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方方证探微》清湿热的茵陈蒿汤:一方治多病】

一、条文字眼

阳明病,……但头汗出,身无汗,剂颈而还,小便不利,渴饮水浆者,以瘀热在里,身必发黄,宜下之。

伤寒七八日,身黄如橘子色,小便不利,腹微满者。

谷疸之为病,寒热不食,食即头眩,心胸不安,久久发黄,为谷疸。

小便不利:膀胱不气化(阳明湿热引起气不化)引起小便不利;渴欲饮水:阳明内热伤津,渴想喝水,喝水能解渴;身必发黄:如橘子色,阳明湿热内蕴,小便不利,不能排除瘀热,故身黄、黄的颜色鲜明如橘子色。(若颜色晦暗,那就是太阴证);腹微满表示有阳明湿热内结不严重,不如承气汤那样重;但头汗出:阳明湿热从中焦上攻冲致头颈,所以出汗(汗很粘),头出汗,到颈部为止。

二、组成

茵陈蒿六两 栀子十四枚,擘 大黄二两,去皮

上三味,以水一斗二升,先煮茵陈,减六升,内二味,煮取三升,去滓,分三服。小便当利,尿如皂荚汁状,色正赤,一宿腹减,黄从小便去也。

三、方解

1、茵陈 :《本经》:味苦,平。主风湿寒热邪气,热结黄疸。

2、栀子:《本经》:味苦,寒,主五内邪气、胃中热气,面赤酒皰皶鼻,白癞、赤癞疮疡。

3、大黄:攻热结,活血化瘀,推陈出新。

总之本方清热燥湿分消阳明湿热,茵陈从小便去湿热,大黄从大便去瘀热,栀子清三焦郁热,清热解毒除烦。

四、辨证要点:

1、胸胁胀满,口苦,舌质红舌苔黄腻,想喝水,喝水能解渴,大便干,小便不利,黄赤,短少,伴恶心,食欲差,黄疸等。

2、腹诊:胸肋苦满,有一定烦躁。

3、脉滑数。

五、病机辨证

阳明湿热证。

六、临床运用

1、小便不利,小便黄赤,大便干或正常,腹微胀,渴欲饮水,伴消化道厌食、厌油,恶心,舌质红,舌苔黄腻等病证。

2、治皮肤病:皮肤瘙痒,带状疱疹,荨麻疹等见上述症状。

3、头汗出或是多汗见上述症状者。

4、妇科急慢性盆腔炎,附件炎表现为阳明湿热证者。

5、面部痤疮。

6、男科疾病。

7、过敏性疾病。

8、口腔炎,牙龈炎。

9、子宫出血。

七、合方运用

1、茵陈蒿汤加柴胡类方(有阳明少阳证)肝胆疾病。

2、茵陈蒿汤加五苓散/四苓散(有阳明太阴证)肝胆,肾脏疾病。

3、茵陈蒿汤加桂枝茯苓丸(有瘀血)阳明湿热夹瘀血。

4、茵陈蒿汤加犀角地黄汤(阳明湿热伴血热出血)治疗重症肝炎。

5、茵陈蒿汤加当归芍药散(阳明湿热加太阴血虚水湿)治疗慢性肝炎。

6、茵陈蒿汤加猪苓汤:阳明湿热水热伤阴黄疸。

7、茵陈蒿汤加四逆汤治疗太阴寒湿黄疸。

8、茵陈蒿汤加五苓散治疗阳明太阴黄疸。

八、类方鉴别

1、麻黄连翘赤小豆汤:为太阳合并阳明湿热,有表证的黄疸湿热证,本方无表证。

2、栀子柏皮汤:栀子、黄柏、炙甘草,阳明湿瘀发黄伴心烦,烦躁不安伴发黄;

3、小建中汤(黄芪建中汤),治疗虚劳黄疸。

4、桂枝黄芪汤治疗表证治疗黄疸。

5、茵陈四逆汤是少阴寒湿黄疸,与茵陈蒿汤是寒热完全不同的方子,表现为四肢冷,精神差,脉沉细,腹泻,纳差,舌质白,舌苔腻等。

九、方歌

茵陈蒿汤湿热黄,二黄栀子十四放。

【临床验案】

1、反复发作的荨麻疹

患者为三十七岁高个子体格健壮的男性,约一个月前患荨麻疹,使用多种方法治疗无效。

一九四九年五月三十日初诊。患者自出现荨麻疹后,经常恶心欲吐,感觉咽喉部有物梗阻,无法去除。脉浮大,腹诊得心窝部胀满,略有抵抗感。大便硬而黑,小便呈赤褐色。

我诊断为肝功能障碍,投予了茵陈蒿汤(大黄一日量为0.5克)。服药后的第二天尿量增加,尿色变浅,二三天后荨麻疹消失。为防止复发,便又继续服药二周。约四年后的一九五三年,该患者又来诊,诉荨麻疹复发。这次无恶心呕吐等症状,尿澄明,大便正常。有食欲,无心窝部胀满。于是投予十味败毒汤,七天的药物尚未服完,荨麻疹即已消失。

大塚敬节《汉方诊疗三十年》

2、十年间发作性出现的重度荨麻疹

三十一岁妇人,曾患急性肾炎,已痊愈。荨麻疹从十年前起,每隔二、三个月便发作一次,呈周期性。

发作时荨麻疹突然出现,伴有呕吐二三天,呕吐出胃液和胆汁,食欲全无,同时出现严重的荨麻疹,全身犹如肿了一般,再加上瘙痒,痛苦欲死。这时肝脏也肿大。这样的症状持续半个月左右,然后渐渐有了些食欲,当终于有了些精神的时候,下一次的发作又开始了。所以经常惕惕不安,总是担心荨麻疹的发作。

我诊察患者时,是荨麻疹发作后一个多月的时候,但肝脏肿大,于季肋弓下二横指左右。尿胆原阳性,大便有时秘结。食物以蔬菜为主,喜食含水分多者。尿浓厚,量少。月经正常。

对于这种病情,我投予了茵陈蒿汤,大黄一日量为0.5克。服该药后,变得每天有大便,尿量增加,尿胆原恢复正常。只是十个月后仍有肝脏肿大,季肋下可触及。但近一年左右时,荨麻疹一直未再发作,患者的心情得以舒缓。在外出旅行、身体疲惫和过食等情况下还出现轻微的发作,但发作后无任何伴随症状便过去了。又过了三个月,肝脏缩小了,一般状态恢复得良好,遂停止服药。
《汉方诊疗三十年》大塚敬节
本文选自《经方方证探微》。
(0)

相关推荐

  • 《伤寒论》——茵陈蒿汤专治黄疸祛湿热

    茵陈蒿汤 <伤寒论><金匮要略> [原文用法与原方用量]阳明病,发热,汗出者,此为热越[1],不能发黄也.但头汗出,身无汗,剂[2]颈而还,小便不利,渴引水浆[3]者,此为瘀热 ...

  • 茵陈蒿汤的方证表达

    茵陈蒿汤的方证表达 黄疸专药:茵陈蒿. 体质状态: 1.(阳热状态):发热 口干 烦躁,舌红,脉数,大便干结.加栀子 大黄,成茵陈蒿汤. 2.(阴寒状态):加四逆汤或理中汤,成茵陈四逆汤或茵陈理中汤. ...

  • 清湿热的茵陈蒿汤如何一方治多病

    一.条文字眼 阳明病,--但头汗出,身无汗,剂颈而还,小便不利,渴饮水浆者,以瘀热在里,身必发黄,宜下之. 伤寒七八日,身黄如橘子色,小便不利,腹微满者. 谷疸之为病,寒热不食,食即头眩,心胸不安,久 ...

  • 岭南经方大家刘志龙教授解密一方治多病的千古名方“五苓散”

    本文摘自刘志龙 刘志龙工作室,版权属于刘志龙. ​ <伤寒杂病论>里很多慢性病主要是用苓桂剂来治疗,苓桂剂的代表方有苓桂术甘汤.苓桂姜甘汤临.苓桂枣甘汤.五苓散.猪苓汤.真武汤等等,五苓散 ...

  • 王四进经方讲座-63-麻瑞亭用下气汤通治百病之我见

    麻瑞亭老先生对黄元御老先生的下气汤加减后的汤方在此称为下气升血汤.先看下面的比较. 组成(相同部分) 麻瑞亭:下气升血汤 云茯苓9克(健脾渗湿,治在脾助其升.) 粉甘草6克(治在脾胃,和中,助其升降. ...

  • 《辅行诀》五脏病症方组方法则探微———经方配伍法则的新发

    作者:徐浩 张卫华 1 <辅行诀>五脏病症方的组方要素 探讨<辅行诀>五脏病症方的组方法则,主要有三大研究要素:五脏补泻法则."诸药之精"五味属性与五脏病症 ...

  • 杂志文摘 | 经方大家曹颖甫运用经方探微

    引用本文 陈仁寿. 经方大家曹颖甫运用经方探微[J]. 中国合理用药探索,2020,17(7): 1-4. 摘要 民国时期江苏江阴名医曹颖甫,任应秋先生称之为"纯粹的经方大家".笔 ...

  • 赖海标丨经方源流临证探微

    南北朝名医 陶弘景 曾说:" 惟张仲景一部,最为众方之祖 ."< 伤寒论 >和<金匮要略>除重复的药方外,两书共载药方269个,使用药物214味,基本概括了 ...

  • 清联技法探微之二—揶揄法

    揶揄,是耍笑.戏弄.嘲讽之意,是一种集讽刺与幽默为一体的机智的语言艺术,历来就是文学的表现手法之一,古今中外不乏其例.在中国,古代诗歌集大成者<诗经>中就有揶揄手法创作的名篇,比如< ...

  • 《伤寒探微》详解经方的用药法度

    经常会被问到: 1.经方是怎么用药的? 2.经方是否要执原方?不能加减? 3.经方的用量怎么计算?用量能否改动? 4.擅用经方医生是不是只用经方不用时方? 经方的用药法度谨严,变化灵活,严而不死,活而 ...

  • 汉字探微(241):俯首系颈——释“系”(係、繫)

    朱英贵 "俯首系颈"的说法出自汉代贾谊的<过秦论>:"百越之君,俯首系颈,委命下吏."意思是说百越的君主,低着头,颈上拴着绳子,性命听凭秦的下级官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