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有些细节,要细读才知道

《红楼梦》是一部充满细节的经典,读这部经典,有很多细节,读出来才有意思,因为,人物、故事,都在这些细节里更加丰满立体了。来看十五回的这些细节——
我们的《红楼梦》已经读到第十五回,秦可卿死了,停灵七七四十九天之后,要出殡了。路上,各种大人物、小人物,利益相关者前来路祭,最关紧的是北静王,北静王不但路祭,还要求见见宝玉,因此,他很重要(这个人物,我们后面会专门说他)。

细节之一:曹雪芹喜欢李商隐

北静王见了宝玉,看好他,觉得他“如宝似玉”,不但要求看玉,还认真“细细地看了,又念了那上头的字”,然后,就对贾政夸宝玉“雏凤老于老凤声”。这是比喻,比喻儿子将来会胜过父亲。但问题是,这是李商隐的诗。
(北静王)
这句诗出自李商隐的《韩冬郎即席为诗相送一座尽惊他日余方追吟连宵侍坐裴回久之句有老成之风因成二绝寄酬兼呈畏之员外》,这诗名可真够长,但这肯定算不上一首名诗。
熟悉《红楼》的朋友会记得,《红楼梦》后面有情节,第四十回,曹雪芹借林黛玉之口说过一句话:“我最不喜欢李义山的诗,只喜他这一句‘留得残荷听雨声’……”。这一句出自李商隐的《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这当然也不是李商隐的名诗,如果它最终有名了,也是因为《红楼梦》的原因。
(留得残荷听雨声)
就算曹雪芹借黛玉之口说不喜欢李商隐,实际上,他仍然是熟读了李商隐的大部分诗作,连同他的名作,非名作。
说白了,曹雪芹骨子里是喜欢李商隐的,例子很多,比如第二十二回:黛玉所制灯谜中“晓筹不用鸡人报”一句,化用了李商隐《马嵬》“空闻虎旅传宵柝,无复鸡人报晓筹”;
第五十回“芦雪庵争联即景诗”,众人咏雪联句,黛玉有句:“剪剪舞随腰,苦茗成新赏”,这又是李商隐《歌舞》诗:“遏云歌响清,回雪舞腰轻。只要君流眄,君倾国自倾”的化用;
到第七十六回“凹晶馆联诗悲寂寞”,黛玉、湘云咏雪句:“蜡烛辉琼宴,觥筹乱绮园。分曹尊一令,射覆听三宣”。这两联来自李商隐《无题·昨夜星辰昨夜风》“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
(李商隐)
太多了,还有很多,不用一首一首列举了。总之,曹雪芹是李商隐的“铁粉儿”。
细节之二:王熙凤在意、熟悉宝玉
读《红楼》的人一定要明白一点:
宝玉是贾氏家族的“众矢之的”,为什么呢?因为宝玉是荣国府正支的“冠带家私”的合法继承者(贾琏不是,往深处读就会明白),想谋权夺产的人,就要先来铲除宝玉。铲除宝玉,或者迫害宝玉的人方法手段完全不一样,有宠着他,溺着他,捧着他的,有打压他、折磨他的,当然方法不一样,或者“捧杀”,或者“棒杀”……或者直接从他本人下手,或者从他身边的人下手……
(王凤姐弄权铁槛寺)
回到正文,最在意、最熟悉宝玉的人,除了老太太(因为老太太保住了宝玉,才会保住自己)和黛玉(黛玉是宝玉的知音和爱侣),没有人比凤姐更熟悉宝玉,因为她老练世故,因为他精于人情。
送殡路上,宝玉和秦钟是骑马的,因为他们是男的。凤姐要“关心”宝玉,惟恐他有闪失,于是要劝他坐车(坐车比骑马安全)。
她太了解宝玉了,于是她这样说:“好兄弟,你是个尊贵人,女孩儿一样的人品,别学他们猴在马上。下来,咱们姐儿两个坐车,岂不好?”这一句说服宝玉的话,核心的一句是“女孩儿一样的人品”。
也只有这一句,正中宝玉的心坎。因为“宝玉听说,忙下了马,……”是的,他“忙”下了马,他被说服了。

细节之三:秦钟真的人品不怎么样

上一篇我们说秦钟与宝玉看到“对牌”的不同表现,说秦钟的人品不好,有朋友认为不妥,称他不过是小孩儿心性罢了。那这一篇,我们要再提这个话题。
宝玉和秦钟碰到了“二丫头”,对,就是那个给宝玉、秦钟做纺车示范的“二丫头”,当示范正在进行时,“秦钟暗拉宝玉笑道:“此卿大有意趣。”
注意,这一句话实际上含义“丰富”,丰富在它有强烈的暗示,这个暗示宝玉马上理解了,宝玉怒了。“宝玉一把推开,笑道:“该死的!再胡说,我就打了。”
这又是两人的不同,遇到“美女”之后,宝玉看到的是“美”,秦钟看到的是“女”。秦钟同学心底里有“小”字,时时会跳出来,呈现在他的言行上。
(新版《红楼》中的智能儿)
紧接着,小尼姑智能儿出现了,这时宝玉、秦钟两人“正在殿上玩耍”,秦钟对智能儿的出现假装漠然,他对宝玉说:“理那东西作什么?”宝玉不吃这一套,他马上揭穿了秦钟:
“你别弄鬼,那一日在老太太屋里,一个人没有,你搂着他作什么?这会子还哄我。”
对,秦钟想装,但被宝玉揭穿了,他早就跟智能儿好了,还对智能儿的出现假装漠然。
当晚,秦钟就跟智能儿一起“云雨”起来,注意,这是在他姐姐的送殡路上,而他是真正的送殡“安灵”的“娘家人”。因为“秦业年迈多病,不能在此,只命秦钟等待安灵罢了。”是的,他们共同的父亲,把给他姐姐安灵的大事托给了他,他却在当晚做了这样的事儿。
在智能儿,她违背了她的信仰,她是尼姑;在秦钟,他违背了传统的人伦道德,他是亡者的弟弟。

第四个细节:三千两银子的重量

凤姐替净虚铲事儿,直接开口要了三千两银子,甚至前面还有这样一段话:
“你是素日知道我的,从来不信什么阴司地狱报应的,凭是什么事,我说要行就行。你叫他拿三千两银子来,我就替他出这口气。”这句话另有深意,它包含了这样一个意思:
(凤姐跟净虚)
凤姐知道自己去办这件事,是违背良心、良知的事情,她从心底里知道自己这是要去办“坏”事,她这次要办的事情,是要下地狱的,所以,她要的这三千两银子,实际上是她灵魂的重量。
她为了灵魂安稳,还给三千两银子找到了去处:
“我比不得他们扯篷拉牵的图银子。这三千银子,不过是给打发说去的小厮做盘缠,使他赚几个辛苦钱,我一个钱也不要他的……”
(强势的凤姐)
事实上呢,她包办的这件事,结果并不好,因为那个张财主势利贪财,却养了一个多情多义的女儿,听说父母退了亲,就悄悄地上吊死了。守备的儿子听说金哥自尽,也投河死了。
从这件事开始,三千两银子,凤姐丢掉了灵魂,她走向了深渊,当然,贾府同样开始走向深渊。
(0)

相关推荐