品中。萨奇提供 200万英镑的布展费用,换得一手策展与布展的大权。

萨奇插手“感性”展,实际上是一个非常慷慨的举动。皇家美术学院的展览秘书罗森塔尔原本想把柏林的“20世纪艺术展”(Art of the 20th Century)移到英国来,但展品都是当代及概念艺术(人们可能会问:“这是灭火器还是雕塑?”),没有英国厂商愿意赞助。罗森塔尔被迫在最后一刻取消,用“感性”来代替。

“感性”使震惊艺术开始受到人们的关注。展出的作品和展览期间所做的一切宣传只有一个目的:挑起观众的兴趣。这点和萨奇的广告策略倒是十分类似。展览的消息口耳相传,蔓延开来,甚至造就了传统艺展无法企及的热潮。这场展览的参观人次高达28.5万,其中80%是30岁以下的人。这两个统计数字超越了当年英国的任何一场艺展。

在“感性”展中最受关注的作品,也是震惊艺术的极致代表,是马克斯·哈维(Marcus Harvey)的儿童杀手米拉·亨得利(Myra Hindley)的肖像——《米拉》(Myra, 9250px×6750px)。哈维取材自警方的档案照片,用儿童的手掌形状在画布上拼凑出米拉的面貌。展览开幕当天,受害者的家属在场外抗议,劝排队进场的人离开。有两个人还对这幅画丢鸡蛋和泼墨水,迫使馆方将它取下来清理。当画被重新挂上时,外面多了一片透明的塑料挡板,并配备警卫看守。由于《米拉》引发了巨大的争议,据说当时的游客只要对伦敦的出租车司机说“我要去看那场艺术展览”,司机就知道是哪里了。

展览于1999年移至美国布鲁克林博物馆(Brooklyn Museum),这次关注的焦点转移到了奥菲利的《圣母玛丽亚》上。圣母的一边乳房上有一坨象粪,而背景的女子阴部的照片则代表了天使翅膀。纽约市长鲁道夫·朱利亚尼(Rudolph Giuliani)扬言要对博物馆采取抵制措施,引发报纸对言论自由的热烈讨论,反而吸引了更多的人前来一探究竟。赫斯特对朱利亚尼的反应作出了如下评语:“他真是帮了我一个大忙,他帮我在所有价格后面都多加了一个零。”尽管朱利亚尼从未提及赫斯特的作品。

细数萨奇的战绩

当萨奇这样的名牌收藏家买下一位艺术家的作品,在自己的画廊中展示、出借给其他美术馆展览,或是在“今日美国”中展出后,最终的累积效应能同时捧红作品和艺术家本人。每一个阶段都能让收藏品增值。每隔一段时间,萨奇就会卖掉这位艺术家的许多作品,有时成批卖出,而通常都获利颇丰。1992年,他以1.5万英镑购入了一幅萨维尔的画作,2001年以33.4万英镑卖出。他以5000英镑购人的怀特里德的洗手池底座石膏雕塑,1998年12月在伦敦佳士得以13.35万英镑拍出。奥菲利向美国黑人的发型致敬并饰以象粪的作品《Afrodizia》1996年被萨奇以4万英镑购人,2005年以100万美元(当年约合52万英镑)转售给纽约艺术顾问托德·莱文。

继赫斯特的鲨鱼之后,萨奇最广为人知、利润最夸张的交易是马克·奎安(Marc Quinn)的《自我》(Self)。这位艺术家用自己4.5升的冰冻血液铸出一个自己的头像。萨奇于1992年以1.3万英镑买下《自我》,并于2005年以150万英镑转售给一位美国收藏家。关于《自我》,在艺术界有一则广为流传的传说,但纯属虚构。传言是这么说的:萨奇在整修厨房时,冰柜的插头被人拔掉,于是奎安的冰头化成了一摊血水。

1998年12月,萨奇在伦敦佳士得举办了一场艺术品义卖会,将97位yBas艺术家所作的130件艺术品拿出来拍卖。最后,总成交额达到160万英镑,90%的作品被卖出,其中半数的成交价都超过了佳士得原来估计的最高价格。而这些艺术家之前从未有作品在任何公开拍卖会上卖出,这场活动使他们成为最大的受益者,尤其是十几位作品被公共机构买走的艺术家。萨奇将拍卖利润捐给了伦敦4所艺术学院设立奖学金:金史密斯学院、切尔西艺术与设计学院 (ChelseaCollege of Art and Design)、斯莱德艺术学院(Slade School of FineArt)和皇家美术学院。《艺术月刊》(Art Monthly)的编辑帕特里夏·毕可思(Patricia Bickers)指出,如此慷慨解囊的举动,让萨奇在之后几年拥有伦敦艺术学校毕业作品的优先购买权。

萨奇也收集了许多德国狂放派艺术家基彭伯格的作品。基彭伯格于1997年死于肝癌,作品形式包括绘画、雕塑及装置艺术,其中最好的作品都是在烂醉时创作的。他活着时多半被认为只是一个才华平庸的艺术家,但死后名气和身价却一飞冲天。到目前为止,萨奇只有几次是在热潮的中段才进人市场,没有作为潮流的创造者——基彭伯格即其中之一。但“萨奇收藏”的效应依然持续发酵。当其他收藏家听说萨奇在买基彭伯格时,他们也跟进,价格随之攀升。

萨奇的品牌地位和购买影响力赋予了他无上的权力。据说当他直接和工作室或画廊接洽时,会要求对方提供批发折扣。2007年6月,他参观皇家美术学院的毕业展,花了4500英镑买下毕业生詹姆斯·霍华德(James Howard)的所有展品,一共46张数码版画。萨奇的公关人员将消息知会英国所有的新闻媒体,而多数都选择刊载这条新闻。霍华德变得小有名气,开始有画商跟他联络,想签下他的代理权。这次炒作使萨奇购人作品的价格连翻3倍。

萨奇通过其他画商购买新艺术家的作品时,往往不必支付佣金——这表示萨奇的实付金额只是画廊要价的一半甚至更低。但由于萨奇带来的附加价值惊人,艺术家和画商都没有怨言,也不觉得被剥削了。

萨奇至少有一次跨过了纯买家的界线。1992年8月至1994年1月,他为青年艺术家珍妮·萨维尔每月提供固定的生活津贴,以交换她在此期间创作的任何作品的优先购买权。这一做法与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的艺术资助者如出一辙:提供艺术家一定时期的经济援助,希望稍后能获得他们的作品。

另外,至少有那么两次,萨奇在二手市场的交易触怒了艺术家,因为他们以为自己的作品会成为萨奇的永久收藏,或被捐赠给公共机构。1978年,萨奇以每件2000美元的价格买下了10件美国艺术家施纳贝尔的早期作品。1982年,他将9件作品借给泰特美术馆,举办一场共11件作品的个展,其中包括1978年的《Accatone》。当时泰特由于举办这场展览而饱受批评:一个默默无名的美国画家居然可以在此举办个展,而许多英国艺术家却要等上好几年才有这个机会,令人愤愤不平。

数年之后,当萨奇以每幅20万美元的价格卖掉几幅施纳贝尔的画作时,这位艺术家不但没有心存感激,反而极为愤怒。他说:“如果萨奇这么做是在整理(他的收藏),那他就是蒙着眼睛做的。”施纳贝尔将萨奇的《属于这个时代的艺术》说成是“邮购图录”。1993年,萨奇将收藏的另外两幅施纳贝尔的画作拿到纽约拍卖,每幅卖出31.9万美元;而到了2007年,价格已经上涨至200万~300万美元。

1985年,萨奇与意大利艺术家山德罗·基亚发生了争执,随后萨奇就把手上7件基亚的作品赔本卖出,并对媒体表示此一举动是在“净化”自己的收藏。基亚则声称他曾要求把这些画买回来,但对方置之不理。据悉,萨奇把这些画退还给当初卖给他的人——3幅退给纽约画商韦斯特沃特;4幅退给苏黎世的布鲁诺·毕修伯格画廊 (Galerie Bruno Bischofberger)。这7幅画很快转卖出去,但萨奇惩罚艺术家的能力在此得到验证。所有艺术家都意识到,萨奇可以让一位艺术家获得肯定和名气,也可以轻易把它们收回去。此后,基亚在市场上的热度降低,而这两家画廊也不再代理他的作品。

萨奇似乎总能保证他委托的艺术品能在重要的夜拍上出现,而不会沦入层次较低的日拍,这可能是因为他品位颇高,或是他的收藏让这些艺术品成为主流,又或是因为这些拍卖公司不想冒拒绝他而失去继续支持的风险。

Your Gallery & Stuart

2006年4月,萨奇开辟了一个名为“您的画廊”(Your Gallery www.saatchigallery.com/yourgallery)的网站,相当于无名艺术家的聚友网(MySpace)社群网站。开站第一个月,就有1800位艺术家登陆注册并展出作品,每天吸引140万人次点击。到了2007年秋,“您的画廊”已有38000名艺术家注册,单日点击人次高达5400万。萨奇还设立了一个姊妹网站叫“学生艺术”(Stuart, 即student art),专让学生展示作品。“您的画廊”刊登的艺术品价格多在500~3000英镑,据说,目前为止,总交易额已达10万英镑,并有250名艺术家被画廊签下。对于想接触买家并寻找伯乐的年轻艺术家来说,“您的画廊”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网络平台。

萨奇的广告公司宣传客户的艺术推广手法,与萨奇宣传自己收藏品的手法相同。洛杉矶的盖提信托管理公司(J. PaulGetty Trust)雇用了萨奇广告(M&CSaatchi,萨奇现在的广告公司)为盖提美术馆进行品牌重塑。萨奇广告推出的第一款海报写着:“一头横冲直撞的猪把人踩在脚下,却被披着斗篷的英雄一枪毙命!”(Rampaging Pig Tramples Man, A CapedHero Delivers Death Blow!)。这句文案为 美术馆2006年5月购人的鲁本斯(Rubens)画作《狩猎苏格兰野猪》(The Calydonian Boar Hunt)作了全新的诠释。

萨奇一直是视觉艺术的重要支持者。作为战后英国第一个获国际认可的艺术运动,yBas的成功多半归功于萨奇的收购。一直以来,他不断捐赠艺术品,也大方出借艺术品给其他画廊展出。对于收藏家和新艺术家来说,“您的画廊”网站恐怕是艺术界多年来最重要的革命。萨奇出售的收藏使许多艺术家有机会在拍场上首次曝光,而其中一些作品也得以首次在公共美术馆中展出。他每一次转手艺术品都会掀起话题,无一不在证明当代艺术是绝佳的投资标的。

萨奇收藏艺术的传奇事迹给了我们哪些启示?对市场而言,收藏家的名气和品牌与艺术本身同样重要,还是只要像萨奇这样的收藏家把作品加入他的收藏,甚至只要表示兴趣,就可以提升一件作品或一位艺术家的身价?还是说,只要其他收藏家和投资者继续凭借口耳相传,而非亲眼目睹来收购艺术品,名牌收藏家就可以通过艺术投资来获得高额利润?我在本书中多次使用“口耳相传”一词,每次用它都会打一个寒战。在艺术界,这个词表示纯粹看口碑来购买艺术品。画商用它来形容某一类收藏家:当你向他介绍一个没名气但有才华、被看好的艺术家时,他们往往不屑一顾。即使你说的是真知灼见,也会被他们当作耳边风。

专注生命质量与精神自由!

【每周末,艺术与哲学】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