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文锋 摄
浒湾只是热闹,真正的传奇在竹桥。浒湾的书畅销全国,你可以说浒湾纸白墨香,儒风阵阵,但说到底,印书是浒湾的一个产业,是在人间烟火里讨生活的一个行当。所以,那些书影,是飘荡在诸多人间烟火中的一个攒金藏银的行业。书铺街上立的那块禁碑,说明为了赚钱,也曾经有书商是什么书都敢印的。
竹桥村在县城北10公里,村前一溪如带,良田万顷。竹桥姓余,始建于元末明初。余家历史上文风昌盛,经商致富的人也不少,特别是嘉庆、道光年间,贡生余钟祥在浒湾镇创办“大文堂”商号,雕板印刷各种书籍,自办发行,全国销售,是当时赣版书业中一个著名的堂号。他经商致富后散财济贫助学,捐巨资助国家军饷,荣获诰封四品朝议大夫衔,这对于书商来说是一种极大的荣耀。
竹桥余家是有独特家风的。《竹桥余氏宗谱》记载:其远祖上可推为夏少康之苗裔。大禹生三子,长子启,承本姓夏氏;二子宰为顾氏;三子罕即为余氏。余氏世家泗州下邳(今江苏),后归入雁门郡招入乡立德里(今山西代县),五代后梁太祖开平年间(公元907-911年)从晋东迁过长江,居福建。竹桥余氏始祖为唐代吏部尚书余褐(授银青光禄大夫),居福建邵武监田,褐生子三,长子克忠公任昭武校尉,五代后奉命镇守抚州之临川上幕镇,即今金溪。克忠公乐火源山水之胜,遂卜居,这是余氏在金溪的大宗祖。余褐次子仁斋字克诚,幼子仁椿字克信,皆居闽。克忠公在火源传五代至稹公,迁到上源,至十三代余文隆迁至月塘,即今之竹桥。
把竹桥余氏的家谱说这么清楚,是因为余氏从迁到竹桥始,就带着祖上的荣光与为人处事的准则,有规有划地筹建竹桥村。竹桥村的开基建设,非常慎重,据说地址是请堪舆师廖禹所定。
村庄选址,先选环境,整个村庄远案崇麓岭,近案黄婆岗,远近前山,便如笔架,是一块人盛文昌的好地。于是,对着远近案山,择向修建了村庄的总门楼。总门楼前有“品”字形排列古井三口,分别寓意着“为人”、“为学”、“经商”三件事情,组成一个品字,寓意是竹桥子孙当从井水中品出此三件事情都需要讲“品德”。祖训如此,儿孙有福,余钟祥在浒湾镇的“大文堂”商号一路发展壮大,就显现了这三品在竹桥余氏身上的传奇。
到清末时期,竹桥村已经是个很大的村庄。村庄里宅栉邻比,户近两百,人口上千。竹桥虽大,但仍然有着严格的格局。这种格局是余氏当初选址时便筹划好了的。因此,去竹桥,最值得看的,就是村落格局。这种格局里,有着商儒一体的独特气息。
竹桥村的格局,是时时强调规矩与做人做事风格。这种格局,以门楼为引领,沿着门楼,你可以一个层次、一个层次的去品味。起始的,就是总门楼,这是第一进。总门楼是一个三开间的硬山门楼。门前布置的就是那三口品字井。
第二进中门楼,朴素而宁静。门楼两侧的围墙与门楼组成一个围合,似乎要告诉你,你将要进入一个独特的地方。这门楼的独特在哪呢?你需要俯看一下地上。地面上是用条石与卵石杂铺的地面。条石直斜有尺度地铺成了走路的小径,卵石则拼铺出一个空场地,防止野草丛生。如果你仔细看,门前的条石拼出了两个字,粗一看是一个“本”字,再细一看,“本”中还有一个“人”字。当然,我们不知道这是村庄建造时的有意设计,还是随意间铺就后,出现了两个字的偶合。不过竹桥村民们都说“人本”两字,是先祖们有意安置的。你如果再联想起前门楼的品字型三口井,也就觉得似乎就是这样,人要有人品,人要守本份。这就是这个村庄的规训,用建筑的寓意向后人一代又一代的传述。
第三个门楼,是四柱三间牌楼式的门楼,门额上题字“谏草传芳”。这个门楼明显有纪念意义,而且是属于非常自豪的功德牌坊式的展现。
牌坊建于乾隆年间,纪念的是宋代高中进士,敢于向皇帝直言写谏书的先祖余昌言。如果细细品味,三进牌坊是三重道理。第一进,讲得是人要时时记住为人、为事、为商要有品德。第二进,则是告诉人们,“人本”是一切品格的基础,有了这个,大体上不会错了。第三进,则是告诉人们,要敢于坚守自己的品格,要不惜一切为自己的高尚品格与信念努力,这样才能留芳后世。一重又一重,余氏先祖们用建筑的语言,进行着永不停息的道德嘱咐。
除了用一进又一进的门楼规领着整个村庄的结构,竹桥村内还有水塘七口,全由石块砌成,村中间为一月塘,形成七星伴月之象。塘与塘之间,用水道相联,水道之上,则是巷道。巷道用青石板铺成,纵横交错,组成内环、外环,弯弯曲曲的巷道如迷宫,有的仅2尺宽。巷与巷之间,则是一组组建筑,建筑中有三组建筑群更为出色,一为文林第,一为十家弄,一为八家弄。三组建筑群均设有三门,即总门、巷门、大门,各有并排四五栋式样相同的房屋,房屋有耳门相通,雨天来往,不用湿脚。在整个建筑群中,则安排有公益性的公共建筑。有祠堂六座,还有怀仁书院、养正山房、苍岚山房等私塾以及公和堂、锡福庙等等。建筑的房屋为清一色的板石墙裙,一般高1.5米,最高的有2米,据说可有效地防止盗贼打洞。村后则有三个山门。这又是从人居环境上科学合理的安排了余氏后人的耕读起居。
果然,余氏后人发达,卖书经商起家。说得上是真正的儒商,正契合了竹桥村既有商业气息,又有儒家情怀的建筑风格。在镇川公祠前,有一块清代四库全书“副总裁”曹地山的题额石刻“对云”,似乎是竹桥独特的崇文尚雅民风的最好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