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兴一陶艺家38年做一件事,在紫砂面前与艰难握手言和!

第2518期
绵绵
编辑

题记:宜兴这位紫砂艺人用38年做一件事,在紫砂面前与艰难握手言和。握手言和,是一种感悟,生活赋予的苦难是财富,也是催熟的肥料。

不懈学习,孜孜以求,宜兴紫砂艺人在紫砂这片五色土上勤勉耕耘,热心公益,回报社会。

他们践行着紫砂艺人的职业追求和社会担当,杨慧英便是其中一员。
杨慧英,国家级高级工艺美术师、中国紫砂协会会员、江苏美术协会会员。80年代她就开始从事紫砂壶设计和制作。
01
经得起乏味,耐得住孤独
对于一个纯粹的手艺人而言,只做紫砂壶这一件事,则意味着她要经得起艺术之初的枯燥乏味,耐得住创作时的苦闷孤独,以及失败时的独自承担。
杨慧英显然熬过了这些历练,如今才能谈笑间讲出过往的难处,或者说,她早已将学艺的艰难看得云淡风轻。

三十八年从艺人生,终在紫砂艺术面前握手言和
02
将喜欢的事情变成了事业
谈及从业经历,杨慧英回忆道:“刚开始做的时候确实蛮苦的,没什么市场,但我就是喜欢做壶,我就咬着牙前进,好在后来国家开始重视紫砂艺术,让紫砂文化越来越兴盛,现在回想起来,真的要感谢当时的那份坚持,让我将自己喜欢的事情变成了事业
做紫砂壶可以修身养性,让我的心静下来,加强我的思考能力,提高我的专注度,比如说一道工序我可能要坐在那里一动不动地做一上午,但做壶的时候时间过得非常快,所以也不觉得累。”
杨慧英在学习实践中积累了各种造型装饰的技巧,功底深厚,造型优美,多次参加全国工艺美术展览并获奖其壶品如艺品,恬静淡泊,清新脱俗,由传统风韵,兼具时代特征。
杨慧英受古龙窑厂八百多年的传统制作文化的熏陶,对壶的造型有独到研究,所制作品古朴大方、美观实用,装饰得体,线条流畅,颇具功底,既有传统的体现,又有个性的创新。

“我特别喜欢亲近自然,最喜欢看竹子,看着祖国的大好河山,把那些原生态的东西再结合我自己的经历,就可以创作出不错的壶。”
03
德才兼备,常年从事公益活动
一把好壶,不仅仅是一件器皿,更是一件能够令人产生情感共鸣的文化载体。
《嫦娥奔月》、《龟兔赛跑》等都是大家耳熟能详的故事,寄寓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以及人性的智慧,而在这些以此为名的紫砂壶背后,是杨慧英对自身境遇的诉说,包含了真情实感,令人动容。
艺海沉浮,大浪淘沙,能立足并名扬的艺术家一定是德才皆备的。常年从事公益活动的杨慧英和蔼可亲,善良的气质不显而露。

她表示:“我也是苦过来的,我非常理解那些需要帮助的人,所以我充分利用自己所长,为社会、为有困难的人做一点小事。
另外我作为一个母亲,我也希望能为我的后辈们做好一个榜样,有了能力就要努力回报社会,对得起时代给的机遇。”
取前人之精华,辟艺术之蹊径。

紫砂壶的传承固然重要,自身的思考创新更能让艺术魅力持久,杨慧英的创作熟练地把两者结合,记录时代烙印,给人身心的愉悦,使艺术生命永恒。

本栏目同步发送至中国网·美丽江苏、人民日报客户端、央视频客户端、百度APP客户端、腾讯新闻(在宜兴)、今日头条(宜兴快讯)、网易新闻(宜兴快讯)、快传号(宜兴资讯)等。

中国网·美丽江苏

《大爱陶都》栏目之《爱心陶艺家》

对外合作部联系方式:15606150685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