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春秋左传正义》影响了中国人的底层思维逻辑?

一个中国人,只要他想真正了解中国的政治体制和社会经济生活是如何演变和运转的,只要他想真正懂得中国人的精神内核以及中国人骨子里的性格,那么,有三本书是怎么也绕不过去的,是非读不可的。
这三本书就是《易经》、《诗经》和《春秋左传》,它们简直就是中国文化的总源头。如果把中国文化比作长江黄河,那么这几本书就是雪山,是雪山的融水成就了长江黄河,后世的两汉文是长江黄河的上游,唐宋文是中游,明清文就是下游了。以至于今日,文言文已经流入东海了。可是,我们中国文化的雪山,千百年来都矗立在那里。如果我们想去寻找中国文化的根,不是往西去雪山,而是去入海口,岂非北辙南辕?那些被海水稀释了的河水,不正如今天那些大量掺水的、鱼龙混杂的所谓书么?
所以,中国之所以是中国,中国人之所以是中国人,其根源都不脱这三本书。《易经》解释了中国人怎么思考问题,怎么看待事物的发展变化;《诗经》则简直就是中国人的精神家园和审美导师;而《春秋左传》中各式政治人物的性格特点以及行为模式,则内化为中国人的性格基因,一代一代遗传至今。
以前读书,每次读到中古以后的很多典籍,比如唐宋文,心中总感觉有很多隔阂,总觉得不能完全理解和通达。很多的典故,总是在文章中很突兀就出现了。几经周折之后,才找到源头在上古的这几本书中,但被打断的阅读兴致就难以再振作起来。于是,心中就有了执念,决心要去通读这几本“雪山”一样的源头书。但是,当我看了无数的介绍,买了无数的版本,读过之后却总觉得哪里不对。因为读了好像没读一样,很多疑问仍然无法得到解释,字是都读过一遍,但这些文字到底讲什么,始终都停留在表面,无法沉到底层。后来才知道,之所以读不懂,是因为早在汉朝时人们就读不懂了,所以,就有了晋朝的杜预去注释。又到了唐朝,人们就连杜预的注都读不懂了,于是,贞观年间的孔颖达就对杜预的注再作了注释。
直到一年前,我读《古文观止》中的左传选文,发现《左传》是单一文集中选文最多的书,足足有34篇。其他重要文集,如《史记》和《战国策》,《古文观止》也不过各选了14篇。为了更好地理解这34篇左传文,我寻思一定要找来全本《左传》读一读。
偶然看人提到,说要真读明白《春秋左传》,那杜预注、孔颖达疏的版本无疑是最好的。于是满世界找,上海古籍出版社的只有杜预注,没有孔颖达疏,买过,看不懂,弃之。杨伯峻的《春秋左传注》据说是比较好的,但读起来还是觉得不够味道,很多我想知其然更想知其所以然的内容都没有。其他版本就更是等而下之。后来发现只有北京大学出版社李学勤主编的《春秋左传正义》一书,既有杜预注,也有孔颖达疏,还是简体,并加了现代标点,满足了我的一切要求。只是这套书1999年出版后就不出了,孔夫子旧书网的旧书又贵得离谱,只好求助万能的TAOBAO,找人复印了一本。
收到《春秋左传正义》之后,发现上中下三册,足足有1500多页,打开之后,一通狂读就停不下来。读着读着,我不禁心情激荡,心中不停地发问:这样的好书为什么没有早发现?为什么古人治学那么严谨和细致?为什么那些“水书”铺天盖地地印,而这些“硬核书”却只印一次就不再印?这得多耽误那些真正想读书的人啊?如果孩子们能读这些“真货”书,而不是去读那些“水货”书,那该多好啊?
又想起坊间各种《古文观止》版本,当真是良莠不齐,各篇文章中最重要,也是最难掌握的虚词概不注释。这样的书,拿来给孩子们学习,最终就学了个表面功夫。既不知道这些虚词的意思,也不知道虚词的词性,这些用了虚词的句式到底是怎样,也不甚明白,更遑论为什么是这样。又可气又可惜的是,有很多家长,不知道从哪里接受的观念,觉得读文言文,最好的方法就是“不求甚解”。对,陶渊明是说过“好读书,不求甚解”,但他接着就说了“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呀。家长只看到“不求甚解”,却不去想为什么他又说“欣然忘食”。人家都说“欣然忘食”了,肯定是废寝忘食地琢磨啊,偏偏我们这些后人还真以为陶是“不求甚解”,这不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嘛?
我想,“会意”其实是有三个层次的,一是心知其意而口不能言。比如,我家孩子考试,要求解释“广陵散自此绝矣”一句中的“绝”字,孩子知道“绝”的意思是“没有了”,但就是说不出“失传”两个字来,请问,考试时答题写“没有了”,能得分吗?“会意”的第二个层次是知而能言,虽不中亦不远;第三个层次是言而能中,即确解。请问,现在的考试,有哪次考试不是要求“确解”的呢?既然考试要求“确解”,又认为孩子们读书“不求甚解”即可,这不是坑人吗?谁不知道现在的考试是一分淘汰一操场的人呢?
再说了,如果学文言文可以不求甚解,那么,是不是说,学现代文也可以不求甚解?学英文也可以?好吧,我们假设可以。请问,孩子们做数学题时,可以不求甚解么?通常数学题做不出来,往往是因为中文字表述的题目明明隐含了三个条件,白字黑字在那摆着,可是孩子们就是只能看到或明白一个或两个条件,这不就是不求甚解的祸害吗?
所以,我向来对那些让孩子们更加糊涂的书大肆出版感到不满,对那些像《春秋左传正义》这样的好书难觅踪影感到遗憾。我有时候想,大家都知道tongzhi者愿意思想上实行愚民政策,难道学习上也喜欢实行愚民政策?
于是,立即又下单去买了《易经》和《诗经》。巧合的是,这三本书都是孔颖达疏,而孔颖达的疏简直比正文还好看。我想,最近几年我都不应该买书了,也不用看其他书了,先读完这三本书,就能给我至高的精神享受。
君子曰:人世间值得读的书并不多。读一本值得读的书,胜过千万本含水量高的书。庄子说: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用一两年时间读一本《春秋左传正义》,不仅文言文功力能真正提高一大截,而且还能真正享受和感受思想的美!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