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闻包拯下葬时用20多口棺材,从七城门出分别下葬,这是为什么?

说起包拯,想必大家都不会陌生,可以说是非常熟悉的一个历史人物了,毕竟关于他的传奇故事经常在各个电视剧里反复上演,令人印象深刻。

在影视剧中,包拯是个断案如神的大青天,刚正不阿,风华正盛, 为此多数人都会记得他廉洁的品质和断案手法之奇,倒是对于他死后出殡的谜团却鲜有了解。

在合肥一直有传说,称包拯出殡的时候,抬出二十一口棺材,而这些棺材又分别从七个城门出,分别往各个方向下葬,使人分不清哪个才是真冢哪些是假的。所以他为什么要这么做呢?谜底到底是什么?

都说开封有个包青天,惹得许多人会以为包拯是开封人,如果当真这样想,那就犯了个大笑话。

要知道不管是过去还是现在,一把手都不能在自个家乡任职,包拯也不例外,所以他当时只是于开封就任知府, 且在此有过较为出色的业绩受人传诵而出名,成了开封的包青天。

其实包拯祖籍为安徽合肥

如今去到安徽合肥包河南畔就可以看到包孝肃公墓,墓里除了包拯的遗骸、还包括其妻董氏、其子孙的墓棺。

包孝公墓于我国就目前来说是相对比较完整,没有完全被破坏掉的古代名臣墓园。

我们今天在包河能看到的包孝肃公墓并不是原墓址

在嘉佑七年,当时的宋仁宗看到包公年事已高,家里却空空如也,没有什么家产,不像别的大老爷,到五六十岁时,早就宅院几处田产无数了。

于是宋仁宗开口赏了包公一大片田产,然而,一生清廉正直的包公坚持己心,不愿接受,只是要了东郊大兴集的小片土地用来种植和渔猎以供家人谋生。

多年以后,因为我们国家政策需要,包孝肃公墓被发掘并搬迁到了包河南畔

而在包孝肃公墓被发掘前,包公墓的原址也曾是个迷,引得河南和安徽还因此争议了好长一段时间。

为什么这两省会因为包公墓的事情争起来呢。

很简单,因为除开安徽的包孝肃公墓,在河南的巩义有一座包公墓,要知道,巩义的宋陵就在宋真宗的永定陵附近,称作大臣墓,顾名思义,通常是得皇上常识,身份不一般的人才能获此殊荣。

包公作为一个颇负盛名的大清官,自然有资格葬在宋陵,在1973年,有专家对该墓进行挖掘。打开这座外观简陋的包氏墓后,人们看到墓内用棺是上好的金丝楠木,棺中有男性尸骨和墓志铭,但墓却并仔细勘查后,发现该墓应该是迁移墓。

移墓避盗在古代都是很常见的套路,那个年代,因为生活困苦,国家又极其不稳定,为此盗墓贼层出不穷,专门挑那些达官贵人的墓下手。

许多王家大墓都会想办法防盗,但那样的成本和花费可不是像包拯这样的清官付得起的,所以人们都猜这是为掩人耳目有意设的衣冠冢。

不过令考古人员感到惊喜的是,他们在巩义的包公墓中找到了两块墓志铭,虽然有所残缺,但仍为他们提供了新的考查方向。

顺着墓志上的资料,考古学家在包公家族墓群中发掘出了12座墓,并到了6块墓志铭

出土的墓志铭上有长达三千余字关于包公生平事迹的记载,比宋史上关于包公的记载还要详尽得多,并且里边也有相关字语提到从河南开封护丧归葬合肥的过程。

至此,包公墓的真假冢之争就此告一段落,确定了在包氏族群墓处的包孝肃公墓为包公原墓葬。

但发掘小组在发掘出合葬墓后仍旧疑惑不止,虽然有墓志说明最开始挖到的这个小墓是包公和董氏的合墓。

这方合墓无论是规格、还是墓室的相对摆设,都不太符合包这样的身份。就在这种时候,祖祖辈辈都以守护包公墓为使命的守墓人夏广宏站了出来。

夏广宏告诉发掘小组的人,他们挖到的并不是真正的包公墓,他指出真正的包公墓在油菜田的田拐处。

这样突然的变化,使得发掘组有了巨大的收获,顺着夏广宏指的位置,他们很快就挖出一处规格较高的墓葬。

经过考证,发掘小组确认此处墓葬就是包公的原葬墓。

而在考证过程中,专家们也发现了一些令人疑惑的事情。经过检测,专家们发现包公遗骸中的水银远超常量,也就是说,包公的死因也由此存疑。

那么谁的嫌疑最大呢?

我们先看看包拯的生平,他28岁时考中进士,踏上官途,为官清正,上下左右的权贵都得罪了不少的。好在有百姓拥护,因而当时的官家宋仁宗对他也是赏识有加。

据载,在包拯病中时,宋仁宗不仅大加赏赐还亲自前往探视。皇帝看望生病的大臣,这可是史上鲜少有发生的事情。

就在仁宗探视过后不后,包公就与世长辞。这不禁使得世人纷纷猜测,宋仁宗不敢明面上动包拯,有没有可能暗地里处死他呢?

当然,这只能是世人的猜测,毕竟除开中毒的可能,古人用水银防腐,年月长久,水银渗化在骸骨中造成中毒的假象也是完全有可能的。

至于包公出殡时仪式的怪异目前没有明确的资料记载,只是坊间传说,但从多处被挖掘考证过的疑冢看,当时出殡肯定是有费一番周折。

毕竟包公日常断案,也惩罚过许多偷鸡摸狗的宵小之辈,当时的人们也是担心包公死后会被报复,因此才有意将主墓室建在不起眼之处,又多方设假冢。

而这些墓址都曾经有被偷盗或被抢过。

1129年金兵占领庐州后,就对宋贵族墓大肆破坏和挖掘,包公墓里的贵重物品被洗劫一空。

包公旧时的友人和受过他恩泽的百姓见状都不禁动容,因此暗中偷偷重修了包公墓。

这就是为什么发掘小组在发掘过程中会发现,有些墓室看似完好,内里却凌乱不已的原因。

幸而当初有所预料,所以将主墓室藏在不起眼的地方,至少保证了包公些许的清静。

包公一世英明,或而早已有先算,有意在自己的葬礼上做了个谜局也说不定呢。

另外从七城门出,除了设疑冢的可能,人们猜测也和当时的迷信说法有关

因为世间一直传包公白天断人间案,晚上还要断阴间的案件,就是地上地下都有冤家,他必不能如常人那样去到阴间,因此这是种特别的送葬仪式。

但事情已过去千年,真假都无从细辨,不过包公墓志,醒世流传:

“后世子孙仕宦有犯赃者,不得放归本家,死不得葬大茔中。不从吾志,非吾子孙也。”

这样的家训可以看出包公本人的清廉志向,而包氏后代也都秉持着这样的训示,不曾出过大贪大奸之人。

文/八道先生

参考资料:

1、《解开包拯墓之谜》,茹风

2、《澄清历史上一大悬案——包拯墓真相大白兼与傅永魁同志商榷》,吴兴汉

3、《巩县宋陵包拯墓调查报告》,傅永魅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