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雅趣|秋分:凉风起,是谁带来了秋思?
秋分
|
吹来何处桂花香,恰今日、平分秋色。 |
顾城在《门前》中说,
草在结它的种子,风在摇它的叶子
我们站着,不说话,就十分美好
……
有一份天空,一份月亮,一份露水和早晨
……门也晒热了,我们轻轻靠着,十分美好
墙后的草,不会再长大了
它只用指尖,触了触阳光
这是诗人心中最明亮纯净的一幅画面,纯真而美好。
如果这美好有季节,我更愿相信,这是一个浓淡相宜的秋天。
这个秋天从凉风乍起开始,云朵绵绵在天空悠闲,田野渐渐飘来谷物成熟的甜香;
星星初绽,月儿悄悄圆了脸庞,凉夜的清辉把丝丝缕缕的思念慢慢聚在心间;
相思随风起,风清露冷秋期半。“凉蟾光满,桂子飘香远”。
这是一年中最好的时光,这是秋分。
CHAPTER 01
1
秋分和春分一样,“分”即“半”的意思,到了秋分,整个秋季就过半了;
《春秋繁露·阴阳出入上下篇》中云:“秋分者,阴阳相伴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
古人从天地阴阳二气相伴相生、此消彼长的角度出发,认为秋分时,阴阳二气达到平衡,所以昼夜均等,冷暖平衡;
这种认知跟我们今天从太阳直射地球赤道的角度出发,得出的结论一致,时间上却早了许多年,可见传统文化的智慧和魅力。
古时把秋分十五天分为三候:“一候雷始收声,二候蛰虫坯户,三候水始涸”。寥寥数字,描述了秋分节气的特点。
古人认为雷声因阳气而生,秋分后阳气衰退阴气旺盛,所以不再打雷了;
自然界的生物最先感知天气冷暖,蛰居的小虫开始藏在洞穴,用细土封住洞口,防止寒气进入;
而秋分后,降水减少,天气干燥,一些水泽的水也开始干涸了。
可见,秋分后,生物活动更加减少,天地开始展现出一片肃静的气象。
|
|
CHAPTER 02
2
秋分的魅力,起于冷暖均衡气温上的舒适宜人,却不尽止于此。
它像一位渐入佳境的美人,有外表的清秀美丽,更有历经时间岁月积淀的迷人丰姿。
秋分时节的美,不仅是“琴弹南吕调,风色已高清。云散飘飖影,雷收振怒声。乾坤能静肃,寒暑喜均平”;
更是“天光如水,月光如镜,一片清辉皎洁。吹来何处桂花香,恰今日、平分秋色”;
真是日有日的美,月有月的情;风有风的韵,云有云的影;
可以清风中抚琴,也可以桂花香里赏月;
可以坐看闲云起,也可以遥想“素练宽衣,仙仗明飞观。霓裳乱。银桥人散。吹彻昭华管”。
在这怡人的景色里,人也顿时神清气爽起来,所以,“ 春秋多佳日,登高赋新诗”;
秋日里景清气明,宜登高,宜远眺,望天远地阔,山高水长,心中也会生出“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的无限感慨;
假如心怀田园,也能乐享“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的闲适淡然;
秋分的美,在于动静皆宜,人与自然两两相融,物我两忘,浑然佳境。
|
|
CHAPTER 03
3
秋分的美,还在于丰收,在于等了好久好久,终于等到梦想实现。
秋分时正值田间收获忙碌的大好时节,玉米串串,挂上架梁,棉花吐絮,晚稻金黄待收,华北地区开始播种冬麦,到处是一片繁忙的丰收景象;
自2018年起,我国将每年秋分设立为“中国农民丰收节“,不仅是对传统农耕的尊重,也充分表达对丰收的喜悦和幸福感。
同时,因秋分时节的气温下降较快,也使得秋收、种耕、秋种的“三秋“大忙显得格外紧张。人们要抓紧时间抢收抢种,才能保证丰收,减少损失。
错过一个节气,可能是一整季的遗憾与荒芜。
|
|
CHAPTER 04
4
秋分的美,还在于有一年中最美的月,最浓的相思。
自古以来,华夏传统中就有“春祭日,秋祭月“的传统,秋分便是传统的祭月节。《礼记》载,”天子春朝日,秋夕月。朝日之朝,夕月之夕。“这里夕月之夕,指的正是夜晚祭祀月亮。
而最早的“祭月节”是在秋分这天,但因为这天在农历八月中时间每年不定,而且不一定有圆月,祭月而无月则大煞风景,所以,后来将“祭月节”由秋分改为每年的八月十五,这便是中秋节。
经过几千年的沉淀,仲秋时分的这轮圆月在中华传统中,不仅仅是可赏可品的自然之美,更是寄托了浓厚而悠远的人文情怀。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古往今来,无数思乡的情感,因为这轮圆月而有了可寄之处;当明月皎皎挂在夜空,脉脉清晖之下,是无数华夏儿女思念故土、企盼团圆的心情。
在”天涯共此时“的月圆之夜,”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也是每一个华夏儿女,对生活寄予的最美好的希望和祝愿。
这最圆的月,因有最深的情,格外美而动人。
|
|
“故园应露白,凉夜又秋分。“
秋分里有景,有情,有丰收,有喜悦;
秋分里有思念,有离愁,也有光阴荏苒,惆怅感叹;
在时令节气变换之中,随风而起的,是日日的辛勤劳作,是默默的无休耕耘;
是满目秋色、萧萧送雁群;是家书万金,唯恐意无尽;
是“四海一明月,千山共白云”;是草木关情,余韵不尽。
佳期苦短,时光匆匆,唯愿你待生活一如当初,而生活回你皆如所愿。
扫描二维码,获取更多信息
文:李静
图: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