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化思维1:对知识的3个划分法,让别人感受到你的想法:三维树
有朋友问:如何讲述理念性的内容呢?
他说,在演讲中,如果是讲述能感受到的实物,听众很容易听懂。比如,手机,电脑,板凳等物品,听众一听事物的名称,就你知道你讲啥。可讲抽象的理念,比如知识,感觉或状况等方面的事情,每个人的理解不同,自己的想法别人未必能懂。讲理念性的内容,要如何才能让别人一听就明白呢?
这是一个思维结构性的问题。思绪的结构化,就是我们的大脑内,对某个事物有完整的结构。比如,你听别人讲到一头水牛,我们的大脑内浮现出水牛的形象:有头,有身体,有四肢等。这就是我们大脑内思维的结构化。
而有些抽象性的概念,每个人的认识是不一样的,如果你只是用描述性的语言,去描述某个事物,别人是很难听明白的。
比如,什么是情感或失恋?你讲到“失恋”这个内容的时候,想让别人怎么感受到你所说的“失恋”呢?
表达的方式,就不能用讲实物一样的描述,而是需要通过别人大脑内有的概念去说明。主要方法是三步:
先理解:是指先要明白你要讲述的事物。
很多时候,我们只是感知到某个事物,感觉清楚了,但要说出来,还是说不明白。比如,你的朋友刚失恋了,内心很痛苦,要是你想讲述给其他人听的话,如何让别人也有体会呢?
你在讲述之前,你先要理解这份失恋的起因,你的大脑内才会有结构化的认识。比如,你朋友失恋的主要原因,是性格合不来;还是父母的不同意等,你只有明白了事情的起因,你才能够开始和别人讲述这件事情。
再划分:是指在大脑内要分清的范畴。
很多人说话思路不清晰,没有整体的思维体系,这是因为你缺乏一个思维的结构化。
思维结构,就如宇宙一样,人、事、物都是一个相系联系的整体,你只要将各类事物的范畴搞明白了,你的思路就清晰了。
人的大脑内储存的知识结构,也是一个各类事物相互联系的整体。按照亚里士多德的范畴分类,共有十个范畴:实体,数量,关系,性质,何地,何时,所处,所有,动作,承受。
那么,失恋的这种感觉,属于“关系”范畴(关系范畴包括:习性,状况,感觉,知识和姿态等)。
后类比:是指用一个别的相关事物来进行讲述。
当你对一件事情深入的理解,再划分了范畴之后,你的大脑内,就有一个清晰的结构。当你需要表达的时候,再找一个相关的事物来类比,就很容易了。
比如你想跟你老乡北京香山的高度,他因为没有去过北京,你只要用你家乡的某座山来类比,你可以说:“北京香山很高,比我们家乡某某大山还要高”,对方一听就体会到香山的高度了。
那么,如何向别人讲述你失恋的感受呢?你找一个对方能感知到的例子就好。比如:被老板炒鱿鱼后,对职场或未来失去希望的那份感觉。当然每个人的体会不一样,你要因人(听众)而异(用不同的事例)。
用类比来表达某个抽象的概念,主要是三步:先要理解事情的起始,再划分范畴,在自己的大脑内有清晰的概念之后,你再找一个类似的事物来类比,别人一听就能体会到你所表达出的想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