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模化养猪咬尾、咬耳的现象越来越多,如何防治猪“咬尾症”呢?

猪“咬尾症”,也称为“反不适综合症”、“猪恶癖症”、“异食癖”等。近年来随着规模化养猪业的发展,由于养分代谢机能失调、味觉反常、仔猪断奶过早、疫病防治不科学等各种应激都能够形成猪彼此咬尾、咬耳的现象,严重影响猪的健康和卖相。据材料报道:猪发生该病后,生长速度和饲料转化率要比正常猪群降低26.4%。

一、仔猪咬尾症的发病原因

(一)饲料营养方面。当饲料营养水平低于饲养标准,满足不了猪生长发育营养需要,缺乏蛋白质或氨基酸、饲料的能量过高、粗纤维过低,日粮中的各种营养成分不平衡(如矿物质,微量元素)、各种维生素,特别是B族维生素不足及比例不协调,均可引起咬尾症。当饲料中蛋白质水平偏低或必需氨基酸(例如赖氨酸)缺乏、蛋能比不平衡时,猪体内蛋白质的代谢会发生紊乱,并表现兴奋互咬。

矿物质。日粮中矿物质的含量高低与猪群咬尾症密切相关。维生素。B族维生素是体内许多相关代谢酶和辅酶的重要组成成分,B族维生素缺乏,则影响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其代谢紊乱,引起味觉异常,导致异食癖和内分泌失调,并引起动物烦躁和改变摄食行为,增加动物的攻击性。

(二)环境卫生方面。首先,当环境单调时,猪很容易被其他猪摆动着的尾巴吸引。其次,环境突然变化,如光照过强,猪处于兴奋状态而烦燥不安,均会引发猪咬尾症。

(三)遗传因素以及个体差异的影响。遗传因素,如杜洛克的杂交一代以及纯种长白猪的咬尾现象都较为严重。

(四)其他原因。同一圈内饲养不同品种的猪,因习性不同也易发生撕咬。另外,猪有争斗和领域行为,在领地受到侵占或威胁时,群内咬斗次数、强度和攻击行为增加,特别是在转群或合群之后,更易发生争斗。争斗形式有两种:一是咬对方的头部,二是在舍饲猪群中咬尾争斗。此外,猪患体外寄生虫后,由于骚痒猪在墙壁和栏杆上磨擦,引起皮肤破溃,也可引起其他猪只啃咬。猪患狂犬病、贫血、佝偻病、严重腹泻、胃肠炎、气喘时,由于营养缺乏,也易导致咬尾症的发生。

二、猪群咬尾、咬耳症的危害

任何不适的环境因素均可引起猪群的咬尾、咬耳现象,轻者把尾巴咬剩半截,重者把尾巴咬光,有些猪还会咬耳朵或腹部。被咬伤部位如不及时处理治疗,可引起伤口感染,造成关节红肿、跛行,局部炎症和组织坏死,胴体品质降低,甚至因治疗不及时而死亡。因此,必须采取措施加以防治。

三、临床症状

猪的咬尾症可分为两个时期:第一期是损伤前期。这期的特点是一只猪把另一只猪的尾巴放在嘴里轻轻地吸吮、咀嚼,被害猪能接受并忍受吸吮和咀嚼行为;接着就发生第二期即损伤期,尾巴被咬伤,出血,患猪对咬尾反抗、逃避。患猪尾巴因细菌感染而发生炎症。创伤可分为轻度创伤,只有末端被咬伤;中度创伤,被咬掉的尾巴至少有一半;严重创伤,尾巴被全部咬掉,只剩一点残根。尾巴受伤后的扩散途径有三种。

第一,尾巴有一条直静脉,能很快扩散感染,主要到达肺脏;尾的侧面有纵静脉窦,进入侧皮静脉后,到达椎管的纵静脉窦,扩散到全身。

第二,尾的创伤不仅是皮肤损伤,同时尾肌和尾椎也发生损伤,引起邻近组织脓肿和尾椎骨髓炎,感染扩散到荐侧淋巴结、肛门直肠淋巴结,有时这些淋巴结发育不充分或完全没有,直接使病菌进入淋巴管,最后进入后腔静脉。

第三,感染脑脊髓液后,扩散到其他器官,出现后躯或脊椎前段脓肿,肺的感染,这个途径危险性更大。

四、防治措施

笔者根据长期的临床经验认为,猪“咬尾症”应采取如下措施加以防治:一是及时断尾。最有效的办法是在仔猪出生时及时断尾,可结合打耳号同时进行。用断尾钳断去仔猪尾巴的1/3或1/2,烧烙合理,以不出血为宜。二是合理分群。合理组群猪只,按来源、品种、体重、体质及采食情况等进行合理分群及定栏。

转群最好是整栏转,尽可能减少合群或重新组群。出栏做到全进全出,防止交叉污染。三是控制密度。适宜的饲养密度能满足猪的正常生长、繁殖需要,且要合理利用猪圈面积。仔猪每群以10-20头为宜,中、大猪以6-8头为宜。也可根据每头猪适宜的占地面积选定栏舍数量:断奶仔猪为0.23平方米-0.33平方米,3-4月龄育肥猪以0.4平方米-0.6平方米为宜,5-6月龄以0.6平方米-0.8平方米为宜。四是及时去势。

育肥仔猪提早去势不仅能提高育肥性能和胴体品质,而且还能避免因公、母猪在一起相互爬跨而引发咬尾症。五是定期驱虫。根据环境条件、寄生虫种类及发育规律,对所养猪要定期驱虫,以防止因寄生虫诱发的咬尾症。在猪的一生中,体内驱虫2-3次;即分别在猪30-40日龄、70-80日龄、100-110日龄时各驱虫1次。同时要注意驱除体表虱、疥癣等。

六是保持栏舍卫生。做好猪的环境卫生工作,降低猪舍内有毒有害气体浓度,做好保温、降温措施,避免湿、热、冷、光线、噪声对猪的过度应激。猪咬尾症的发生常因个别好斗的猪引起。因此,如在圈中发现有咬尾恶癖的猪时,应及时从猪群中挑出来单独饲养,严重时使用药物治疗。饲养场地尽量选择建在通风、水质良好的地方,猪舍要既能防冻、保暖又能防潮;每天清理猪舍,粪便进行无害化处理,冬天注重保温,夏天做好防暑降温的工作。定期、不定期地对圈舍进行清洗、消毒,建议选择三种以上的消毒药物交叉使用。

猪一旦发生咬尾现象,应及时隔离被咬猪和具有攻击恶癖的猪。对存在轻微咬尾现象的猪群,可在饲料中增加0.1%食盐,也可采用白酒或汽油稀释后对猪群进行1-2次喷雾,能起到有效的控制。对被咬伤的猪及时治疗处理,可先用0.1%高锰酸钾液冲洗消毒,并涂上碘酊等有助于伤口愈合和防止化脓感染。对咬伤严重的猪可用抗生素进行治疗。在控制猪群咬尾症上,没有一个固定的模式。由于发生原因不尽相同,需因地制宜,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根据实际情况制定自己的防治办法。(资料来源:仪陇农牧业信息网)

(0)

相关推荐

  • 快收藏:深入解读猪咬尾的原因和防治方法!

    在养猪的过程中,时常发生猪猪有洁癖,今天就说说猪的一种洁癖--咬尾,这是怎么回事呢,接下来带大家看看究竟. 猪咬尾症又称反不适综合症,是猪应激综合症的一种临床表现形式罢了,当猪受到一种或多种不良因素刺 ...

  • 猪为啥会咬尾巴?猪咬尾怎么办?

    猪咬尾是猪应激综合征的一种临床表现,通常在规模化.集约化的大型养殖场发生的频率较高.当养殖场发生猪咬尾后如果没有及时进行处理可能会导致猪出现关节红肿.跛行等等,严重时引起败血症导致猪只死亡给养殖户造成 ...

  • 养猪黑科技:成像技术预警检测猪咬尾

    挑战:预测不可预测的 与咬尾行为相关的许多挑战之一是,咬尾似乎不可预测,通常是在没有任何明显原因的情况下开始的.7日龄前仔猪的断尾是一种广泛使用的降低日后咬尾风险的方法,但在其他咬尾风险因素得到改善后 ...

  • 近距离观察猪咬尾现象,3个措施控制咬尾

    每天一篇技术文章.向精细化管理要效益 在之前的文章中我们说过咬尾现象经常发生,是生长育成猪的常见问题,当时提出了猪咬尾巴怎么办?5个方面找原因,3个步骤治咬尾.今天我们再次近距离观察猪的咬尾行为,仔猪 ...

  • 猪咬尾咬耳是什么原因,该如何进行防治,一个小方法轻松解决!

    当前养猪咬尾现象频繁发生,有的说是由于饲养密度太大,有的说是氨气味过重,还有的说是因为矿物质不足,缺乏盐分. 也有的说是饲料营养均衡以及猪只发生各种应激反应,包括仔猪断尾之后继续想吃母猪的乳汁所以开始 ...

  • 如何减少猪咬尾、打斗等不良行为

    当前猪舍内经常见到一些咬尾和打斗,这种不良行为是一个多方面的问题,在提出解决方案之前,需要对猪场内进行适当的诊断. 猪育种计划和现代设施的进步提高了畜禽的生长性能.然而,这使得需要考虑有效管理猪场的可 ...

  • '长津湖'远比《长津湖》更惨烈!中美双方近身肉搏,志愿军战士临死都咬着敌人耳鼻

    9月30日,以长津湖战役为背景的电影<长津湖>上映,讲述了这段波澜壮阔的历史. ·志愿军老战士刘石安. "这是一场你应该参与的战争" 同刘石安对话,让记者意识到:这些后 ...

  • 猪群咬架是怎么回事,老养猪人教你7大招,助你轻松养好猪!

    猪群咬斗是猪场较为常见的一种行为,不是为了争食.争水,就是争空间,打架咬伤后如果不及时治疗,会引起伤口感染,这种感染可引发多种细菌和病毒性疾病,严重影响猪的健康,所以要尽量避免猪群打架,防止造成不必要 ...

  • 潮安浮洋陇尾无耳狮爷

    潮安浮洋陇美村,俗称陇尾.龙尾,曾雅称龙美,因村所在处堪舆上是为龙地之尾部,故称龙尾.由桥头.西厝.新乡.口厝.洋东.凤地.许厝.林厝.吴厝.饶福等自然村组成,素有陇尾十三乡之称.据资料介绍,陇尾主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