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 | 好吃不过饺子
于我而言,饺子真是天下第一美食。
在国外的时候,无论是海鲜大餐,还是红酒西餐,都难以压抑对饺子的渴望。好不容易找了一间中餐馆,要上一份价值不菲的饺子,吃到嘴里,却总不是那个味。
饺子应该是什么味道呢?大概是家的味道。
每次回家,无论是长途旅行归来,还是周末下班回家,母亲总要来上一句,明天吃饺子吧。母亲爱包的饺子必是韭菜猪肉馅。新鲜的韭菜洗净晾干,猪肉肥瘦相间,手工剁碎,和着葱姜蒜香菜一众调料拌匀,手擀面皮,擀好一个包一个,不到中午就能吃上热气腾腾的饺子了。母亲包的韭菜猪肉馅儿饺子通常都是蒸着吃,用我妈的话说,蒸饺子有味,能锁住馅料的味道不被流失。确如此,我试过几次,明显的水煮不如蒸着吃。
父亲爱包的饺子费事些。他要包饺子必得一大早起来,早市上采购新鲜的食材,然后开始惊天动地的剁馅儿。父亲常包的饺子是莲菜猪肉或萝卜猪肉馅两种,但是每年年三十雷打不动必是莲菜猪肉。有一年,我和哥哥、妹妹一直要求吃羊肉馅儿的饺子,并且亲自去超市推着车采购了一大堆食材,结果发现按网上调出来的馅完全没有年复一年,父亲调制的莲菜猪肉馅好吃。从此以后,我们再也不另辟蹊径要求其他口味的馅儿了。
这大概就是习惯成自然了吧。当一种口味循环往复的锁住你的味蕾,也就成了记忆深处刻骨铭心的味道了。
以至于旅途中不知道吃什么的时候,首选依然是饺子。
前几天去张掖,一碗酸汤饺子让我在零下十八度的张掖感受到无比的温暖。和晋王、师弟在晋国旅行,点的最多的依然是饺子。和师弟去蜀国寻访崖墓,在成都,军哥带我们吃是八二钟水饺。念高中时,每周最大的改善就是逃课出来,去槐树口的饺子馆吃饺子。以至于毕业后同学集会时,他们询问中午吃点什么。我们异口同声的说道:还是槐树口的饺子吧。
上班后,每年和学生最有仪式感,最温馨活动仍然是饺子。
从我念大学的时候,就有冬至节全班集体包饺子的活动,那时候包饺子是次要的,相互打面仗倒成了刚入校相互拉近距离的嬉闹。毕业后,刚做辅导员,组织的班里第一次集体活动就是冬至节包饺子,那时候站在学生堆儿里和大家一起有打有闹有说有笑,吃着各种奇形怪状的饺子。后来,每年的冬至,变成各班班长邀请我去他们专业吃饺子,全院三十几个班,我拿着筷子从食堂一楼吃到二楼,一个班夹一个,也吃成了肚子圆滚滚。学生们还会和我打闹,他们感觉这个在讲台上严肃的领导还真不太一样,是可以倾诉,可以叫哥的人。
今年的冬至又到了。辅导员、学生们给我发微信,邀请去学校包饺子吃,正在学业中的我婉拒了他们的好意。或许,等我再回来的时候,与学生的年龄差距越来越大,会越来越生分了。
我会想念那曾经和学生们一起包饺子,打闹的时光。
马上又要离家远行了。父亲早早准备好了千年不变的饺子馅,沾着山西的老陈醋,我吃了一大碗。今年春节决定不回家,异国他乡兴许也能吃上饺子,但肯定不是家里的味道。饺子已不再是简简单单的食物,而是维系着我走遍万水千山,永远对父母,对家思念的味道,慰藉着一颗游子浪迹天涯的心。
好吃不过饺子,去哪不如回家。
| 八二钟水饺 |
| 槐树口饺子馆 |
| 学生们包的饺子 |
目录索引
山河旧梦 | Nostalgic Dreams in Landscape
往期精彩
关注资瓷 ↑
精准扶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