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好不同,不必迎合强融

1

追热点好累

前段时间,电视剧《我的前半生》终于大结局了,对我来说真是一件很开心的事情。这就意味着,再也不用在朋友圈,微信和微博上看到五花八门的有关唐晶罗子君和贺涵的文章了。

今年,并不追剧的我已经被迫在朋友圈,公共号和知乎看完了一整部三生三世,人民的名义和我的前半生…..

这两天,还没有来得及去影院,又不小心知道了战狼的内容和剧情…

如今,追热点成为了新媒体的一个必备技能。

一件热点事件发生后,打开手机,各类相关文章与报道扑面而来,压抑的无法喘息。各类文章之间相互借鉴,对事件描述的千篇一律,好文章也淹没在茫茫信息大海中。

五花八门的标题,大同小异的内容,翻来覆去使用的几张高频配图,这样的信息,在大量的消耗着我们的时间和精力,可我们还是前仆后继。

2

我们追求的是合群

很多时候我们明明不感兴趣,还是会不多思考的去追当下的热点。

其实很简单:我们追热点,追的不是内容,而是氛围。

前段时间看到有文说,不会玩王者荣耀很难在职场里混,某公司在招聘的时打王者荣耀考验团队精神和意识。

这不禁让我想起了之前在知乎上,刚刚高考完的高中生就焦虑地跑上去问,在大学如果不会玩儿英雄联盟会不会被排挤,大学生们也在苦恼不和室友游戏开黑就不合群。

人是群体类动物,喜欢抱团,不合群就担心会被群体所抛弃。那么融入的最好方法是什么呢?

就是,和群体保持一致,有类似的爱好,投机的话题。

大家都在看什么,说什么话,自己也关注,能够和大家聊在一起,玩在一起,这正是所谓的,合群。

这也就很好理解,为什么追热点成为大势所趋。

我们为了更好地融入群体,想知道这个世界每天发生了什么,大家关注什么,喜欢什么。支持什么,反对什么。

我们去迎合,按照大家的爱好表现自己,给自己打标签,以期融入圈子,成为一员。

3

被认同的焦虑感

我们总是想融入一个圈子,是因为我们有被认同的焦虑感。

融入一个群体给我们带来强大的归属感与安全感,让自己觉得:我跟周围的人是一伙的。

这样。才安心。

观剧圈里有一个鄙视链,叫做:看韩剧的鄙视看国产剧的,看日剧的鄙视看韩剧的,看美剧的鄙视看日剧的,看英剧的鄙视看美剧的。

这反映出来的单单是观影喜好这么简单吗?

当然不是。

你爱看美剧,喜欢看国产剧的我觉得你装逼。你爱看韩剧,喜欢美剧的我觉得你无脑。

这背后有着太多的与阶层、圈子、世界观、价值观相关的信息。

我们一方面希望根据爱好找到合拍的朋友,另一方面,对不同爱好的人嗤之以鼻。

不是我们想要追热点,而是被认同的焦虑感逼着我们变成了现在的模样。

4

我们这样真的值得吗

去看自己不喜欢的剧,玩并不想玩的游戏,只是为了能和大家一起说说笑笑,打打闹闹。

这样,真的值得吗?

曾经,我也很焦虑。记得都教授大火的时候,我是身边女生中唯一一个没有看过《太阳的后羿》的人,她们热火朝天的讨论我只能默默走开。

不敢开口,没有搞清楚谁的爱豆是谁,不经意的话语就可能得罪身边的某个粉丝。

后来我渐渐明白,真正影响我们之间关系的,并不只是因为我们追了一部剧。并不是我们天天凑在一起,讨论剧情就能成为好闺密。

一个群体的价值观,是由这个群体中大部分人的价值观决定的。追热点获得认同感,只是形成了一个交往圈,在这个圈子中大家拥有相似的价值观。

扪心自问,如果每天生活在玩游戏追剧的圈子中

你每天的业余生活是什么样子的?

天天看剧为你带来了什么?

你能像剧中女主一样收获男神吗?

认同感,代入感和男神,说到底,只是我们自己的臆想而已。

有个朋友,高中学习一直很好,可是到了大学之后迅速堕落,最后无法顺利毕业。

他说,到了大学,整个宿舍的人都玩游戏,翘课。爱上自习的他成为大家嘲笑的目标,他便不好意思再经常脱离宿舍。于是,越来越习惯没有压力,无所事事的生活,和室友一起嘲笑认真努力的同学。

最后,挂科越来越多,无法顺利毕业。其他人工作的工作,读研的读研,他却还要再来一年。

当我们在一个圈子里,自己的行为方式和周围人不一样时,我们很多时候认为是自己错了,而不是其他所有人都错了。

我们不想让别人用异样的眼光看待自己,我们承受不了不合群的压力,于是我们屈服,过成别人想要自己过成的样子,有一天,突然发现,自己已经成了当初自己最不喜欢的样子。

渐渐度过一段段黄金岁月。

一定要了解自己,明白自己最想要的状态与生活,再去找到一条适合的路。

它可以不是所有人都认可的路,但是一定要是,适合自己的路。

这个世界,你只对自己负责。

「写在最后」

合群一直是困扰我们的事情,迎合这个群体,也要迎合那个小圈子。我们似乎忘记我们自己真正想做的是什么。

很多时候,我们活成了别人想要的样子。

没看够再来一篇:

多少优秀的人在被这个心理误区消耗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