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桩内家拳的法门之摸劲与换劲

站桩内家拳的法门之要领:从上坐下

站桩摸劲到底摸的是什麽?寻找整劲?这答案是不是太简单也太笼统呢?

首先要明白什么是摸劲。站桩时不应像块木头一般地枯立不动,因为这样做是站死桩,于技击无补。站桩时一直随意念全身前后微微晃动。例如站浑元桩时,意念想把怀抱中的树往前推,那么头要微微上提,也要往前领。后脚往前蹬,前脚往下踩,两胯两膝往前内合。身也随之微微往前移动,两手也从左右微微往前往下挤合。当意念想把树回拉时,动作便相反。这种微微晃动的动作很小,只有一二毫米而已。往前去时要随时能往后回,往后回时也要随时能往前去。这样前前后后的做,日久功深,动作会越做越细,表面看来好像不动,其实里面动得很快。这是比较高级的练法,也正是不动之动才是生生不已之动。可以说摸劲是很细小的试力。例如做勾挂桩摸劲时,把动作放大,加一个前推的动作,之后还原,便成了勾挂试力。

摸劲找的是什么?

摸劲找的是一个完整的间架,在头领脚蹬的前提下,全身微微一动全动来培养整力,以备试力、发力、推手及实战之用。这要在老师的指导,和自己刻苦锻炼一段时间后才能得到。

摸劲时最重要的是要放松,不能用拙力,也不能太刻意,以致全身僵硬。轻轻松松地练,半年体内会有一团东西,很难说它是什么,有点像是体重。这东西使站桩、试力、发力时很轻松灵活也很沉重。能轻松灵活是因为能放松,如果用拙力,身体僵硬,这东西是不会出现。感到沉重是因为它像体重。一举一动要是能加上体重那就很厉害了。

体重的妙用。

站桩摸劲能摸出这体重来就很好用。做前上发力要把这体重加上去才会更有威力。做后下发力时,设想两手握着挂住在高处的滑车的绳或拉杆,想把重物提起。两手往下拉时,跨要后坐,体重也要下沉才够力拉动。所以发力时要用体重。

试力时也是如此。在平推,勾挂,分挂旋法试力,往前推的动作要加上体重,往后回或后挂的动作,胯后坐也要加上体重。这样试力便能轻沉兼备,用到推手上便威力很大。推手时很多人都能用体重把对手压倒。用勾挂,分挂把对手挂开也要胯后坐用体重来帮助才会有效。

换劲

俗话说:“练拳容易换劲难”,何谓换劲?人在生活工作中已经养成了局部用力的习惯,一用力就是局部而不是整体,局部用力的诸多弊端主要体现是:断、没有连续性,僵、气血不流畅,死、变化不灵易为人所乘,这里不一一祥叙了,可以说局部用力是拳术之大敌,改变这一习惯并找到拳术需要的浑圆力或曰整体力站桩是最好最快的方法。站桩看似简单,但站对了不容易,有人站了多年依然换不了劲,入不了门,甚至越站越感到没意思,最后放弃。究其原因主要是不得法,即使姿势正确,死站和空站也是不行的,首先要清楚站桩的目的就是换劲,换劲的过程内涵丰富,很有趣味,如果感到枯燥证明没有练对,这个过程需要层层深入,顺其自然,通过意念诱导,逐步改善人体的动力平衡,把正确的用力习惯变为本能反应,

养练合一。

站桩是在有规律的微动中不断调整姿势的平衡过程,此时人体结构处于最省力最得力最舒适的状态,随时可以向各个方向发力。这种微动是用意不用力,有那么点意思就可以了,也就是往哪方面都有点动的意思又哪方面都不突出,这种静中动是内在周身矛盾斗争的结果,人在这种状态中是兴奋的又是安静的,是丰富的又的单一的,全身处于松而不懈,紧而不僵,松中有紧,紧中有松的弹性状态,松是为了反应灵敏和气血流畅,紧是为了维持挺拔饱满和蓄势待发。要注意的是一动无有不动,牵一发而动全身,不碰哪儿都没有,碰哪儿哪儿有,力象层层波浪,可渐渐增迅速减,也可迅速增缓缓减,可突然有也可突然无,不断调整平衡,不断变化松紧,站到随时随地都有感皆应,走行坐卧不离“这个”时可以说达到站桩换劲了。(本文完)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