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帜无声,却能鼓舞万千斗志——宁中学子回王师的信(3)

编者按

宁中1999届毕业生,现任职于鄞州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的医生王师,响应国家号召,千里驰援武汉抗疫,于工作之余写了10多篇“待到疫情散去我们再相聚”系列抗疫日记,这些日记在“乡土宁海”刊登后引起了较大反响,2月21日的《千里驰援,爱中相聚》发表在《人民日报》上,特别是她在3月5日给宁海中学学弟学妹们的信(“乡土宁海”特约稿件),更是在宁中学子中激起“现在好好学习将来报答社会”的热情,他们积极给王师回信,字里行间洋溢着宁中学子家国天下的情怀,本平台3月9日起,陆续刊登宁中学子给王师的回信,敬请关注今日回信(共4篇)。

旗帜无声,却能鼓舞万千斗志

敬爱的学姐:

您好!

春三月,万物复苏,而同病毒的抗争却仍未结束。这场突如其来的灾难,影响了几乎所有行业。在我们忧心忡忡时,您这样的“逆行者”们,纵使也害怕被感染,却仍奔赴疫情一线。宁波武汉,本相隔900多公里,此刻却因责任和担当连接了起来。

线的病情变幻莫测,医生要从生理和心理两方面去治愈病患,背负的压力一定非同小可。而您却抱持乐观的心境,发现这停摆城市中的爱与人性之美,收获着一份份感动,并将它们记录下来。在这随时都有医护人员被感染、随时都有因公殉职可能的危境之中,您却依然笑得如此灿烂如此美丽,我深深地被震撼了。这世上本无什么英雄,那只是平凡的人披上了“责任”的外衣,在目所不能及的地方背负起了他人的幸福罢了;这世上哪有什么岁月静好,那是因为有像学姐您一样的伟大的平凡人,在替我们负重前行。

起自己在这个特殊的假期里的种种,顿时惭愧不已。久封在家的压抑,远离老师和课堂的郁闷,线上教学对视力造成的负担,以及因久居家中日渐懈怠的心态,学习之外诸多的诱惑……老实说这个过程很痛苦。但这次读到您写的日记后,我的心深深地陷入了沉思。相比之下,我是何等幸运的。处在一个相对安全的地域,物资的供应也十分稳定。而同是宁中人,您却远离宁波,与死亡与危险零距离,日夜奋斗在陌生的城市。您代表了宁波的力量,您同样是宁中的光辉!此刻,我不觉想起宁海中学校训:愿乘风破万里浪,甘面壁读十年书。“愿乘长风,破万里浪。”是指志向远大,不怕困难,奋勇前进;“甘面壁读十年书”,即聚精会神持之以恒地读书,不受外界任何繁杂事物的干扰和诱惑。百年宁中的精神滋养着像您这样优秀的学长,我相信,一定也必将滋养着我们这一代宁中人。尚处高一的稚嫩的那个自我,仿佛也一夜之间成长了,耳边回响着革命烈士柔石作词谱曲的宁中校歌:“九二六,夏云拥瑞,东方升起了歌声。这是人间的文明,也是乐园的笑影。教育是我母亲。我们琢磨着身心,我们陶冶着精神。冲破黑暗的势力,同做人间的救星,前途希望无限!”我以宁中为傲,向您致敬!宁中学长!我愿飞翔,奋力拼搏!

信中,您还谈到了我们中学生应该掌握的各种能力,勉励我们刻苦锤炼。您的言行就是无声的旗帜:在危难中依然“逆行”,舍小家为大家,是因为有以天下为己任的担当精神;在难关面前,冷静地去看待问题,摸索出路,这是能独立思考的成果;在严峻的局势下仍能保持乐观,笑对人生,这是高尚人生观与价值观的体现。也许有人觉得这些能力与品性太平凡了,但是正是因为这些平凡中的伟大,才使得中国人在面对蜂涌肆虐的新冠病毒时,能够众志成城、共赴国难。

为学生,我们也许无法奔赴抗击疫情一线,但我们宅在家努力学习就是对抗击疫情最大的支持。让我们年青的宁中人牢记使命、铭记伤痛、怀抱高远的志向,脚踏实地努力拼搏,以期更好地报效祖国。

有一个冬天不能逾越,没有一个春天不会到来。相信在像您一样的仍在一线坚持的医护人员们的努力下,这场疫情最终会被跨越。逆行千里护万家,杏林春暖盼凯旋。宁波,宁海,我们宁中人,会在你们身后默默支持。

最后,即使身在异乡,也为您送上最诚挚的期盼:平安归来!

此致

敬礼

高一(1)班陈昱诚

2020年3月8日

王师近照
亲爱的王师学姐:
您好!
是宁海中学的一名高一学生。如千千万万关注着这场疫情的人一样,我时刻祈祷着这场浩劫能尽快过去。
此之前,因为隔离在家,所能接触到的消息唯有时刻变化的感染人数与网络上桩桩件件感人的事迹,但一层薄薄的屏幕后是无法跨越的时空距离。相较于其他地区,我所生活的地方还算是较为安逸,朝可闻鸡犬之声,夕尚有晚风拂面。但是当我看到您写的驰援武汉的日记时,来自战斗一线的寥寥数语和一张张未经修饰的照片,将我远隔千里带入了在风暴中心与新冠病毒日夜斗争的战士们最真实的生活,也让我更加深刻地体会到“逆流者”们的无私伟大。我们敬佩您和您的同事们,以及所有自发地支援着重病中的城市的人。
武汉支援的日子,肯定非常辛苦吧。看到您日记中紧张的行程和短暂的休息时间,以及在医院中全副武装地忙碌的照片,我想这是不言而喻的。但是日记中字里行间流露的那种令人心中乍然温暖的喜悦和坚定,也绝非虚情假意。或许,那一个个像司机杜师傅一样的普通却有高尚心灵的人,就是你们如此坚定的原因吧。
次,作为一名宁中学子,看到您写给我们的信中,您教导我们要有勇于担当的能力,这使我油然而生一股使命感。这次疫情也使我看清,少年时在校园内看似辛苦枯燥的日复一日的读书学习是多么重要。学校里学到的知识和学习中形成的品质,得以铸就人们打赢这场战役的必胜决心。也正是在这最适合学习季节里所接受的打磨使我们拥有自主学习和思考的能力。我在宁中还只有短短一个学期,但未来的两年乃至离开宁中进入更加广阔的世界后的所有日子,您信中的言语会成为我不断精进自我的格言与信条。
下由于疫情打乱了正常的开学计划,本应早早坐在校园内的我们此刻依然待在家里,享受着一堵砖墙隔离开来的片刻安逸。我不知道还有多少人会因您的日记恍若从梦中惊起,但至少对我自己,它提醒了我,在这样一个所有人都在以各自的方式奋斗的时候,我们这些学生更应努力而不是借此放松心神。《人民日报》上拍摄的少年男女年龄各异,不变的是埋头奋笔疾书的身影,这即是“停课不停学”最好的诠释。
后,我想再次表达对您以及所有奋斗在一线的白衣天使们的敬意。从您日记中的只言片语足见同新冠病毒搏斗的紧张与不易,但我相信一个个好转的患者们就是所有人坚持下去最好的动力。武汉陷入了沉寂的黑夜,但不是只有黎明的曙光才是救赎与希望,从疫情爆发到现在无数个温暖人心的故事就是人类燃起的自救的篝火。我虔诚地祈祷着摘下口罩的那日。长日尽处,迎来万家灯火,喧嚣人间。
祝愿美好的明天。
高一(2)班胡暄
2020年3月8日

敬爱的王师学姐:

你好!
一个多月以来,我一直在关注着疫情的最新动态。从钟南山院士的国士无双,到李文亮医生的鞠躬尽瘁,医学工作者的光辉形象在我的心目中不断发酵,越发高大伟岸。在读到你充满关切与期望的来信时,我一时间受宠若惊,激动与自豪将我淹没,我为自己能作为与你一样的宁中学子而感到骄傲。
七十年前,志愿军的出征,守护的是祖国的大门,面对的是枪林弹雨,是先进的装备。七十年后,你们的出征,挽救的是同胞的生命,对抗的是新型病毒,是更加狡猾的敌人。在我看来,魏巍当初那代表中国人民发出的赞美,对你们同样适用——你们,是最可爱的人!
收到你来信的同时,我也有幸读到了你的几篇日记。与新闻上不同的是,你的语言里收藏着来自武汉的、可以触摸到的温暖。你在出租车上与司机的相遇,带我看到了武汉市民的信心与热情。你收到的那封来自患者的感谢信,让我体会到疫情笼罩之下的人情与温暖。你对热干面的描写与配图,让我在口水直流的同时,也感受到了你的积极乐观与昂扬斗志。
来信中的谆谆教诲,身为学生的我们,或多或少理解你的良苦用心。纵是两个月没见,一休楼前的那尊书山雕塑,依然稳稳地矗立在我的眼前;楼面上“愿乘风破万里浪,甘面壁读十年书”的对联,仍然在每一个夜晚,指引着在电脑前自习的我。这是宁中学子的坚持,也是我们对你们最实在的答复。
又是三月,想必学校食堂旁的桃树上已是一片热情的绯红。如果可以,我真想把它细细地说给你听,只求回应你对母校的思念,只愿减轻你在前线作战的疲惫。
可是我无法这么做,学校封闭,小区严管,在这段特殊的时间里,一切的浪漫都在为战斗让道,所有的诗人都在为战士祈祷。身为宁中学子,我们是今日的读书种子,是未来的品质公民。在这场战斗中,我们清楚自己无力扛起冲锋的大旗。所以我们冷静,我们蛰伏,如羽化前的蝉儿一般藏身地底,待到凛冬退去、火伞高张之时,再出来放声高歌。这个三月,校园里的桃花不属于我们,但疫情过后,迎接我们的,将是席卷整片苍茫大地的生机与繁华。
敬祝:
身体健康,早日凯旋
您的学弟:葛昀灵
2020年3月8日

尊敬的学姐王师:

    您好!

这是一段不同寻常的日子。

本是整个中国一年之中最热闹的时光,在2020年却失去了往日那带着幸福走街串巷的景象。新型冠状病毒肆意地蔓延着,无力与悲观像一株长在阴处的植物,在幽暗的角落里张牙舞爪。

面对来势汹汹的新冠病毒,全国人民都在为之紧张。看着一点点被染红的疫情地图,无数个家庭的别离,网络上一份份的中央文件……让人害怕,令人揪心。

然而,“中华人民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我们作为中华儿女必定要“起来”!

一封封的请战书,一位位像您一样二话不说就奔赴前线的医护人员,一例例患者治愈的捷报……透过照片,穿过厚厚的防护服,我看到的是你们坚定又充满希望的目光。看着逆行者们脸上的勒痕、护士姐姐们为剃头留下的勇敢的泪水、医生们短暂休息时劳累的汗水,似乎有一股强烈的力量冲击着我的心灵。那种坚毅,那种奉献,荡起我心中汹涌滂湃的浪花,是感动,是敬佩,更是自豪。

84岁的钟南山院士,亲自披甲挂帅,赶赴武汉,给全国人民吃了一颗定心丸。他那张动车餐桌旁休憩时满是疲惫的脸,让全国人民为之动容。浙江的李兰娟院士,在短短一个月内成功分离出病毒毒株。像李文亮这样的疫情吹哨人,始终坚守在前线,甚至牺牲自己的生命。他们为我们筑起了一道道防火墙,搭起一座座生命的长城。

“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是有人为你负重前行。”

这是一段非凡意义的日子。

本应在学校里开始新的学期,因为疫情,让我们在线上开始了直播式、录播式等停课不停学的学习。

您有一句话让我十分触动,“青春要用来学习”。在这样特殊的时期,正是考验我们的自律的时候。不能让疫情打乱我们前进的步伐,不能让新颖的授课方式成为我们“划水”偷懒的借口,不能无节制的放纵自己,忘记自己的初心。

这也正是这次疫情所告诉我们的,我们要成为一个有着坚定信念的人。少年强则国强,要把自己的个人追求与国家命运、社会价值统一起来。我们要成为一个富有爱国主义精神的人。我们的命运与国家的命运相连。现在我们接受着社会的恩泽,在不远的将来,我们必定要肩负起保护、发展祖国的重任,厚积薄发!

小的时候,“宁海中学”是一个遥远的目标,是大人们口中很值得骄傲的好学校。而现在,身为宁中学子的我,“宁海中学”更像是一个责任,是慢慢与我融为一体的原则与品德。现在的我们就是“读书种子”,要向学长们一样,有着目标与情怀,以后,会成为国家的栋梁,带着“宁中精神”在各行各业里发光发热。

一切安好!

您的学妹胡沛乐

2020.3.8.早晨

□ 文章:高一(1)班陈昱诚

高一(2)班胡  暄

高一(1)班葛昀灵

高一(2)班胡沛乐

□ 排版:水东居士

□ 审核:阿童木

□ 宁海县乡土文化俱乐部出品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