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号孩子》汤老师追查嗜血凶杀,尺度比想象中大多了

标题曾让人误认为是儿童片,并擅自改动了原著细节,全程苏联人满口流利的英文,都让《44号孩子》的北美票房远不如预期。其实该片用凝重的动荡时代背景,令人窒息的惊悚氛围,沉思着人性和政治的残暴面,很有艺术追求。

雷德利·斯考特监制+丹尼尔·伊斯皮诺萨导演是有想法的,只是选择了英国获奖小说《44号孩子》这样的斯大林时期的冷门高逼格题材,却按装B级暴力片模式进行拍摄,这是大胆地冒天下之大不违,反而注定难以讨巧。

从二战胜利后,苏联士兵偷了敌军的表,却站在相机前变身“二战英雄”,享受着国家给予的特别待遇,已在揭露政府杜撰战争英雄的假象。偶然机遇成为“战争英雄”的里奥,只因一桩儿童系列凶杀案,从尽忠职守到怀疑动摇。

相比起乔尔·金纳曼扮演的大反派瓦西里,频繁滥杀无辜、掩盖罪证,逃离《疯狂麦克斯4》沙漠飙车的汤姆·哈迪,则始终清醒地保持了勇敢与正直,他塑造出一个眉头紧皱、忧心焦虑、睿智善良的MGB特工形象。

惨死了43个孩子,犹如手术刀般精准的伤口,如出一辙的犯罪手法,逍遥法外的神秘真凶则被警方干涉,高层声称“我们住在一个没有谋杀的天堂”。正是可笑的缘由,漠视了无辜孩子们的性命,才让男主角对国家信仰的动摇。

里奥曾参与过秘密逮捕和刑讯逼供,却极力避免草菅人命。即被降职发配外地,同样要打破沙锅问到底,去破获凶杀血案。没有这种正义的勇敢者在《44号孩子》里,变态凶犯在铁幕时代里,早已逍遥法外。

原本只有老婆丽莎站在他这边,但是“叛国罪”像一把枷锁牢固在娇妻身上,逼迫着对方撒下了“真实的谎言”。里奥曾在一命换三命的选择犹豫时,但听到妻子已怀孕,他知道要用两命去换三命,果断放弃了杀戮决断。

加里·奥德曼扮演将军,先拿流浪汉、同性恋开刀抓“替罪羊”,再听到真凶可能会危害到自己家人时候,方才醍醐灌顶般幡然醒悟。接着,狡猾的老头子立即配合里奥进行严谨地调查,同样也像是一种“明哲保身”,并不是为人民着想。

各种嫌疑犯关联人物连番上阵,主人翁在逃亡时逆天找出杀人狂魔,还用值班名册筛选疑犯,并通过抽丝剥茧的侦破,揭开了谜底,都拍得井然有序。

而变态真凶口中的两位孤儿,“士兵”站对了队伍,时势造英雄;“军医”则运气差了点,变成嗜血狂魔,两位刽子手都因杀戮改变了人生轨迹,却一念天堂一念地狱,这是一种血淋淋的辩证性沉思。

在那样的白色恐怖时代里,人心是不可测的,哪怕是夫妻同样面临着生死抉择,男主角的亡命天涯更是不得已而为之。开场的小男孩被大人们栽培与肯定,到拯救并收养两位孤女,片尾用孩子做足呼应,回归了温情救赎。

其实任何原著改编都有其它创作者的苦恼,汤姆·罗伯·史密斯小说重在还原人性与揭露现实主义,捎带对前苏联肮脏政治使劲地黑了一把。以目前《44号孩子》成片来看,走B级暴力侦破片路线,已经是对全球市场进行妥协了。

在火车内斗殴那场戏,男主角是胆英雄、以一敌众,女主角是绝地反扑、战斗力超强,誓死遵循了B级暴力片的固定模式。那场烂泥地里的双雄对决,故事走向清楚可见,大反派拿枪啰嗦半天,也是在等着被灭。

137分钟的故事线索多,真凶因为受过德军的非人道待遇,才跑去猎杀行凶,他犹如打酱油般出现并被灭,颠覆了原著小说中的惊天秘密。没有深入细腻地展现专横时代的黑暗,擅自篡改了兄弟重逢的真相结局,让本片饱受争议。

可惜汤姆·罗伯·史密斯“黑暗三部曲”中的另外两部《6号特工》《秘密演讲》是很难搬上银幕了!因为在《暮色》《五十度灰》边被骂边狂扫数亿的时代,瑕不遮瑜的《44号孩子》,因为题材和形式小众,全球仅能收获300万美金。

这是一部缺点很多,但被低估的赔本佳作,毕竟它有揭露黑暗政治时代、有人性的写照。有时,好莱坞优秀电影中的“遗珠”,就是这样不合时宜地诞生了。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