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就要爱得“得体”一点
从秋天的第一杯奶茶到秋天的第一件大衣,夏天已经成了板上钉钉的过去式。
虽然偶尔还会觉得燥热,但那毕竟不算寻常。
秋天应该是一年四季当中,最没有“恋爱气质”的季节——尽管我们有很美好的爱情电影《秋天的童话》。
电影《青蛇》里白素贞和许仙初相见是春花烂漫的江南水乡,白素贞和小青大宅里撒欢儿是光影翩跹的夏,秋和冬几个红叶纷飞、慵懒困觉的镜头,伴着《流光飞舞》的袅袅旋律一笔带过,到如今回想起来,也依稀只有仿佛无处不在的轻纱和荷花。
侯麦的电影更意味深长,“四季篇”当中唯独《秋天的故事》最轻描淡写,没有男女之间欲火奔腾,没有为了爱情颠沛流离、辗转反侧,玛嘉烈也绝非“以身殉情”、作天作地的恋爱脑。
秋天予人的观感,总仿佛一切都太晚,总仿佛一切都太淡。
该发生的,好像都已经发生过;该欣赏的,好像也没必要太蹉跎。
01|
侯麦“四季”这一套片子当中,我尤其喜欢的,正是《秋天的故事》,用好友的话说——很“法国”。
哪怕《春天的故事》当中,有我最喜欢的服装风格和室内陈设;
哪怕《夏天的故事》当中,有能够让人眼睛为之黏住,气质犹散发稚嫩果香的梅尔维尔·珀波;
哪怕《冬天的故事》是当之无愧的俊男靓女组合,开篇更是画面香艳,沉沦火热。
但是比起《秋天的故事》,要么太高屋建瓴的庄重,要么太油腔滑调的青涩,要么太自说自话的空洞,而且,真真假假、虚虚实实“爱情”的气息过于浓烈,满溢得叫人齁住。
虽然《秋天的故事》里也难逃男女之间的你来我往,打情骂俏,但又如行家曼舞,有种调情的舒爽和轻快。
当身边人都在为自己的终身大事心心念念的时候,寡居多年的马嘉利一如既往地料理着自己乡间的葡萄园,将其当成自己的事业,兢兢业业,不辞劳苦。
倒不是对男人、对再婚毫无挂念,只是她选择宁缺毋滥,不愿将自己当成一件被人“试了又试的衣服”(亦舒语)推销出去。
马嘉利的好友伊莎贝拉打理着一家书店,婚姻美满,家庭和睦,孩子即将步入婚姻殿堂,生活中并无太迫切的烦恼,唯独对独自一人生活的马嘉利关怀备至。
顶着马嘉利的名头,伊莎贝拉在报纸上登了一则交友启事,从而结识了谈吐得体、外形也不赖的热拉尔。
两个人交谈甚欢,还约会游玩,伊莎贝拉对热拉尔很难说没有心动的感觉,但无论如何彼此还是要面对现实。
与此同时,罗欣将曾为自己老师的前男友艾蒂安介绍给了马嘉利——现男友的妈妈。
在伊莎贝拉孩子的婚宴上,马嘉利和这两个男人都打了照面,但显然善谈又谦逊的热拉尔更符合她的胃口。
热拉尔对婚宴当中的葡萄酒流露赞赏之意,在不知晓状况的情形下,自然让身为“挖井人”的马嘉利欣喜不已。
像是柳暗花明,茫茫人海之中,她终于遇见一个识货的“知己”。
她不是没有表现出自己青眼有加的情意,但在眼见热拉尔和伊莎贝拉卿卿我我的时候,冷淡清醒地离场。
直到真相大白,她才心安理得地开始了与“意中人”的邂逅旅行。
虽然中途因为伊莎贝拉的关系有所延宕,但毕竟结局是好的——谁又能抵挡得住一个成熟女人的魅力呢?
听起来甚至有些暧昧滑稽的关系,却被三个女人处理得十分得体。
没有因为恋爱的狂热而生出嫌隙,只有成年人交往时候的举重若轻。
上下两代三个女人之间,彼此惺惺相惜,守望相助,为了对方的快乐劳心劳力,不计回报。
在这样的关系当中,男人虽必要但也着实黯淡;在这样的友情面前,爱情虽甜美却也透露庸常。
如果仅仅止步于此,倒也不算“法国”,要点在于——
罗欣和马嘉利对于“约会对象”身份的不忌讳,伊莎贝拉一边鞠躬尽瘁地为女友张罗人生大事一边却又不能自已地与那个叫热拉尔的男人调情。
对于感情的潇洒达观,或者说慵懒随性,对于欲望的坦诚,却也不失体面。
这不正是我们在说“法式风情”时候难以规避的辞藻吗?
结局热拉尔和马嘉利情投意合,伊莎贝拉欣喜之余,倒也有淡淡失落,侯麦的镜头忧郁迷离地折射出了彼时彼刻伊莎贝拉内心的恍惚与曲折。
侯麦的确太懂得女人,不仅仅懂得展现女性千姿百态的美,女性之间曲曲折折的感情纠葛,而且善于揣摩与识破女人内心隐秘的喧哗与骚动。
这一笔静水流深,丝毫不亚于保罗·范霍汶《Elle》的功力。
而这部电影里的伊莎贝拉,较之于《Elle》里伊莎贝尔·于佩尔扮演的米歇尔,虽然画风有别,但同样因为复杂而深刻,因为复杂而美丽。
但是这微妙的涟漪并不足以让伊莎贝拉神魂颠倒,轻易让自己风平浪静的生活崩塌失控,就像跳过一支舞,乐曲结束,一切如常。
知道在哪里停止,这是一种自我保全,也是一种生命的艺术。
这样的故事,如果不是发生在法国,如果不是由侯麦来演绎,很难想象会有多么狗血淋漓。
02|
或许正是秋天的那一点深沉与沧桑,才让一段算得上曲折的故事变得清新与明亮。
比起春心萌动、烈火盛夏、凛冽寒冬,秋天的爱情,往往显得多出一分婉转低徊。
那些男男女女之间的斤斤计较,那些爱情里的弯弯绕绕,因为曾经体验过,所以不会执迷,稍一触及便七荤八素,也不会轻易走弯路。
可以心动,但绝不会因为突如其来的悸动而手足无措;可以失望,但也不会因此就对感情口诛笔伐。
不强求,是马嘉利从一而终的姿态,也是成年人的爱情,最得体的模样。
我知道有许多人没有爱情活不下去,每一次都全情投入,每一次都痛不欲生,希望他们是艺术家,从而迸发出无穷的灵感,创造出夺目的艺术品,但他们不是我。
我们已经不再胡天胡地地年轻,我们都懂得,比起在爱里卑微地苟且偷安,其实清清静静地爱自己,比什么都重要,比什么都高贵。
正是这种经过岁月淬炼出来的冷静与自省,才让我们愈发懂得爱情不是轻易不可碰,而是握得太用力就越容易动辄得咎。
而对于爱情的这种“顺其自然”,并非全然地消极等待,毋宁说是一种游刃有余地自我把控。
就像马嘉利在电影里说的,夕阳“马上就要到我面前了”。
命中注定的缘分,终究会来到,如果轻易便错过,那本来就无足挂齿。
就像那注定会照耀在身前的夕阳。
当我们剥离掉那些内心戏,那些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或然性,其实很多问题即刻柳暗花明。
爱里只有一种可能性,不爱也只有一种。
时间,只是用来酝酿、发酵,和沉淀的东西,但它从来都不是根本。
对种葡萄有恒心、有情怀、有执念的马嘉利自然懂得这个道理——
好好耕耘、好好劳作,葡萄自然会在恰当的时候结出果实。
它不会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它会遵循自己的生命周期。
“问到何时葡萄先熟透,你要静候再静候。”
我们当然要像清晨打开窗呼吸第一口空气那般期待一个人,但我们更应该懂得,像等待葡萄成熟那样,去面对一段感情。
因为只有恰如其分成长的葡萄,才能酿出余味悠长的美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