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庞统不死,诸葛亮、庞统等人该如何分工,蜀汉才能统一三国?
庞统如果没有死在“落凤坡”,而是跟诸葛亮一样“寿终正寝”,那就好玩了——蜀汉将不再是最弱,甚至有可能统一三国。
庞统、诸葛亮对应的谋臣类型
以前我在谈论郭嘉与诸葛亮的问题的时候,提到过谋臣的类型,可以分成战略、战术、后勤三个类型。这三个类型有一个模板,就是秦末的时候刘邦的三大谋臣,战略对应张良,战术对应陈平,后勤对应萧何。
在蜀汉阵营,这三类谋臣对应的是哪三个人呢?
先主刘备最重要的三个谋臣是法正、庞统、诸葛亮,不过却不能简单地跟张良、陈平、萧何对应起来。原因其实很简单,因为这三种才能类型比例不一样。就比如张良其实战术水平也不低,只是战略能力较为突出,这说明这三种能力是可以进行组合的,呈现出不同的结果。
根据正史中都表现,战略水平诸葛亮大于庞统大于法正,战术水平庞统大于法正大于诸葛亮,后勤水平诸葛亮最高,法正、庞统似乎没怎么表现出来。而在战术这一项法正、庞统、诸葛亮表现也不尽相同,法正奇谋水平最高,庞统次之,诸葛亮最不擅长;然而诸葛亮治军能力又要比法正、庞统高,战术水平也不至于太差,只是军事上太保守有点要命。
所以法正、庞统、诸葛亮没办法简单对应到张良、陈平、萧何三人身上。不过鉴于诸葛亮战略、后勤两项专精,庞统战术突出、战略不差,他们这对组合是可以在没有法正的情况下完全满足蜀汉阵营的谋臣需求。
最适合诸葛亮的位置
鉴于诸葛亮后勤能力突出,让他专心干萧何的活其实是非常合适的。而且初期刘备就是这么干的,先是让诸葛亮在荆州负责后期(收税、准备粮草等),而后打汉中的时候成都大后方交给他打理。即便是夷陵之战,刘备都没有将诸葛亮带在身边,而是让他继续镇守成都。
白帝托孤的时候,刘备很惨,法正、庞统已经过世了,关羽、张飞等重要将领都阵亡了,他只能将所有希望寄托在诸葛亮身上。这意味着诸葛亮实际要干着张良、陈平、萧何、韩信四个人的活,显然是非常吃力的。
大概是考虑到了这一点,刘备在白帝托孤的时候,还给诸葛亮安排了一个助手李严,为了就是缓解诸葛亮的后勤压力。而后确实诸葛亮将一部分后勤交给李严打理,可惜的是李严不争气,辜负了诸葛亮与刘备。
从以上我们可以看出,刘备自始自终还是将诸葛亮当作萧何来用,后勤与内政才是诸葛亮擅长的地方。刘备知人善用,这点并不比曹操差,他的意见是很有参考价值的。
另外一点就是,自从刘备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的时候,隆中对战略就已经制定好了。刘备创业的大方向始终没变,也不需要大改,所以诸葛亮安排去后勤这块也不会耽误蜀汉阵营的战略目标的实施。
如此一来,诸葛亮不管安排到成都负责内政,还是荆州前线负责后勤,抑或是汉中屯兵,都是可以的。不过鉴于荆州的重要性,安排诸葛亮跟关羽搭档会更合适一点,这样关羽大意失荆州的意外就很难发生了,蜀汉的荆州地盘一般情况下就不会丢的。隆中对战略也可以应荆州的保存,继续进行下一步——三个路线北伐,克复中原,恢复汉室。
不可低估的庞统
庞统的能力开始是被低估的,先是去投孙权被无视,接着在周瑜手下不受重用。后来投了刘备开始也是不被看好,直接安排去了一个偏远地区当县令。直到诸葛亮与鲁肃极力推荐,刘备才真正重视起用这个人才。而且刘备一出手就很大方,给庞统安排了一个跟诸葛亮相同的职位——军事中郎将,这意味着庞统直接进入刘备的首席谋士团。
建安十七年刘备与刘璋决裂,在争夺益州这件事上,庞统向刘备献上了上中下三个计策。上策是精兵奇袭成都,擒贼先擒王;中策是将刘璋主力从险要引出来,剿灭之后再大举进攻;下策是退到荆州,慢慢蚕食益州。
很显然下策是最差,损失最大的,刘备肯定不会考虑;而上策要承担奇袭失败的风险,刘备要很慎重考虑;唯有中策最为稳妥,损失中等,最符合刘备的性格判断。我认为庞统可能跟法正一样,能摸清了刘备的性格特征,懂得引导他做出合适的判断。这些说明了庞统的战术、战略能力其实不俗的,安排在前线完全是没有问题的。
只是很可惜的是,刘备有些大意了,直接让庞统带兵打仗,导致庞统出了意外。所以之后汉中之战,刘备就没让自己的谋臣去带兵打仗,更往后的夷陵之战也没有。
假如庞统不死的话,北伐前线的军师位置可以完全交给庞统,在战术上蜀汉阵营就可以摆脱诸葛亮那种极度保守的局面,赢面会增加不少。
如果按前面说的,诸葛亮调到荆州去辅助关羽,荆州大概率不会丢失,隆中对战略可以不打折扣地实施,蜀汉阵营战略、战术、后勤都过关了,统一三国是有希望的。
就算是蜀汉还是丢了荆州,有庞统负责北伐,战术上会更灵活一点,像魏延的子午谷奇谋被采纳的几率会增加,蜀汉仍旧有成功的机会。
就是很可惜啊,偏偏庞统死太早了,蜀汉顶级的人才当中仅留下诸葛亮一人,实在太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