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实”口号响亮,地方能够不再口是心非吗?

临近岁末,各地纷纷召开会议部署明年经济工作,被中央重点提及的“振兴实体经济”再次成为地方2017年经济工作的着力点。江苏提出实体经济这个“立身之本”不能丢;安徽认为要“提升实体经济供给水平”;广东表示要“提升实体经济增长效率”;上海则特别指出防止经济“脱实转虚”。

也就是说,从会议的要求来看,地方已经跟上了中央的脚步,有了比较明确的目标。而且,从各地提出的口号来看,也相当响亮,大有不把实体经济搞好誓不罢休的精神。关键在于,这些口号能不能落地,能不能来个图文并茂、声像齐全,而不是口号归口号、行动归行动。因为,类似口号并不少见,实际效果却不尽如人意。

事实也是如此,就实体经济来说,自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开始,就已经反复强调了。4万亿投资拉动政策,也提出了实体经济必须占一定比重的要求。因此,各地在上报投资项目时,也都有相关的要求和指标,达不到要求和指标,其他方面的投资也会受到影响。可是,最终结果,几乎全部转化成了政府投资项目、房地产开发、城市建设项目等,很少有几个是实体产业项目。

为什么对4万亿投资政策的总体评价不高,并不是4万亿投资本身存在什么问题,而是投资的结构出现了问题,政府投资比重太大,房地产开发、城市建设项目比重过高,实体产业项目比重太低。尤其是制造业项目,几乎在4万亿投资中消失。即便以制造业投资上报的项目,很多也都异化成了城市建设项目和房地产开发项目,最终导致4万亿投资拉动政策演变成了“钢筋混凝土”政策,这也给以后消化这一政策留下了很大的难度,给以后货币政策、投资政策的制定增加了压力。

4万亿以后,虽然进一步加深了对实体经济重要性的认识,相关的政策措施也都围绕实体经济而制定。但是,由于地方政府已经完全被“土地财政”、被房地产开发、被城市建设所绑架,对政绩的渴求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强烈。因此,面对经济下行,没有耐心去通过发展实体经济稳住经济阵脚,去增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能力,而是继续想通过政府投资、城市建设、房地产开发等拉动经济增长,所以,在接下来的这段时间里,房地产市场一直受到了地方政府的操纵,房价也一直处于稳升不降状态。就算是去库存压力极大的三四线城市,房价的变动也非常有限,只有极少数地方出现房价下降的现象。

这也意味着,对今年地方提出的振兴实体经济的口号,仍然需要观察,需要看地方政府的行动,看能不能把口号变成行动、把要求变成执行力、把目标变成目的,真正在振兴实体经济方面拿出一些实实在在的动作和措施来。首先看对待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态度。真正重视实体经济,就一定会加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力度,把去产能放在经济工作的突出位置,对影响经济结构调整与优化、影响经济增长方式的过剩产能、落后产能淘汰掉,而不是为了眼前需要,采取各种措施保护落后产能、过剩产能。一旦存在这个问题,就预示着地方政府对政绩的渴求比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要求更强烈。自然,对待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态度,就成为衡量地方政府能否真正重视实体经济的最重要的标准之一。

其二看对待房地产市场的态度。从近年来地方政府的作为来看,对待房地产市场的态度基本是地方政府对待实体经济的态度。凡是不过度依赖房地产业的,大多实体产业发展得比较好,实体经济对经济稳定的作用就大。反之,则很难看得出重视实体经济。既然各地都对振兴实体经济喊出了响亮的口号,那么,明年各地将如何对待房地产业呢?会不会继续把政策、资源、资金等投向房地产市场呢?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

再者看对待中小企业的态度。振兴实体经济,关键在中小企业,尤其是地方,中小企业更是实体经济受重视程度的关键。因为,对地方来说,大中型企业还是受到的关注比较多的,受关注少的,主要是中小企业。一旦中小企业受重视了,实体经济也就真正受重视了。而眼下的中小企业,也正是最需要受关注、受重视的时候。

最后看对待给企业降成本的态度。成本高,是实体经济运行困难的最大难题之一,也是最重要的原因之一。但是,从实际情况来看,企业运行成本高的因素,已经不再像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那样,主要是收费、罚款等政府行为,而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有政府行为的制度性交易成本、有银行以及融资结构不合理的融资成本、有土地等资源要素成本、有劳动力成本等,所有这一切,要想从根本上解决问题,需要全方位的努力和突破。否则,很难从根本上降低企业的运行成本。那么,地方政府将采取怎样的措施,解决企业运行成本过高的问题呢?

如果这几个方面都能做到,且做得比较好,那么,明年在如何振兴实体经济方面,将会真正迈出实质性步伐,振兴实体经济也就大有希望。一旦实体经济振兴了,经济发展的基础也就扎实了,经济的稳定性也就增强了。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