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觉得术中目测尖顶距可靠吗?
股骨近端骨折的发生率高、危害大,威胁老年患者的生命安全,损害年轻患者的肢体功能。在治疗方面,年龄大于70岁的患者首选的治疗是内固定治疗。然而,内固定治疗后的并发症并不罕见,发生率高达16%。尖顶距(TAD)是内固定治疗后的唯一预测因素,TAD大于25mm的患者发生术后移位的风险大。在大部分情况下,我们没有办法在术中精准的测量TAD。因此,我们的研究旨在评估术中目测TAD与术后影像学测得TAD的差异。
这是一项前瞻观察性研究,纳入标准为:年龄大于70岁,罹患股骨转子间骨折。
体位:手术体位为仰卧位(使用骨科手术床)(图1),采用股骨外侧入路,闭合复位转子间骨折,内固定植入物为髓内钉。
图1
术中评估:应用髓内钉的螺旋刀片(直径是10.5mm)作为参考,评估TAD(图2)。
图2 应用髓内钉的螺旋刀片作为参考,术中目测评估TAD
术后评估:应用X线片+电子测量系统进行TAD测量(图3)。
图3 术后测量TAD
共有98名患者纳入研究。术中平均TAD为19.5mm(±5.3mm)。在70例患者中,61例(87.15%)术中TAD<25 mm,6例(8.57%)术中TAD在25到30 mm之间,3例(4.28%)术中TAD>30mm。
术后随访6周时的平均TAD为21.3 mm(±5.5mm)。在70名接受手术且具备术后X线检查的患者中,65例(92%)有一致的术中和术后TAD测量值。因此,术中对TAD的视觉评估与其术后数字图像之间具有高度一致性。术中术后评估TAD结果不一致的5名患者中,4名(80%)术后评估TAD>25mm的患者术中评估TAD<25 mm,另1名患者(20%)在术中评估TAD>25mm但术后评估TAD<25mm。
单变量分析表明,TAD>25mm和骨折类型(p=0.7290)、骨质疏松程度(p=0.5701)和外科医生经验(p=1)之间不存在统计学关联(图4)。多元逻辑回归分析同样发现这三因素与术中TAD>25mm没有显著关联(图5)。本研究中的二次位移率为3.28%,所有二次移位患者皆为术中TAD<25 mm。
图4
图5
在我们的统计分析中发现术中和术后评估TAD的高一致性,该结果使我们能够得出以下结论:通过对术中X线进行TAD的视觉评估是有可能获得小于25 mm的术后TAD。使用TAD的概念显著改善了临床效果和二次移位率,它是二次移位的唯一预测因子。我们的研究旨在让外科医生了解,TAD术中视觉评估技术及其对手术效果的影响。本研究中的二次移位率为3.28%。该比率与既往文献报道一致,发病率在0%到16%之间,平均为5%。John等学者证明TAD是唯一的可以预测二次移位风险的因素,一个评估二次位移的可能方法便是评估术中和术后TAD是否存在差异,当术中和术后TAD差异但未合并退钉时,我们认为发生了二次移位。然而,我们注意到,在我们的研究中有4名患者在术中TAD<25 mm,但是术后TAD>25 mm,却未发生二次移位。我们认为,这与骨折愈合时发生的TAD变化相关。
髓内钉内固定是治疗股骨粗隆部骨折的首选方法,TAD<25mm是目前唯一已知的降低骨折二次移位风险的预测因子。我们的研究证实了术中视觉评估TAD与术后影像学评估TAD的一致性。
本文仅代表个人观点,不代表骨今中外官方立场。希望大家理性判断,有针对性地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