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象征皇权的九鼎,究竟去了哪里?

大家好,我们的小思姐聊生活又来了,今天起我们一起来分享历史知识,也许你可以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哦。
很多成语和“鼎”有关,如一言九鼎、鼎足而立、问鼎中原、定鼎中原等等。
这里的“鼎”并非简单的青铜器物,而是江山一统、王权至尊的象征。
九鼎究竟是一尊鼎,还就九尊鼎?至今尚无定论,有待专家的进一步考证。
根据上古的礼制规定,身份不同,祭祀用的鼎是有严格区分的。
《公羊传》记载:“礼祭天子九鼎,诸侯七,大夫五,元士三也。”
天子祭祀使用九鼎,诸侯为七鼎,大夫为五鼎,卿士为三鼎或一鼎,平民没有资格使用青铜鼎。
《史记》记载:“禹收九牧之金,铸九鼎。皆尝亨鬺[shāng]上帝鬼神。遭圣则兴,鼎迁于夏商。周德衰,宋之社亡,鼎乃沦没,伏而不见。”
夏朝开国君主大禹把天下分为九个州,令九州牧进献青铜,铸造了“九鼎”,用以烹煮食物祭祀上帝鬼神。
鼎身刻制着九州山川、江河以及各地盛产的宝物。
铸成之后,陈列在夏朝的国都——阳城(位于今河南登封告成镇王城岗)。
此后,九鼎被夏、商、周三朝奉为国家权力象征的传国至宝。
周朝天子失德,导致九鼎失踪。从夏朝一直到商朝,九鼎一直完好被传承。
《墨子》记载:“夏后氏失之,殷人受之;殷人失之,周人受之。夏后、殷、周之相受也。”
夏朝时期,九鼎一直在山西、河南等地保存,商汤驱逐夏桀,将九鼎迁至亳邑(河南商丘)。
商王盘庚迁都殷地(河南安阳),将九鼎迁徙新的都城。
周武王灭掉商朝,曾在都城镐京(今属陕西西安长安区)公开展示九鼎。
周成王即位,周公营建东都洛邑(河南洛阳),又将九鼎转移至洛邑城,成王亲自以九鼎主持祭祀盛典。
《史记》记载:“成在丰,使召公复营洛邑,如武王之意。周公复卜申视,卒营筑,居九鼎焉。”
周公还政成王,自己居住在东都,将九鼎安置在明堂,用以震慑诸侯。
东周时期,天子权力逐渐分散,诸侯越来越强势,很多人开始觊觎象征着王权的九鼎。
东周第九任国君周定王姬瑜在位时期,那位不鸣则已一鸣惊人的楚庄王芈侣来到洛邑,表面上是朝见天子,暗中图谋不轨。
《史记》记载:“(周定王)八年,伐陆浑戎,遂至洛,观兵于周郊,周定王使王孙满劳楚王。楚王问鼎小大轻重,对曰:‘在德不在鼎,周德虽衰,天命未改。鼎之轻重,未可问也。’楚王乃归……”
周定王八年(公元前599年),周定王讨伐陆浑戎(西北一支游牧部落),返回洛邑,在京城郊外阅兵。
周定王派遣大夫王孙满去慰劳楚庄王的部将。
楚庄王很没礼貌,问了一个不该问的问题——“问鼎之大小轻重”,问九鼎有多大多重,被当场驳回。
王孙满说:“国运兴衰在于德行不在于鼎的本身,周德虽然衰微,但天命却毫无改变,九鼎的大小轻重不是你应该问的!”
言外之意是:你身为一方诸侯,不配知道九鼎的大小轻重。
楚灵王也曾提出这个问题,后衍生出“问鼎”一词,原意是问九鼎的大小、轻重,引申为图谋夺取政权、炫耀武力。
战国末年,秦王、楚王、齐王等诸侯为夺取九鼎蠢蠢欲动。
周赧王周旋于韩、魏之间,令诸国相互制约,从而保住了九鼎,用以号令诸侯。周赧王去世后,周朝遗民东迁,秦昭襄王武力夺取九鼎,七年后灭掉东周,周朝疆域全部纳入秦国版图。
秦庄襄王二年(公元前248年),秦国将九鼎宝器迁至咸阳。
秦始皇灭六国统一天下,九鼎不知所终。
有人称九鼎在泗水彭城沉没水中,秦始皇曾派人前往打捞,使者无功而返。
武则天
武则天打算以“黄金千两涂之”,大臣姚涛谏言“九鼎神器,贵于天质自然”,九鼎贵在天然质朴,不适合以黄金做装饰炫耀,武则天听从了他的建议。
宋徽宗在位时期,也仿照唐朝的成例,铸造了九鼎宝器。
《宋史》记载:“崇宁四年(1105年)三月,铸九鼎,用金甚厚,取九州水土内鼎中。”
用铜二十二万斤,装饰以大量的黄金,建造“九成宫”陈列九鼎。
具有讽刺意味儿的是,也许北宋的“九鼎”属于赝品,九鼎宝器没有保佑大宋帝国。
宋徽宗非但没有号令诸侯,反被“诸侯”俘虏,造成北宋亡国。
相传两千多年,失踪两千多年的九鼎宝器是否还深埋地下?是否有朝一日能再现人间?至今仍是未解之谜。
喜欢的小朋友一定要多多说说自己的意见,我们一起来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说的不对的也要指出来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