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兰、竹、菊并称“四君子”,千百年来以清雅淡泊的品质,一直为世人所钟爱,成为一种人格品性的文化象征。尤其是梅花,它先众木而开花,先天下而春,它傲霜斗雪,风骨高洁,深受古代文人雅士的赞颂。宋代林和靖种梅养鹤,人称“梅妻鹤子”,“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是他的咏梅绝唱。陆游的“当年走马锦城西,曾为梅花醉似泥。二十里中香不断,青羊宫到浣花溪”等诗篇,也表达了其对梅花的一往情深。古代文人画家则更以梅花的冰肌玉骨来表现自我。宋马麟、元王冕、明陈录、清金农都是画梅高手。在他们笔下,身姿苍古、寒香四溢的梅花,犹如冰清玉洁的美人、傲然铁骨的英雄。梅花属蔷薇科,落叶乔木,有花瓣五片,多为白色、红色和粉红色,花具有清香。梅性耐寒,对土壤适应性强,多分布于我国长江以南各地。
对于初学国画的人来说,梅花造型概括,最便于练笔,如学习梅枝的用笔以及枝条穿插关系,可以锻炼出坚挺有力的骨法用笔,同时也掌握了中国画的用墨技巧。中国画最重“写”法,除了书法以外,习画“四君”(梅、兰、竹、菊),无疑是进行国画练笔的最佳途径。
主辅:或称“主次”、“宾主”、“主客”等,一幅画有主体、有陪衬,主体是画面的重点或中心。布局时力求使主体的位置突出、醒目,其他作为陪衬,位置应隐蔽些,画得虚些。右图前面一枝梅为主,后为宾。一主一辅,一浓一淡,一高一矮,一疏一密,自然形成了鲜明的节奏与对比。切忌主次不分、平均对待。具体运用时,也可用反衬的方法。虚实:一幅画,总体布局上必须有虚实对比,一般说来,“有画处为实,无画处为虚”,或者说“有笔墨处为实,无笔墨处为虚”。这都是说明画面上的空白和物象的对比关系。在构图上常有虚实相间、虚实互用、以虚显实、以实破虚等手法。聚散:是指集中与分散的关系。画梅花,花朵的分布必须有聚集在一起的,有疏落分散的,聚散之间要互相联系,做到聚而不塞、散而不散,才能富有韵律,引人入胜。切忌平均分布、散点布局。藏露、隐现:根据意境和画面艺术手法的需要,在构图时,往往某些部分要藏,某些部分要露。一般是主体部分要醒目突出,陪衬部分则隐蔽些。但有些构图,主体部分也要有藏露、隐现。
画梅花,枝干是最主要的。因为在一幅梅花构图中,枝干是主要部分,它的造型决定了构图的布局。所以,画梅花要多练习画枝干。梅花枝干一般大干多曲,小干多直,枝节明显。画大干多用侧、逆、散锋,画小枝多用中锋。同时要使枝枝相随,相辅相成,互相呼应,整体趋势统一,纵横交错。画梅枝可从主干画起,先布主枝的大势,然后画小枝。用中锋画出梅枝构架,用墨稍淡,枝条穿插呈“女”字形,如鹿角。然后再添小枝。枝条交错时,
勿集中于一点,枝与枝之间的空白分割要有区别。这样画出来的枝条疏密得当,富有韵律感。最后整理枝干,留出画花的位置,或增添小枝以丰富画面。画新枝大多用浓墨,以中锋用笔。画时要注意笔断意连。断处空白是留出画花的位置,或是表明前后枝条的穿插关系。
用硬毫石獾、鼠尾一类的二号提斗笔从暗面入笔,边勾边皴,笔上水分宜少,淡墨蘸浓墨分段在暗面一侧画好之后,随即顺势用不同长短画出。为了表现老干边缘的毛涩质感,宜用侧锋逆行运笔。的弧线逐渐画出老干的主体形态,并勾出亮面部分老干的轮廓线,此条线的行笔不宜过实,可有断续以显示笔意的灵活。画老干以侧逆锋用笔,用墨要干、湿、浓、淡并用,特别是要有干墨、枯墨的运用。飞白能表现老干的质感,再加上苔点,更显苍古的气质。老干中伸出的粗枝可用双勾加皴的办法画,也可用泼墨画法一笔写出。画细枝嫩茎时行笔用浓笠中锋,柔中寓刚,线宜光洁劲健不宜涩滞,长线不宜太直,要有弧度、有提按,以体现嫩茎的柔韧和“俏”三枝的穿插多以“女”字形或“戈”字与“之”字的结合排列,两枝不能并行,更不宜相切或垂直相3成“T”字形、“十”字形。如实在难以处理,可在粗细、长短及墨色的浓淡上求变化。
常见的梅花花朵分五个花瓣,花瓣呈圆形,中间是花蕊。花色多为红、白、绿等几种。近似梅花的有杏花、桃花、梨花。画梅花多用勾勒法、没骨法。勾勒法:是指画花朵时以线条为主的勾勒方法,亦称圈花,用硬毫勾线,用淡墨勾其轮廓。用笔要有提按粗细的变化,圈出的花要似圆非圆,意在方圆之间。要有正、侧、背的各个面和仰偃的不同姿态的变化,画梅多取侧面、半侧面,这样易于体现花多角度的不同姿态。点蒂用浓墨,正面瓣四至五笔,背面瓣五笔,侧面瓣三笔。点蕊、勾蕊丝亦用硬毫小笔蘸浓墨从内向外勾挑,示意性地点入八九点即可。白梅画好后用“倒晕”法蘸淡赭或淡草绿沿花的轮廓晕染,其方法是用大白云蘸清水,再于笔尖上蘸淡色。没骨法:是指不用墨线勾勒而直接用色彩或墨点染而成的技法。没骨点染的工序比较简单,一般一遍画成。用没骨法表现花朵比勾勒法更有自由表现空间。在技法上可从水、色、墨、笔等四个要点把握,最重要的是有水。古人云“得笔墨易,得水法难”、“惜墨如金,惜水如银”等,都说明了水在绘画中的重要性。水与色、墨的自然融合,可使所画颜色润泽、灵透画出的花朵也更显娇媚动人。
步骤四:最后用石青点苔并调整画面,题款、盖章时应注意使画面左右达到均衡。
步骤四:题款、章时应注意使画面左右达到均衡。
步骤四:最后题款、盖章完成。
步骤四:题款、盖章时应注意使画面左右达到均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