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仕伟说风水,兴文县地质与地貌特征
四川兴文县地质与地貌特征
段仕伟
兴文县处于云贵高原向四川盆地边缘山地过渡的区域地貌斜坡地带。这一带新构造间歇性隆起较强,喀斯特发育与地貌形态的塑造明显受新构造活动控制。地质构造属川、黔东西向构造带的长宁背斜褶皱,县境中部出露地层较老,向南、北两侧则较新。从老至新,分布地层有8个系27个组群。该区域地质构造复杂,地层古老,岩石类型多样,矿产丰富。在内、外营力的共同雕塑下形成了千姿百态的地貌景观。特别是兴文的碳酸盐岩分布十分广泛,三叠系、二叠系、奥陶系地层皆有大量出露,而且其结构、成分各不相同,这既是兴文喀斯特发育的基础,也是形成各地喀斯特景观特色不同的主要因素。
兴文地貌属盆南山地类型。境内最高点为仙峰山,主峰海拔1795.1m。最低点在东北部莲花镇,海拔275.6m,地形最大极差1519.5m。由于仙峰山在中部隆起,横亘东西,其地形中部高,南、北两侧低。县境北部、东部地势起伏小,分布大小不等的山间盆地和河谷平坝。中部、南部群山参差,沟谷纵横,地形崎岖。
全县可划分为槽坝、丘陵、低山、中山等四种地貌类型,以低、中山为主,共占总面积的71.9%。其中:
槽坝,多由岩溶槽谷构成,面积3000亩以上的坝子有20多个。
丘陵,分布于北部边缘,相对高差20—100m间。
低山,占县境的32.86%,分布于县境中部,由单斜峰丛,长岗山岭组成,海拔400—1000m间,重峰叠嶂、断续延伸,长达40多公里。
中山,分布于县境南部地区,由一系列单斜山,环状山组成,海拔1000m以上至1500m间。相对高差500—1000余米,群峰耸立,沟谷陡窄。其中,中南部为窄谷溶蚀中山,山石破碎,岩溶发育,形成山高坡陡、断岩叠现、溪沟深切的峡谷地形,多跌水瀑布景观。南部边缘为环状山脉绵延于四川与云南交界地带。
境内山脉为大娄山余脉,包括仙峰山和川云山两个山系:仙峰山,原名尖峰山,主峰在仙峰乡境内,海拔1795.1m,巍然矗立,云雾缭绕,为川南第一高峰,有“南六祖山”之称。该山系遍布县境中北部,海拔千米以上的山峰有40余座。
川云山,在文印乡、沙坝乡与云南威信交界处,顶峰海拔1539.8m,沿边境向东有大尖山、大垭口、古佛台、百刀岭子等,海拔均在1000m以上。兴文的主要河流—古宋河即发源于该山系,大坝鲵源景区亦在该区。
兴文县喀斯特地貌发育好、类型多、分布广。地表石芽、峰丛、峰林、残柱及溶沟、落水洞、漏斗、竖井、洼地等应有尽有、星罗棋布,地下溶洞、暗河众多。据初步勘测,全县成片石林十余处,较大溶洞260多个。其中分布最集中的是石海景区,以二叠纪灰岩喀斯特为特色,集石海、大漏斗和世界级大型溶洞等“三绝”景观为一体,各类喀斯特景观齐全、密集,是兴文已开发大型喀斯特风景区。其次是两龙乡太安石林,景区面积8km2,古老的奥陶纪豹斑灰岩(又称龟裂纹灰岩)喀斯特为主体,景观形态别具特色,周家、仙峰、万寿、大坝等地也发育有规模不一的地表喀斯特或地下溶洞。
地形地貌
兴文县地质构造属川南折皱带东西构造体系川黔古坳陷范围。地貌属盆南山山地地形。县境中部仙峰山隆起,将全县分为南北两翼,北部北低南高,海拔275.6米—1795.1米;南部北高南低,海拔由1795.1米降至501米。全县分为槽坝、丘陵、低山、中山4个小地貌类型。
气候特征
兴文县气候属亚热带湿润型气候区,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无霜期长,四季分明,雨热同季。境内陆形复杂,高低悬殊,立体气候差异明显,农时季节相差近一个月。
水系水文
兴文县共有大小溪河19条,总长313.98千米,均属长江水系,分别汇集南广河、长宁河、永宁河注入长江。流域面积在500平方千米以上的有古宋河1条;100至500平方千米的有晏江河、建武河、建设河、泥沙河4条;50至100平方千米的有博泸河、德胜河、落岩河、久庆河、底洞河(上游);50平方千米以下的9条,总流域面积1427平方千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